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菜新品种秦油185 的选育

2023-09-20李会民贾战通邢彬楠苟建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角果父本母本

李会民 贾战通 邢彬楠 史 莹 苟建鹏

(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34)

秦优185 是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化学诱导杂种优势方法自主选育的甘蓝型双低两系油菜杂交种,于2016 年育成,亲本组合为N16-1016×N16-2230。 该品种于2022 年12 月30 日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2)610424]。 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强、丰产稳产、含油量较高、早熟、抗倒性较强等优点,适宜在陕西陕南地区和长江下游浙江、上海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的油菜主产区秋季种植。

1 品种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1.1 母本N16-1016 选育来源及系谱图 N16-1016 由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油菜中心通过杂交、系统选育、自交的方法育成。2001 年用双低黄籽油菜保持系6192B 为母本、 双低保持系6113B 为父本进行杂交;2002 年种植F1(系号22-8001),从中选株;2003-2009 年种植F2~F8,从中选株并进行品质检测;2010 年选择花期早、抗倒性较好的F9(10-9399)株系进行自交;2011-2012 年继续针对早熟性和抗倒性进行选株自交和品质分析;2013 年发现F12(系号13-1042) 株系符合目标性状;2014-2015 年对该株系进行自交提纯;直到2016 年F15株系(系号N16-1016)综合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品质符合要求,遂将其定名为N16-1016(图1)。

图1 母本N16-2016 选育系谱

1.1.2 父本N16-2230 选育来源及系谱图 父本N16-2230 由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油菜中心2012 年从浙江引进的油菜常规种M417 通过系统选育、自交的方法育成。 2012 年种植F2,发现其春性强、花期较早且较整齐, 随即进行了套袋自交;2013-2014 年种植F3~F4,从中选株自交,并进行品质检测;2015 年种植F5,对较为整齐一致且符合品质标准的(系号15-3761)株系继续自交提纯;到2016 年F6株系(系号N16-2230)综合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品质符合要求,遂将其定名为N16-2230(图2)。

图2 父本N16-2230 选育系谱

1.2 杂交种的选育

2016 年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油菜中心利用自主选育的双低自交系N16-1016 和双低自交系N16-2230 组配成杂交组合秦油185;2017 年在单位试验田进行品比试验,发现其生长势强,抗冻性强,丰产性突出, 且抗倒性强;2018-2019 年参加陕西省陕南灌区油菜区域试验;2019-2020 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油菜区域试验;2022 年12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为甘蓝型双低油菜两系杂交种。 半冬性,子叶哑铃形,叶较大,裂叶3 对,叶缘锯齿状,蜡粉中等,花瓣圆、侧叠,花色中等黄色,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 匀生分枝,茎秆绿色,角果中大,黑籽。 全生育期218.3 d。 密度为2.5 万/亩时,一般株高169.18 cm左右,有效分枝数8.65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84.1 个,每角粒数22.79 粒,千粒重4.51 g 左右。

2.2 抗性

2018-2020 年参加陕西陕南灌区油菜联合试验,经油菜菌核病田间鉴定, 菌核病田间发病率8.54%,病圃诱发鉴定为低感。

2019-2021 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油菜试验,经田间鉴定,病毒病田间发病率1.67%,病情指数1.00;菌核病田间发病率16.34%,病情指数9.66,病圃诱发鉴定结果为低感。

2.3 品质性状

2018-2020 年参加陕西陕南灌区油菜联合试验品质分析,芥酸含量0.28%,硫苷含量18.88 μmol/g饼,含油量44.73%。

2019-2021 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油菜试验品质分析,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3.8 μmol/g 饼,含油量46.44%。

3 产量表现

2018-2019 年参加陕西陕南灌区油菜联合试验平均亩产218.74 kg, 比对照沣油737 增产1.93%;2019-2020 年参加陕西省陕南灌区油菜联合试验平均亩产181.90 kg,比对照沣油737 增产5.36%。 2 年平均亩产200.32 kg,比对照沣油737 增产3.65%,共16 个试验点,其中11 个点增产,5 个点减产。

2019-2020 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2.77 kg,比对照秦优10 增产4.5%;2020-2021 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1.29 kg,比对照沣油737 减产0.8%。2 年平均亩产202.03 kg, 比对照增产1.9%, 共23 个试验点,其中13 个点增产,10 个点减产。

4 品种主要优缺点

该品种生长势强,丰产稳产,含油量较高,早熟,抗倒性较强,低感菌核病。 该品种无明显缺陷,初花期及时喷施咪鲜胺等杀菌剂防治菌核病。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宜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上游生态区陕西陕南地区和长江下游生态区浙江、上海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的冬油菜区种植。

5.2 播种期

9 月15-25 日与当地油菜同期播种,机械精量播种可适当晚播,一般晚播3~5 d。

5.3 播种量

一般播量每亩0.2~0.3 kg,机械精量播种播量控制在每亩0.2 kg。

5.4 种植密度

根据播期早晚每亩留苗1.5 万~2.5 万株, 早稀晚密。

5.5 施肥

油菜植株高大,需肥量多,应重视底肥的施用。底肥不足,幼苗瘦弱,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乃至油菜的经济产量。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为油菜生长期需肥打好基础。 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 000 kg,控制氮肥施用量, 增施磷、 钾肥, 一次性施足底肥, 根据土壤缺硼情况补施硼肥, 当土壤有效硼含量<0.5 mg/kg 时就会导致花而不实, 这时就需要补施硼肥。 中等肥力地块一般亩施尿素15 kg、过磷酸钙50 kg、氯化钾5 kg 或尿素10 kg、磷酸二铵15 kg、氯化钾5 kg。 缺硼土壤一般亩施硼肥0.50~0.75 kg。施肥方式:结合耕翻整地将有机肥、化肥与硼肥一次性深施,切忌施肥过浅,以免造成油菜中后期脱肥。

