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2023-09-20李朝宝

初中生世界 2023年28期
关键词:支架深度法治

■李朝宝

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立足联想与建构,强调活动与体验,指向本质与变式,走向迁移与运用,注重对理解能力、高阶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习意义的建构。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困境在于知识观错位、学习观虚化、教学观失位。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深度学习,必须把握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内在结构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澄清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发生的契机及策略建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契机把握——明晰影响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发生的因素

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艾根认为,只有在充分广度、充分深度和充分关联度上发生学习,才是有“深度”的学习。因此,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必须把握其契机发生的关联度、广度和深度,即学习兴趣、学习困惑和学习意义。

1.学习兴趣是深度学习发生的条件

深度学习的发生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基于学生“想学”而发生的,也是以学生主动和自觉的心态从事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考虑新旧知识间的关联度,结合学生的思维路径来开发教学资源。同时,发展学习兴趣须基于以下原则:一是体现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从新闻热点中开发教学资源。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依据地域风情,从乡土资源中开发教学资源。三是强化综合实施。从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中开发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从知识传授的“搬运工”转向学生心智启发的“引导者”,根据不同学生和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将抽象的知识化解为形象化的讲解,构建学习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桥梁,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2.学习困惑是深度学习发生的枢纽

深度学习发生的枢纽是学生的学习之“惑”,“惑”是学习的对象,“惑”的显性化就是问题。“问题”是学科学习的起点,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出发点。探寻阻滞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因,对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情境中行动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问题意识流失源于: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师没有就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产生的影响进行前瞻性分析;课程理解浅薄,教师不能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做深入分析,缺乏教学智慧;教师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持续关切缺失,缺乏从“工具性思维”向“实践性价值”转换的路径建构,对学生的疑问关注度不够。

3.学习意义是深度学习发生的根本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意义在于培养身心健康、品格完善、负责任的公民。“学习意义”的实现是基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要在目标、路径和方向上贯彻以下原则:一是活动内容服从于教学目标。课堂学习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二是学科任务依托于多种学习路径。学生的学习路径可以是自主解读、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可以是小组交流、同伴互助、展示交流;可以是角色扮演、模拟实践、形成观点;也可以是开展辩论、反思质疑、相互点评。三是开放生成统一于价值导向。基于开放性任务设计,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视角,采取不同思路,提出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案,学生学会把握从“是什么”的问题认知到“为什么”的逻辑推演,进而上升到“怎样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理性运用。

二、理路建构——构建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教学方略

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所需要进行深度学习的阈值,以学生主体为立足点,激发学习动机,发展高阶思维,实现知行合一。

1.激发学习动机,孕育深度学习的生长点

深度学习是以情感驱动的非认知学习,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起点。激发学习动机就是强调对学生本能、天性与兴趣的培养,产生内驱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就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一是从“教师文化”走向“学生文化”,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是建构“思·品”课堂:“思”即思考、思维、思想,“品”即品味、品悟、品格。通过“思考”问题,发展“思维”,形成“思想”;通过“品味”知识,“品悟”情境,涵养“品格”。三是通过问题驱动“撬动”学生思维,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质疑”,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片段1】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七(下)“青春有格”一文时设计如下活动。(活动1)[图片导入,初识有“格”]真正的青春无悔来自青春有格,到底什么是青春之“格”?(活动2)[坚守底线,行己有耻]“底线”包括哪些?“行己有耻”对我们有哪些具体要求?(活动3)[日新其德,止于至善]我们应该怎样提升自身的青春格调,走向“止于至善”呢?

该教学片段通过教师设问、话题讨论、情感体验等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教师通过连环三问,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求知欲望,启发学生对本节课核心知识“格”的思考,为践行青春有“格”提供铺垫。二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断推进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包括反省自身行为,回忆所做不足之处;通过组内合作、互动点评,认识自身缺点;引导学生寻找身边榜样;总结提升,青少年要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三是通过情感体验,直面社会生活中善恶不明、荣辱错位的现象,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实施传统文化教学,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憧憬“至善”的精神追求。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创设系列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

2.发展高阶思维,培育深度学习的着力点

高阶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它主要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能力,高阶思维也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之一。实施深度学习,发展高阶思维,就要列出问题清单,搭建问题支架,创设高质量问题。

一是列出问题清单,发展批判性思维。问题清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思考方法,并将思考的诸要素序列化、明确化和系统化,逐步领会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和方法。问题清单应注意:问题的预设是否有质疑的价值;问题的表述是否清晰;问题的复杂性有哪些。依据方面应注意:哪些依据可以证明观点;如何验证依据的可靠性;依据是否有交叉性因素。推断和评价应注意:推论的观点是否全面;推断和评价前后逻辑是否一致;推断和评价是否夹杂个人的主观因素。

二是搭建问题支架,发展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需要解决问题资源开放性与课本资源封闭性的矛盾,为此就要搭建问题支架。搭建问题支架的意义在于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构建问题链条,打通从知识学习到问题解决的路径。首先,预设的问题要有可及性和未及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介于“可及”与“未及”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为着力点,预设这样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其次,预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在一个学习群体中,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也不同,预设这样的问题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体现思维即推理的过程。再次,预设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拓展性。启发性是指问题经过思维加工找到解决办法,拓展性是指活学活用。

【教学片段2】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七(上)“交友的智慧”一文时,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支架。(支架1:名人名言)[问题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体现了什么样的素养?(支架2:历史故事)[问题2]“管鲍之交”给我们什么启示?(支架3:网络流行语)[问题3]你对“友谊的小船”持何态度?(支架4:有助于友谊的策略)[问题4]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支架5:榜样示范)[问题5]在班级你愿意和谁交往?

“交友的智慧”一课主要体现了学生要遵循的基本素养和行为习惯。教师通过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网络流行语等相关问题开发适合学生的问题支架。以上五个问题支架针对七年级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来设计,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通过对问题支架的逐步化解,学生的交友智慧得到提升,并拓展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启发性和拓展性。

3.实现知行合一,构建深度学习的落脚点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意义就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科素养,实现知行合一。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与生活链接。首先,问题设计生活化。要使客观知识通过生活这个桥梁内化于心,指导学生生活。其次,情境设计生活化。使知识学习接地气,赋予知识学习丰富的意义,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二是重视情感体验。首先,情境体验化。通过情境体验,学生从感动到心动到情动,知识的学习伴随着情感的发展而深入。其次,体验价值化。情感体验的目标指向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

三是关注学习过程。首先,实现发展性评价。构建学生的完整而健康的精神世界,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的价值观,实施发展性评价。其次,实现平等对话。平等的课堂对话关注学生的体验,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启迪学生的生活智慧。

【教学片段3】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七(下)“憧憬美好集体”一文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路径。(活动1)[发现探索]请结合班级生活实际,简述本班级美好特征有哪些。(活动2)[畅所欲言]我为班级、家庭、社会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打算做哪些?(活动3)[总结提升]你从美好集体中得到哪些收获?美好集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通过活动1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和友爱的,充满竞争和合作的,充满民主和纪律的……由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归属感和效能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通过活动2进行追忆性体验,学生增强了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个别学生检视自身不足,产生羞愧感,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通过活动3总结提升,美好的集体源于每个成员的敢于担责、努力付出。

实现知行合一,构建深度学习的落脚点,就是实现学生从知识学习走向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学习起点,再现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要以情境体验为枢纽,通过感受生活、体验情境,升华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化知成智、转智成慧”,启迪学生的生活智慧;要关注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促其价值内化,实现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融生,并将其融入学生生活,转化为学生自身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的完整发展。

猜你喜欢

支架深度法治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