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21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概况及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3-09-20乔碧清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词频图书馆学学科

乔碧清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0 引言

自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成立,我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正式诞生,经历过百年风雨的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如今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走过了百年风雨的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面对新时代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坚持图书馆学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成为推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新时代图书馆学发展的思考和研究,越来越多地将“守正”和“创新”作为研究重点与核心。图书馆学是研究各类型图书馆系统中文献信息资源、馆员、用户、设施等要素及其运营规律的学科,被认为是偏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型学科,且拥有一定的信息科学特点,多数时候将其与情报学科相结合,统称为图书情报学[1]。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界对于研究历程回顾和思考的相关文献多为定性总结的形式[2-4],而多数应用定量分析的研究也是采用传统词频分析法[5-7],难以详尽地描绘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的变化发展。笔者拟采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分析图书馆学领域词频和关键词共现的具体情况,通过明显的视图效果探寻我国图书馆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期发现我国图书馆学尚未明晰的部分现象和规律,获悉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方向,为我国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建议。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将学科类别限定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文献类别限定为CSSCI来源期刊。在搜索时以2012年9月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第五版)》为基准,使用G25的中图分类号进行模糊检索,同时为保证模型实证的合理和有效,排除中图分类号为G250.2的情报学相关期刊论文。检索年限设置为2012—2021年,检索日期为2022年11月20日,最终得到搜索结果为39 050条,将论文信息以Refworks的形式导出,获取论文的作者、机构、主题关键词、所属期刊等信息。

在获取论文信息后,需要对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与清洗。首先,使用python工具中的Pandas数据包,利用其中的dropna函数和drop_duplicates函数去除数据中的无效数据、缺失数据和重复数据。其次,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本研究将文章的第一作者视为文章的所有者,为了避免数据量过于庞大而影响模型的训练质量和效率,在综合考量之后,决定选取第一作者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及文章进行分析,此过程利用groupby函数进行筛选,利用math函数进行识别和导出。最后,为最大限度地保证获取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最后阶段进行人工识别和检视,进行最后一次筛选和检验。数据清洗完成后,最终获得第一作者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3 752人,论文总篇数为22 328篇,以此作为网络构建和模型实证的基本数据。

1.2 研究方法

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概括表达整篇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学方法。词频分析法依据的基本理论是文献计量学三理论中的齐普夫定律,通过共现分析和词频分析相结合可以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有效分析,此方法已经被国内外学者认可并普遍使用。而关键词共现分析法则是法国文献计量学家Callon提出的,它的基本假设是:作者能够很认真地选择所用词语并且认可在同一篇文献中不同词语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且此种联系能够被除自己以外的足够多数的学者所认同,那么就认为它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笔者同时使用CiteSpace和Gephi进行可视化网络展现及分析,CiteSpace和Gephi都是对可视化社会网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常用工具。CiteSpace是基于词频分析法的原理对出现的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出现频次统计,同时对不同关键词或主题词之间的共现频率进行统计,借用可视化的方法将关键词或主题词的频次大小和聚类情况进行形象化的清晰展示,从中得到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特点。在进行分析时,需要对CiteSpace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时区分割(Timeslicing)设置为2012—2021,单个时间分区的长度(Yearsperslice)设置为1年,主题词来源选择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将阈值设置为前50个高频词。

2 知识图谱构建

在设置好运行程序所需的条件后,运行程序获得结果共160个关键词。结合结果绘制近1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出现频次高于55次的高频关键词,能够从关键词出现频率的角度反映我国近10年来图书馆学研究热点(见表1)。

表1 出现频次高于55次的高频关键词

图1是CiteSpace分析后通过Gephi调整后的2012—2021年我国图书馆学关键词知识图谱。

图1 2012—2021年我国图书馆学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1中每一个节点代表的是一个关键词,各个结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结点两两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而两个结点两两之间的连线粗细则表示关键词共现频率的高低程度。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可信,笔者手动去除了专指度较低、很难反映出具体研究内容的关键词,如图书馆内、图书馆学、综述、美国等,将具有一定相同意义的词进行了一定程度调整。

3 研究热点分析

3.1 宏观视角

根据吴慰慈等[8]所著,可以将图中的关键词大致归类为3类体系结构,即:普通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其余涉及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学、阅读推广、信息服务、学科服务、数字资源等多个研究领域。从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词反映的热点问题来看,当前的图书馆学研究主要呈现3个特征。

