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功能结构与实现机制
2023-09-20冯游游
冯游游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表达,而话语分析则是对这种表达方式的进一步观察,意在挖掘话语的结构关系和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强调从语言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达成对个体思想与行为的影响,并建构起一定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学者们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形态、话语范式、话语转换、话语传播等展开了多维度探讨,这些研究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直接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发展,但也存在可以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如现有成果缺少从话语分析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把握,鲜有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要素构成,进而探析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间逻辑关联与作用方式的研究成果。因此,如何将话语分析的要素构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系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作用逻辑,而且可以进一步阐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功能结构,准确把握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何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而有助于立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内涵阐释
话语是人们表达观念和思想的媒介,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语境,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理念、道德规范主要通过话语来传达,借助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而作用于人的主观意识,使人们作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实践行为。话语分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真理魅力的勃发和彰显,意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建构价值,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
(一)话语分析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建构价值
话语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真理魅力的彰显提供内在依据,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其实质是为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建构价值。其一,话语分析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属性,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这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确保政治话语能够有效作用于人的思想与行为,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其二,话语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深化,用创新理论引领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1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魅力源于它对现实人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培塑,需要用学术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话语转化,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民群众的掌握程度,从而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精神生活与实践行为的全方位影响。其三,话语分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有效融合,在生活世界回应与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要洞察和发现人们社会行为中的动态与倾向,而且要在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之下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这就意味着话语分析要立足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用生活话语阐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理解与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建构中获得价值,它只有关联并作用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牢牢把握人的思想动态,助推统治阶级思想引领、政治教化和教育改造目的的达成。话语分析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建构价值过程,主要表现在:其一,话语分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集中体现和自觉整合,表征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指向,由此决定了话语分析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意义探究,明确社会建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本体依据,确立社会建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其二,话语分析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创造活动,它不仅立足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立体的话语分析,而且能够超越现实,追求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建构。其三,话语分析植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世界,解释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和现实价值,主张在社会系统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语义理解,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存在的根本目的,在话语转换中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建构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要素分析
话语的要素分析,意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不同领域的功能结构。根据话语属性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素分析的主要内容有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三种类型。
其一,政治话语从意识形态立场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它所关注的重心是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要素分析作为参照系统。一方面,政治话语要客观、全面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要求,自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功能纳入要素分析过程,明确政治话语所秉持的立场和原则,以此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使命。另一方面,政治话语要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活动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认同效果,以政治话语来呈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属性的社会意义,从而建构起体现政治信念、政治理想、政治信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其二,学术话语从问题意识出发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学术面向。学术话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和话语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术话语只能囿于专业内部,它还可以同专业外部发生联系,使人们对该类话语产生客观、理性、全面的认知。“一切理解都是解释(Auslegung),而一切解释都是通过语言的媒介而进行的。”[3]502-503学术话语在实现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语言的媒介向人们全面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世界,以问题导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观照人们的精神世界。以上这些都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的有效性和作用程度。
其三,生活话语从社会实践出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认同。生活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土壤,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和入脑、入心、入行的可能性,是人们思想观念、政治理念、道德规范等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性表现,也是人们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表现。生活话语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实践中的影响,并以此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生活实践路径。生活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集中表达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政治要求、研究立场和实践边界,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获得社会认同的目标追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要素关联