5.6 加强田间管理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控生长情况,及时对其进行管理。3 叶期前及时疏苗,防止密度过大,5 叶期定苗,间定苗时留下大壮苗,出现缺苗可就近带土带水带肥在4~5 叶期移栽补苗。 及时培土中耕和防治病虫害,培土、松土可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油菜植株的正常生长。6 叶期后根据气温情况观察苗情,若有旺长现象,每亩可用50 g 多效唑兑水成0.15%溶液在植株叶面均匀喷施,以抑制植株过快生长,促进植株矮壮,防止旺长并提高抗冻性。 开春后做好抽薹初期和终花期茎象甲、 蚜虫、 菌核病防治。 叶面喷施硼肥、 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等,增角、增粒、增粒重。 合理灌溉与排水是保证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根据油菜的需水特点,因地制宜,及时灌溉与排水。

5.7 适时收获

油菜成熟应适时收获,收获过早,角果发育不成熟,收获过晚,角果过熟,果壳易炸裂,籽粒散落,造成浪费。全植株的角果有2/3 变黄时是油菜收获的最佳时期, 此时收获能获得油菜最高含油量与最高产量。 角果80%左右成熟时进行人工收获,及时割晒,防止发霉变质, 或角果95%左右成熟时用机械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及时晾晒保存。大田收获的油菜籽不能作种子用。

6 保持品种种性和制种技术要点

6.1 保持品种种性

亲本要进行提纯复壮。 亲本繁殖要严格按照杂交油菜亲本繁殖规范进行操作, 亲本原种要在网室进行隔离繁殖。

6.2 制种技术要点

6.2.1 选择制种基地

(1)隔离区:采用自然屏障隔离,选择四面环山的丘陵、 盆地或沙洲, 以大山、 树林、 房屋、 江河等作隔离; 平原地区制种田要求隔离带空间距离在2 000 m 以上,以种植其他作物等作为隔离。 隔离带区域内无自生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科作物, 若发现应及时清除。 隔离带内也可种植制种父本作为缓冲带。

(2)制种田:在隔离区域内选择土壤肥力中上、肥力均匀、 地势较平坦且前茬作物未种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作物地块作为制种田。

6.2.2 父母本行比 父母本按照1∶2 的行比进行种植。 父母本行距50 cm,母本行距40 cm(图3)。

图3 杂交油菜制种父母本行比

6.2.3 播种期 9 月15-25 日播种,机械精量播种可适当晚播3~5 d。 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适宜播期,父母本开花期相同,故父母本同期播种。

6.2.4 播种量 在父母本行比1∶2 时每亩播父本75 g,母本125 g。 父母本分田或分厢定量均匀播种。播种深度在2~3 cm, 播种时每块地的边行必须播上父本,严格分清父母本行,做到行直不交叉,不重播、漏播。

6.2.5 去杂 至现蕾期进行1~2 次田间去杂, 根据亲本典型性状,除掉非典型杂株,即去掉优势株、异形株、早花株。 花前一定要检查隔离区和制种田,彻底清除隔离区和制种田内自生油菜及十字花科植物,确保制种纯度。

6.2.6 化杀除雄 杂交种子生产要严格按照化学诱导杂交油菜种子生产规范操作, 要重点关注化学杀雄剂、药剂浓度和化杀时间的选择,严格管理化学杀雄操作过程,保证化学杀雄效果,以提升种子纯度。化学杀雄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药剂选择:建议用合格的油菜专用化杀剂。

(2)喷施时期:在现蕾抽薹期即母本油菜50%植株最大花蕾长至2.0~3.5 mm、 花絮长至1.5 cm 左右时开始第1 次喷药。

(3)喷施方式:选择雾化效果较好的机动喷雾器进行均匀喷施,喷雾器喷头处安装罩子,喷施时放在母本行的正上方, 将药液均匀喷施油菜母本行植株上,要根据母本的高度随时调整,缺苗的地方要按有苗来喷施,严禁跳跃喷施。 在喷施过程中,若药液喷完,应标记好停喷的位置和方向,以免重喷和漏喷。整个喷施过程中防止化杀剂喷施到父本上。

(4)喷施次数:建议喷施化杀剂2 次,间隔15 d。

(5) 注意事项: 一是喷施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进行。 每亩喷施药2.5 桶,每株喷施药液量5~8 mL,以喷施雾化后植株叶面没有水滴为宜。 二是化杀前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指导,提高化杀质量。 三是一定要指导工作人员分清父本和母本,以免造成损失。

6.2.7 辅助授粉 靠自然风授粉的同时, 可以采用蜜蜂或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制种产量。

(1)蜜蜂传粉:喷药后5 d 以上无药害,可放蜂群进行辅助授粉,父本终花期及时搬走蜂箱。

(2)人工辅助授粉:在开花期用机动喷雾器或绳子、竹竿等工具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即用机动喷雾器吹风传播父本花粉, 或取一定长度的绳子,2 人各持绳子的一端,绳子与行向平行向前移动,用绳子拨动父本达到授粉目的, 或一人手持长竹竿与行向平行拨动父本,使父本行花粉抖落在母本柱头上。 人工辅助授粉时间晴天的上午10:00-12:00 效果最好。

6.2.8 收获

(1)先收父本:制种田中父本有70%~80%角果黄熟时开始收获,父本收获后要进行1~2 次清行,检查确实无父本残枝、断枝、漏枝后开始收获母本行(杂交种)。

(2)防止机械混杂:分别收获后分场堆放,晒打,晾晒,防止父本籽粒混入种子中,影响种子纯度。

猜你喜欢

角果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杂交水稻母本抛栽高产制种技术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