第一,对于出现频次较高即在图谱中结点较大的研究热点,如阅读推广、信息服务、学科服务、图书馆学、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数字人文、知识服务等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图书馆学不断发展进步。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和“社会认知论”是目前图书馆学研究的趋势,将图书馆、知识与社会相结合,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将图书馆学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下,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势不可挡,图书馆工作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知识的组织和管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组织和管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是当代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方向。图书馆学研究慢慢地从文献到信息直到知识层面不断深化进步,知识管理、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新的热点主题。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学进行知识服务的手段不断进步、不断数字化、不断创新化、不断现代化。图书馆紧跟社会潮流,现在已经将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图书馆当中,并且应用广度和深度都较高,数字资源本身带有空间占比小、成本低、流通速度快、格式多样化、共享性、无损耗性等待性,已代替了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主导地位,成为图书馆数字时代的基础,成为研究与探索的热点领域,是我国图书馆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第二,高频关键词的内容涉及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图书馆学,还包括管理、技术、人文、服务等多个研究主题,这些不同研究主题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而是在某些部分有所联系,甚至有所融合,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特征。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服务模式、服务创新、读者服务等,关注的是图书馆服务方面如何做到满足用户要求并不断进步,从中找寻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方向和新发展,争取做到满足用户多样化、定制化、层次化的不同需求。阅读推广、全民阅读、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等则聚焦于将阅读和学习覆盖到全方位的所有民众中,意图将知识服务覆盖到全体民众,做到普及化、平等化。大数据、数字资源、关联数据、科学数据等则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从多个不同视角出发,探索数据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将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学的服务和应用中,推动图书馆学与创新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索图书馆学创新服务和发展。从以上的关键词来看,我国近10年来图书馆学注重用户、服务和技术相结合,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技术和创新服务,满足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体现出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的特征。

第三,近10年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更多地面向于实践应用而不是理论探索,且将立足点放在了服务方面,有意识地开始关注人文方面。这个特征则能够从高频关键词的分配看出端倪,图书馆学的研究更加偏向应用图书馆方面,而不再是图书馆理论方面。信息服务、服务、知识服务、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等高频率词汇的出现也验证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更加偏向于社会实践需要、满足用户需求,形成了探索、建设、开发、创新、服务等一系列的深化发展历程,更加注重用户为中心。从关键词分布表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图书馆学十分注重数字资源建设,通过以数字资源建设为中心形成的“知识服务”“信息服务”“用户需求”等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而“创新服务”“移动服务”则结合了数字信息技术,提出了更多、更有效的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方式和模式,体现出我国图书馆服务从之前的“读者服务”逐渐转变为“信息服务”,并在未来可能向着“创新服务”的方向发展。其次,如服务满意度、数字人文等关键词的出现,以人为本和学科融合的概念已经在我国图书馆学中有了一定的发展。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理念逐渐步入公众视野,人文精神回归后的图书馆能够被学界高度重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必然趋势。而数字人文则是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人文学科进行研究,在深层次上考虑符合我国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与主题。

3.2 微观视角

从微观视角来看,应关注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从词频分析法探究近1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重点的微观特征。以图1中出现的结点大小来看,2012—2021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主要为阅读推广、信息服务、学科服务、大数据、知识服务、信息素养、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关联数据、资源建设10个高频关键词,而围绕着这10个高频关键词的其他关键词则呈现向四周扩散分布的特征。

阅读推广作为近1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最热点的主题领域之一,其本身受到了许多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大会将1972年定为“国际图书年”,并在1982年召开世界图书大会,旨在推动人类重视阅读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此后,又在1995年的第28届大会上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旨在引起全民重视,开展读书活动。推广阅读是图书馆的天然职责,各国的图书馆都是本国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力[9]。我国阅读推广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对全球范围内阅读推广活动的调研分析、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理论支撑及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性分析等,同时还探索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长效机制和国内外阅读推广活动的优劣之处,为我国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和进步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表率。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推广作为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在研究时不能将其作为政绩工程,而是需要结合国内外优秀的阅读推广活动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开展和长期执行。

信息服务作为高频关键词也是近1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领域之一。我国图书馆学会在2008年年会时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在其中阐明了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价值,这一宣言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界新时代的到来,也又一次引发了学者们对于信息服务研究的新一轮高潮。而根据对近10年研究的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图书馆学信息服务相关研究慢慢地转变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同时兼顾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信息技术呈现出了高度的科技型、新颖性和时代性。从2012—2021年的文献数据来看,我国图书馆学信息服务研究的转变主要有:服务对象的转变,即服务对象从传统的学者或学生转变为全体社会公众,注重全民素质的提升,致力于为全民提供信息服务;服务内容从简单的信息检索、资源获取和提供转变为用户定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满足用户对知识获取、利用、再创造的目的,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多样化的服务;服务方式从以往的被动式接收用户需求并提供服务转变为主动发掘用户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服务方式更加主动、个性、定制、嵌入、交互;服务的手段变化则最为明显,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几乎已经被淘汰,现有的多数为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服务。

