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与教的互动在真实情境中发生
2023-09-20■盛斌
■盛 斌
所谓的“真学”,特指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在真实的课堂互动的场域里,基于教师的恰当的有效的引领和指导,在充裕的学习情境支持下,让主体与其他个体之间开展有益互动或群体互助,从而影响教与学的实际成效。在根本上来说,“真学”是由学生主体自主发生并进一步引起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进、经验增益、情感发展的教学互动行为。“真学”发生在课堂,形之于学生,根子却在教师那里。要让学习真正发生,要让“真学”蔚然成风,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建构“真学”课堂。这些是著名教育思考者冯卫东老师对中小学课堂教育现状的思考——《为“真学”而教》中阐述的论断,带给我丰硕的启发。
其一,“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
“授之以渔,不如助人自渔”,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很多情况下,教师个人所推出和推崇的方法本身未必就是最好的,其中有一些认识与观点受制于我们自身认知与能力水平,以及个人学习的偏好。教师需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习得体验。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怀特海把学生学习分为了三个重要阶段,即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从“浪漫”向“精确”阶段的过渡时期,学生开始萌生了从感性和整体思维向“精确化”认知的倾向。这启发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时候,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学习方法,可以侧重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共建会学的良好氛围。
其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调整的能力。
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互动中,我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入手,着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我先逐组了解他们过去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我仔细讲解课文,耐心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再认真分析、理解、研究其中字、词、句或图文的含义,形成记忆。再接着,结合课本补充的内容,细致揣度每个情境的前情和背景,增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认识。紧接着,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对结论的理解,再罗列一些相关的解读,记在书上。翻看书后提供的练习例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和应用中,开展知识向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化。这样,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
其三,珍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
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情感、态度或状态的问题不解决好,其他有关学习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学习的情感是需要真正发动起来的,一旦开始,学习者就会不自觉地建构并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直到完全适合自己的学习状态为止。从习得体验的角度来看问题,学习情感与学习方法是学习赖以运行的双引擎,学习情感是主要引擎,学习方法是副引擎。副引擎也未必处于次要或辅助地位,一旦有良好的触发因子,那将反过来进一步激活、强化学习者的情意力量,如此良性循环正是我们所向往的理想的学习境界。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首先是他自己的学,教学学科知识,首先应该是教师先行的学、引路的学和示范性的学,它是学生可借鉴的一个“学例”。教学是学习的先导,学习是学教的模范,教与学互惠相长,才能促进学生成长。
首先,教师要做一个适切方法的传授者。
特级教师王荣生说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更需要把自己理解的教材内容教给学生,更需要把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实现的一种转型。我们可以把学生看作是新手型的学习者,那么,我们大多数教师则是成熟的学习者,在学习方法上,教师比学生更具优势。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也需要致力于教方法,而且还要讲究教方法的方法。方法的传授比知识的传授更具有不言而喻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做一个适切方法的传授者。
其次,教师要做一个孜孜以“究”的转化者。
优质的初中语文课堂,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而深度学习、积极思考就是走向有思维挑战、有学习获得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迎合者”,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基本素养。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让他们迎接挑战,进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一点小错。从教学资源的视角来看,学生的错误也可以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就能迅速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可用的教学素材。教师需要留机会给学生犯错。经历了错误,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正确梳理产生错误的因果缘由,才能让学生积极改正错误,进而规避或减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教师带领学生“究错”,能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订正,还能知晓今后怎样才不至于重蹈覆辙。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孜孜以“究”的转化者,带领学生实现错误中的价值自救。
再次,教师要做一个专业“曼”妙的追求者。
这里的“专业漫溯”,不仅包括了“领着学生阅读”“帮学生阅读”,也包括了教师个人自主阅读成长,还包括了教师的个人写作。有人说,写作是教师最好的学习。著名语文教师冯卫东就是由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特级教师,进而成长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他还带动了一批教师,带出一支队伍,为区域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离不开冯老师个人几十年的勤勉学习,离不开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写作行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不仅要“读进去”,更要能“讲出来”。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许多个零散的微教学论构成一部有较强整体性和内在互恰性的中观教学论,从而为教师指导学生“真学”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