APP下载

《本草纲目》“芸香”非“山矾”考❋

2023-09-20张梦帆李培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七里香芸香本草纲目

张梦帆,李培生

(1.郑州轻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02;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 450046)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本草》)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多年实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的基础上,汇聚平时所撰札记而成的医药学著作。该书体大思精,包含植物、动物和金石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又以植物为多。在植物的本草研究中,除了介绍各个植物的药物功能和相关药方外,李时珍还对植物进行释名,并搜集与植物形态、性质等有关的文献材料汇入“集解”中。“释名”和“集解”是李时珍《本草》解释药物命名缘由、介绍药物形态及其性质特征等的重要文献材料,不仅为了解古代药物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材料,而且为相关的名物训释、语言研究以及民俗社会研究等提供了便利。

与先前的本草书籍相比,《本草》确实改正了不少药名混杂的情况,但考证和训释并非李时珍所长,所以《本草》中“释名”和“集解”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芸香”和“山矾”本不是一物,却被李时珍归入一物进行解释。《本草·木部》“山矾”条:

【释名】芸香(音云),椗花(音定),柘花(柘音郑),玚花(音畅),春桂(俗),七里香。时珍曰,芸,盛多也。老子曰“方物芸芸”是也。此物山野丛生甚多,而花繁香馥,故名。按周必大云,柘音阵,出《南史》。荆俗讹柘为郑,呼为郑矾,而江南又讹郑为玚也。黄庭坚云,江南野中椗花极多。野人采叶烧灰,以染紫为黝,不借矾而成。予因以易其名为山矾[1]。

《本草》金陵本、江西本以及合肥张绍棠味古斋重校刊本《木部·山矾》“释名”内容基本一致。李时珍以“芸香”建首,将“芸香”归入“山矾”的别名,认为“芸香”和“山矾”是异名同实的关系,显然是将“芸香”等同于“山矾”。但现代植物学却将“芸香”和“山矾”分别立目,归入不同的科、属。那么“芸香”和“山矾”究竟是否为异名同实的关系?二者分别有什么样的特质?下文将通过考证“山矾”“芸”“蕓薹”“芸香”尝试求解。

1 “山矾”及其别名考

1.1 “山矾”及其别名解

山矾(学名Symplocos caudata Wall.)是山矾科山矾属乔木,嫩枝褐色,叶子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结子青黑色,花期在二月至三月,果期在六月至七月。它的根、叶、花均有药用功能,其中叶子还可用作媒染剂。在性味上,山矾味辛、苦,性平。在功能主治上,山矾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的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载“山矾”条,“辛、苦,平。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主治黄疸,咳嗽,关节炎。用量根9~15 g,花6~9 g。叶治急性扁桃体炎,鹅口疮,用鲜品适量,捣汁含漱”[2]809。山矾的具体形貌见图1。

图1 《中国植物志》第60卷第2分册“山矾图”[4]23

山矾之名,始自宋代黄庭坚的《题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其《序》中有文载,“江湖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海岸孤绝处补陀落伽山,译者以谓小白花山,予疑即此花尔。不然,何以观音老人端坐不去耶”[3]?黄庭坚改“郑花”为“山矾”,“山矾”之名由此而来。

1.2 “玚花”“山矾”非“玉蕊”解

需要说明的是玚花和玉蕊的关系。《汉语大词典·卷4·“玚花”条》释义为“即玉蕊花。一名山矾”。该词条引录如下,“宋洪迈《容斋随笔·玉蕊杜鹃》,‘长安唐昌观玉蘂,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为山矾者’。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江南野中,有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土人呼为玚花。玚,玉名,取其白也’。鲁直云,‘荆公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取其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以名尔’。参见‘玉蕊花’”[9]。

周必大认为,山矾之名虽然出自黄庭坚《题高节亭边山矾花序》,但其诗文和诗序都不曾涉及玉蕊,玉蕊和山矾应当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与周必大观点类似,南宋张淏《云谷杂记·卷四·玉蘂花》以及宋代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六·玉蕊花》也认为玉蕊和山矾不能混为一物。张淏《云谷杂记》从玉蕊和山矾的分布特征和外部形貌入手,说明二者并非一物的关系,其文曰“其花在当时自唐昌观之外,惟内署翰苑及集贤院有之,则珍贵可知矣。今程文简、洪文敏乃云,‘江南凡有山处即有之,甚至弥亘山野,与榛莽相似’。盖二公俱祖曾端伯之说,而失于致审。且长安,唐都城也。四方之人,辐辏于是,曾无一人识其为山矾,此固可疑。今花木稍异者,必穷幽及远,百计以致之,岂有长安贵重幸为仅有,而他处弥亘山野,乃与榛莽为比,恐无是理。康骈云,‘其花发若琼林瑶树’。李德裕云,‘每花落空中回旋久之方集’。今山矾花蘂细碎,枝叶麄疎,非可以琼林瑶树为比。花落亦无回旋之态,只详此数端,则玉蘂别是一花,非此山矾明矣”[11]。宋代陈景沂《全芳备祖》则根据招隐寺内的玉蕊花,说明玉蕊和山矾的不同,其《玉蕊花》有文载“土人佥言,此花自唐迄今,自天下与此寺只二株,亦犹琼花之于维扬,千余年闻,凡几遭兵毁幸存。今唐长安白玉等观,及御史所居阁前,往往不可稽考,而仅余此寺。虽然,李德裕、沈傅师再誊之诗石如新,自可以究其终始,欲天下皆知此花非山矾、非琼花,其夐出鲜俦而自成一家也,故详纪其本末云(愚一子亲历其寺,审书)”[12]。可见,《汉语大词典》“玚花”条以“玉蕊花”释“玚花”似有不妥,“玚花”条的释义和书证应当存疑。