学科服务指的是以学科馆员为主体开展的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关的新型服务方式,它标志着图书馆走向了知识化、个性化、泛在化、智能化道路[10]。如今国内外有许多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学科馆员以及学科服务在图书馆创新变革和服务转型中的重要价值,学科服务的发展和进步也一直是国内图书馆学界关注的重点。我国学科服务的研究重难点在于学科服务的规划与设计如何有效合理、学科服务的基点平衡如何把握、学科馆员的性质如何定义、学科服务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如何保证、学科服务考核方法缺失等方面。相较于国外学科服务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学科服务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关于学科服务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深入,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学科馆员团队建设、学科馆员工作渐进性、团结协作各部门配合工作、深入一线基层把握基本点、以用户为中心等参考建设意见,为我国学科服务建设发展进步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参考指示。学科服务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之一,因此不能简单化地对待学科服务,各个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条件和限制,设身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学科服务,为师生甚至公众提供有效、专业的学科服务。

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即数据素养。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虽然在某些部分有相近之处,但是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是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的侧重点不同,即信息素养更加侧重于信息的可找到和可利用,而数据素养则侧重于数据的生产、保存和管理等级属性更强的方面。其次是数据素养比信息素养的外延更为广泛,数据素养包含了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3个方面,相较于信息素养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全面[11]。目前,国内图书馆学关于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的研究多集中于两者教育框架的设立及实施,注重的是如何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近年来MOOC模式的引入使得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有了新的突破。MOOC通过开设独立课程模式、模块嵌入模式、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平台模式等方式大大推进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MOOC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呈现内容宽泛化、多元化、碎片化、非结构化的特征,但整体上普及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了我国民众的信息素养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点,如何通过移动设备更宽泛地普及信息素养教育、提高民众信息素养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大数据相关的研究不仅在近10年内十分火热,自“大数据”这一概念被提出时便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学科更名,图书馆学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其本身和大数据所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大大加深,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关于大数据的研究多偏向于情报学方向,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本身同属于一个一级学科,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互通和交融之处。图书馆学大数据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数据资源建设、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等方面,在元宇宙快速普及的今天,可以预见的是大数据依旧会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3.3 研究热点变化

利用CiteSpace的词频分析功能,分别统计出2012—2021年10年间每年的关键词出现频率,通过词频的逐年变化分析探测关键词所代表的近10年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2012—2021年具有比较明显变化动态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

表2 关键词词频变化趋势 单位:次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关键词处于上升态势和平缓态势,而根据2012—2021近10年来的各年关键词频率比较,大致可以将关键词分为3个类别:第一类关键词虽然有一定的起伏,但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着较为明显的研究热点的趋势;第二类关键词在统计的前些年为零,在后几年却突然出现,表现出激增的态势;第三类关键词在各个年度的词频相对稳定或变化幅度不大,呈现比较平稳的态势。基于以上分析,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作为呈现上升态势的关键词可能将会成为未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热点主题,尤其是人工智能、创客空间等,将会在未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次,呈现激增态势的关键词表现出了从无到有的趋势,代表着我国图书馆学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虽然这些关键词在现在的词频还不是很高,但并不能代表其全局的研究热点,其突然出现或迅速增加能够体现其局部研究热点的变化形式,尤其是一些最新的在近两年出现的低频次关键词,可能会在未来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和趋势,只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并未形成广泛的认知。最后,呈现平稳态势的关键词则代表着我国图书馆学可能将会长期持续研究的热点和主题。

4 结语

本研究采用了词频分析法和关键词共现法对我国近10年来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借助工具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及分析,并同时结合部分专家意见回归文献本身,对文献本身的意义进行了一定分析与探讨,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保有一定定性研究的成果。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以数据和软件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以专家意见和文献本身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才能够客观分析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及其结构,发现其中存在的一定特点。本文的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把握我国图书馆学领域研究的现状,发现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选题和发展方向甚至未来学科发展做出一定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猜你喜欢

词频图书馆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基于词频分析法的社区公园归属感营建要素研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云存储中支持词频和用户喜好的密文模糊检索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