其一,政治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基石。政治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要求,扮演着向社会宣传、普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与政策的重要角色,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的独特标志。相较于学术话语、生活话语,政治话语的鲜明特点就是用主流意识形态的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规范,使之在语义、语境方面展示宏大叙事的现实意义。从这一视角来看,政治话语可以被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解析主流意识形态的媒介,在立场和方向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但是,政治话语却又不能浮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属性的表面,还要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借助学术研究来拓展政治话语的生活视界,将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作为政治话语的一种理论定势而倾注到人们的生活过程,揭示主流意识形态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以政治话语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其二,学术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拓展媒介。政治话语为学术话语指明政治方向和研究立场,学术话语为政治话语提供学术养分和理论支持,二者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创新发展。“保持学术话语生产的理论逻辑与经典话语思想实质的一致性”[4],是学术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话语分析的基本要求。学术话语从政治话语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学术探索,不仅要描述和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而且应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涵养和政治理想,将政治话语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创新的重要抓手。
其三,生活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践场域。生活话语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既可以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又可以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教育理念产生积极的建构作用。生活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主体性活动中产生和展示的话语,是主体人的本质力量的呈现。相较于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生活话语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际,它以生活思维观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现实境遇及其问题,强调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能动地位,立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进行生活话语的精准供给。尽管生活话语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话语形式,但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学术研究来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根据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对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进行话语转换的产物。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功能结构
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角度来讲,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三者协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过程,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功能结构,其目的在于对人们进行思想引领、政治教化和教育改造。这一功能结构强调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是动态的结合体,是在相互关联和运动中发生作用的。
(一)由政治话语的主导性和学理性构成的功能
政治话语的功能旨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政治规范,构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指向。政治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重要范畴,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它是在整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基础上,以主导性推进学理性,从而呈现出主导性和学理性相结合的功能。
主导性从根本上指明了政治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产生、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根据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要求,对政治话语的形式、内容作出详细说明与规定。就形式而言,政治话语在思维、语言、表达、阐释方面都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时代特征,应当按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将政治话语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导性的重要抓手,而且应当将主导性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过程之中。就内容而言,政治话语契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处在生生不息、持续演进发展的政治话语之中。政治话语的主导性,指认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活动的社会功能,将政治话语作为一种特殊手段运用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过程,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何以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特征,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供现实的话语基础。学理性从理论层面指明了政治话语何以掌握人民群众的内在规定。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的方式来研究和回应实践问题,使实践问题得到学理性解释,并由此达成理论对人民群众的掌握,从而在根本上打动人、感染人、说服人。政治话语的学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保持理论创新的实现形式,它要在理论创新中深刻回答政治话语的理论面向,以理论阐释和研究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入行,增强政治话语的理论影响力和学术感召力。学理性揭示了政治话语的发展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学理性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视为一个理论阐释的活动空间,并按照一定的理论范式把握政治话语的学理特性,注重学术研究之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整合价值,以学理阐释来表达政治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话语的主导性和学理性,彰显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功能的实践进路,集中表达了政治话语的主导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不仅要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科学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确定主导性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激励并指导人们自觉推动学理性话语的创新发展,在理论创新中提升政治话语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二)由学术话语的建构性和传播性构成的功能
学术话语的功能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形态,致力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应用场景,以学术话语的理论视野映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立场原则。按照生物学规律,发展是自我进化的主体选择,是一种具有价值追求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发展目标来看,学术话语以其建构性和传播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影响力,在学术研究维度拓展了政治话语的作用功能。
建构性从实践方式上指明了学术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角色。“话语不仅表现世界的实践,而且是在意义方面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建构世界。”[5]60这便是说,学术话语以理论阐释和研究的方式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用话语分析来统摄人们对学术话语的理解与认知,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达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建构。建构性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自我完善,它利用学术话语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蕴涵的马克思主义道理,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创造必要的学术条件,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发展。建构性是学术话语彰显自身逻辑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实践展开,内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应当如何”的问题。传播性从实践效果上指明了学术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价值。话语传播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有效程度,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社会实践并获得人们政治认同的评价标准。传播性要求学术话语在实践层面回答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所提出的新问题,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加以回答,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力量,为人们提供价值意义上的世界图景。这意味着学术话语必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创造能够满足人们发展需求的话语内容,用学术话语传递知识、价值、真理、信仰的育人力量,使学术话语在社会系统得以广泛传播,助力人的实践成长。
学术话语的建构性和传播性实际上是一种正向的递进关系,建构性强调学术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发展性促动,传播性说明学术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浸润程度,反映着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认同情况,两者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运行逻辑。
(三)由生活话语的主体性与实践性构成的功能
生活话语的功能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同。生活话语源于人们的生活世界,人们在生活世界可以唤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话语需求,将温情、鲜活、生动的话语内容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过程,通过人们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功能结构。