2.“芸”“蕓”“芸香”与“蕓薹”的辨证

在训释“芸香”前,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芸”和“蕓”的关系。“芸”和“蕓”,现在通行的简体字都是写作“芸”,但是二者所指代的内容却是有差别的。“芸”,草名,这点无异议。在“芸”的释义上,语文性辞书一般根据“芸”的气味特征和食用功能将其划分为两个义项。如《王力古汉语字典》“芸”条下有四个义项:①草名,即芸香;②通“耘”,除草;③﹝芸芸﹞众多的样子;④﹝芸黄﹞双声联绵字,花草枯黄的样子。“芸”的“菜名”义项,被放入“备考”之中。其中,义项①释义为 “草名,即芸香。《礼记·月令》:‘芸始生。’芸香花叶有强烈香味,放置书内,可以驱蠹避虫。故书籍可称‘芸帙’‘芸编’‘芸签’,藏书的地方可叫‘芸扃’‘芸窗’‘芸署’‘芸阁’‘芸台’”[13]。与《王力古汉语字典》处理方法类似,《汉语大词典》第九卷“芸”条下有“香草名”和“菜名”两个义项:当从植物气味角度解释“芸”时,将其等同于“芸香”;当从食用角度解释“芸”时,将其归入义项二“菜名”[14]。“芸”的可食用功能,上述两部辞典均以“菜名”概括,而未指出“芸”究竟是哪种蔬菜,即是普通的野菜,还是芸香,抑或是别的菜。与前两部辞书相比,《现代汉语词典》直接将“芸”分立为两个条目“芸1”和“芸2”,并在意义上分别进行处理。其中,“芸1”本字就是“芸”,指代芸香;“芸2”则是“芸”的简体,指代芸薹,即今天的油菜[15]。

从文字演变上看,“蕓”是“芸”的后起字。“蕓”的主要义项就是用作菜名的“蕓薹”,即今天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油菜(学名Brassica rapa var.oleifera)。《玉篇》云“蕓,蕓薹菜”[16]。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三》云“蕓薹,足霜乃收,不足霜即涩”[17]。因此,“芸”作草名时,语文性辞书一般将其解释为“芸香”,而“蕓”则专指蕓薹。蕓薹的具体形貌见图2。

图2 《中国植物志》第33卷“蕓薹图”[4]24

芸香(学名Ruta graveolens L.),又名香草、臭草、小叶香,是芸香科芸香属植物,落地栽种植株,高达1米,叶子与苜蓿叶相似,种子褐黑色。三至六月开花,七至九月结果,深秋入冬时叶子如着白粉一般。芸香植物各部有浓烈的特殊气味,具有杀虫的功效,因此古人多以芸香辟囊,并将其夹在书中,历久弥香,由此衍生出“芸编”“芸人”“芸香吏”“芸香阁”“芸台”“芸署”“芸馆”与芸香气味和功用等密切相关的词语。《说文解字》中的“芸”即“芸香”,《说文解字》有云,“芸,艸也,似目宿。从艸云声。《淮南子》说:‘芸艸可以死复生’”[18]。芸香叶子确与苜蓿叶相似,又具有特殊的气味,可用于提神。苜蓿的具体形貌见图3,芸香的具体形貌见图4。

图3 《中国植物志》第42卷第2分册“苜蓿图”[4]322

图4 《中国植物志》第43卷第2册“芸香图”[4]90

在性味功能和主治用法上,芸香味辛、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芸香”条载“【性味功能】辛、微苦,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治用法】感冒发热,牙痛,月经不调,小儿湿疹;疮疖肿毒,跌打损伤。用量6~15 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2]287。《中国植物志》“芸香”条,“茎枝及叶均用作草药。味微苦,辛。性平,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治感冒发热、风火牙痛、头痛、跌打扭伤。又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黏膜炎。种子为镇静剂及驱虫剂(蛔虫)。据实验,茎叶的水提液和酒精浸取液对溶血性链球菌、尤以黄金色葡萄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枝叶外用擦皮肤引起皮肤红肿。也是一种兴奋刺激剂,主要刺激子宫及神经系统,故孕妇不宜服食”[4]89。

3 “芸香”非“山矾”解

《本草纲目·山矾》“释名”中李时珍以芸香建首,将芸香归入山矾的别称,“集解”中李时珍亦是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

【集解】(时珍曰)山矾生江、淮、湖、蜀野中。树之大者,株高丈许。其叶似卮子,叶生不对节,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芬香。结子大如椒,青黑色,熟则黄色,可食。其叶味涩,人取以染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茗中。按沈括《笔谈》云,“古人藏书辟蠹用芸香,谓之芸草,即今之七里香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啜嗅之极芬香。秋间叶上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又按《苍颉解诂》云,“芸香似邪蒿,可食,辟纸蠹”。许慎《说文》云,“芸,似苜蓿”。成公绥《芸香赋》云,“茎类秋竹,枝象青松”。郭义恭《广志》有芸香胶。《杜阳编》云,“芸香,草也,出于阗国。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元载造芸晖堂,以此为屑涂壁也”。据此数说,则芸香非一种。沈氏指为七里香者,不知何据。所云叶类碗豆,啜嗅芬香,秋间有粉者,亦与今之七里香不相类,状颇似乌药叶,恐沈氏亦自臆度尔。曾端伯以七里香为玉蕊花,未知的否[1]。

“集解”中李时珍描述的山矾的外部状貌、花叶和果实的特点以及用作染色的植物功能都是客观和科学的,但按语处所引的文献材料则没有经过筛选和比对,把一些本是芸香的材料归入到了山矾当中,不仅造成了理解的混淆,而且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例如李时珍对沈括称“芸香”为“七里香”感到不解,认为这是沈括的臆测,而清代程瑶田于《释芸续考》中对李时珍看法持不同见解,他认为“七里香”作为“芸香”的俗名没有问题,其文曰,“惟七里香之名,沈括以为芸草,谓叶类豌豆,不谓木也。而时珍袭之以为山矾之木,不知今之农民,犹呼芸草为七里香。夫固亘古沿今,世易而名不亡,所谓‘礼失求诸野’者也。况古言芸似苜蓿,苜蓿似豌豆,沈同古义,安可厚非”[7]163。

《本草·山矾》“释名”和“集解”中芸香和山矾并称,并非《本草》诸多版本抄写、版刻、校定以及复刊所产生的错讹,而是李时珍主观上的混淆。《本草》自明代刊行后,虽在国内外已重版多次,有诸多版本,但金陵本、江西本和合肥本是使用最多的底本。其中,胡承龙刻的金陵本是《本草纲目》最早的版本。1603年夏良心序刊的江西本是明清刻本中使用最多的底本,而以此为底本翻刻的明清刻本大都改动不大。直至1885年,合肥张绍棠味古斋重校刊本作了较大改动。《本草·山矾》金陵本、江西本以及合肥张绍棠味古斋刻本中“释名”和“集解”的记载基本一致,均是将芸香和山矾混为一物,可见《本草·山矾》中记载的芸香,并非版本讹误,而是李时珍认为芸香和山矾是同物异名的关系,故而将芸香并入山矾进行解释。

按照现代植物学的分类,芸香是芸香科芸香属落地植物,而山矾是山矾科山矾属乔木。从植物的外部形貌看,山矾是乔木,芸香是草类,山矾要比芸香高大;从植物的功能用途看,山矾叶子可以染色,是古代重要的染色剂,而芸香具有植物的特殊气味可以用作杀虫;从植物的功效主治上看,山矾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的功效,叶治急性扁桃体炎、鹅口疮,而芸香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治感冒发热、风火牙痛、头痛、跌打扭伤。无论从植物的外部形貌还是从植物的性质功用和功效主治看,“山矾”和“芸香”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李时珍《本草纲目·山矾》将芸香和山矾看作是同物异名的关系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认为山矾和芸香作为两种不同的植物,不可混杂在一起。山矾当归入《本草》中《木部》进行训释,而芸香应列入《草部》进行训释。

《本草》中像芸香和山矾这样释名杂糅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如何鉴别、说明和解决《本草》中的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当前进行《本草》植物研究和语言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型语料库和现代植物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仅便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排查,而且为我们研究植物特性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材料。我们认为,利用现代植物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草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有助于辨证和厘清本草释名混杂的情况。

猜你喜欢

七里香芸香本草纲目
七里香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书香究竟是什么香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书籍的别称
六尺巷的文明崇尚不应只是“七里香”
七里香——献给《中国工程咨询》杂志创刊15周年
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