主体性从人的需要出发,规定了生活话语的性质和领域。生活话语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世界的话语彰显与描述,它深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提供素材,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场域揭示生活话语的人文关怀,追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何以勃发人们情感、意志、需要和价值的内在逻辑,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提供基本的话语规约。生活话语指明人们在主体性实践活动中的基本面向,将人们对生活世界的话语需要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内容要素,使其在区别于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中逐渐标明人在生活世界的话语指向,即如何生活得更好并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同,最终体现在知识、价值、信仰三重领域对人的影响。实践性意味着生活话语植根于生动的社会实践过程,需要在人的实践框架内理解生活话语之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重要意义。从人的对象性活动来讲,实践性既可以看作是主体对人自身的某种超越,也可以看作是以话语的方式进一步把握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即人们在生活世界如何形成自身与外界的多维联系,在人的实践过程中达成对生活话语的价值理解。在这种意义上,生活话语不仅存在于人的实践过程,而且存在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升华。只有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牢牢把握人的感性需要,生活话语才能在主客体统一中得以体现。因此,生活话语表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社会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生活世界并捕捉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表达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人文价值,而且将人与生活话语的关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并以此当作进一步研究人之存在的重要问题。
生活话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价值倾向和利益导向,它从微观层面体现着人与外部世界的需要关系,让身处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不断勃发生机与活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生活话语之所以能够占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关键所在。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实现机制
话语分析的实现机制从系统、关联、动态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情况,促成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之间的动态构成,使三种话语充分融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话语-权力”的动力机制
权力是力量的展现,意在说明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功能地位,尤其是它对人的思想与行为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有没有话语、话语能否产生作用,都能有效说明话语是否具有权力属性,这是话语得以言说并对客观事物发生作用的标志。
“话语-权力”的动力机制是基于权力对话语展开的多维度分析,它将权力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全过程,减少不确定因素对话语的干涉与影响,以此稳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实现机制奠定动力基础。“话语-权力”的动力机制包括两个层面:其一,面向话语的权力平衡。话语的权力平衡关系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的功能实现。权力的存在要确保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并以这种权力方式建立起合法的秩序关系”[6]5。这就是说,“话语-权力”的动力机制要允许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存在一定范围内的差异性,允许它们各自围绕自身的话语指向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整体层面,却需要将三者统一纳入动态调整的框架之中,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实践需要对它们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任由三种话语无序运动。其二,面向权力的话语生产。权力的话语生产主要强调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的力量发展,即三种话语如何创造出一种持续性力量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从而稳固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功能地位。权力的话语生产,在动态演化中揭示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实际作用力量,以三种话语的动态融合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功能结构,使三种话语具有更加强大的粘合力和适应力,在交融、互涉、合作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创新发展。
“话语-权力”的动力机制以话语、权力的逻辑演化勾勒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构的运动轨迹,提出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进行系统整合的实践要求,确保三种话语的动态性与有机性。
(二)“话语-价值”的平衡机制
价值是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意义彰显。价值的确立,意味着三种话语具有科学认识和理性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旨在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内部结构,使其具有一个平衡的动态过程,不至于坠入一种失衡的状态。
“话语-价值”的平衡机制是基于价值对话语展开的意义理解,它以终极关怀的方式将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实践目标,在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实际影响中逐渐确立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相互连接的意义纽带,促进三种话语的平衡发展。“话语-价值”的平衡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在价值取向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应奠基于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属性,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价值目标,使政治话语在三种话语中具有稳固的指导地位,确保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不会因自身发展需要而挤占政治话语的存在空间,并打通三种话语之间的转换渠道,使三种话语都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过程进行转换,形成一个强大的平衡结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结果有效性。其二,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过程形成超越现实的统一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在挖掘三种话语深层价值问题的基础上,将人的话语需要汇入到三种话语的相互作用过程,以人自身的对象性活动来规范三种话语的平衡关系,实现三种话语由事实向价值的转换。其三,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要突破各自的话语界限,在推动三种话语融合发展的同时,形成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相统一的话语视界,包括认识层面的话语认知、价值层面的话语指向、实践层面的话语评价。这种话语视界有助于消除三种话语之间的价值偏差,促成三种话语的融合创新,克服不同话语自身的局限性,形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话语-价值”的平衡机制体现了三种话语关于如何构建一种平衡的运动结构的发展理念,它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而迫切需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实际情况作出自适应调整。
(三)“话语-行动”的治理机制
行动是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中的实践展开,旨在通过治理手段解决三种话语之间的偏差或分裂,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寻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话语-行动”的治理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话语分析中获得入脑、入心、入行的治理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育人实效。
“话语-行动”的治理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可重构的实践场域,使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起实践关联,以更好地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使个体行动契合话语指向,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实现机制的重要命题,而“话语-行动”的治理机制就是对这一任务的实践探索。其一,“话语-行动”的治理机制要对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进行总体化审视,尤其是需要从缘起、关系、过程的视角全面把握三种话语的作用过程,立足个体行动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内容的动态优化,确保三种话语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综合、统一的运动过程,以总体化的运动来弥合单一话语的不确定性偏差,由此构成的关系网络便可以整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质量提升。其二,“话语-行动”的治理机制要赋予三种话语以实践自觉,在整体描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效果的基础上,重构三种话语的实践策略,将三种话语的目标指向分别融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过程,增强三种话语之间的渗透力、连接力,使三种话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有生力量。其三,“话语-行动”的治理机制要时刻观察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的关联状态,用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属性规范学术话语的研究理路,用学术话语的理论视野拓展生活话语的实践进路,用生活话语的主观感受推动政治话语的实践认同,使三种话语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且相互作用的状态,达到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目的。
“话语-行动”的治理机制打破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之间的实践壁垒,直接将三种话语的作用方式和目标指向融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全过程,从总体视域动态优化三种话语的作用过程,助推三种话语的自适应调整,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的行动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