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层如何做好非洲猪瘟防控

2023-09-20管全祥张满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物安全非洲猪瘟防控

管全祥 张满成

摘  要: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养猪业的高度关注。我国暴发非洲猪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疫苗,导致疫情仍在国内呈散状、零星蔓延。规模化养猪基地和猪场,一旦暴发非洲猪瘟,会造成疫情的迅速扩散、猪群发性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探讨了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如何做好防控,为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基层防控建议。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基层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0769(2023)04-0074-04

1  认识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后引发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

1.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ASFV传播速度快,渠道广,范围大,传播媒介极为丰富,主要分为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以及气溶胶三种传播类型。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采食已被ASFV污染的物品或蚊虫叮咬后感染。短距离内的气溶胶、污染的饲料、泔水、栏舍、车辆、器具和衣物等均可造成间接传播。引进携带ASFV的种猪是病毒传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管理感染的猪肉和其他猪源性产品(如泔水、饲料、栏舍等)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同时被ASFV污染的车辆及相关人员的远距离运输会进一步扩大病毒的传播。

1.2 流行病学

ASF的传染源主要为已发病或者携带ASFV的猪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此外,已污染的泔水、饲料、垫料、猪场设备、车辆等,携带ASFV的猪肉及其相关的肉制品,病死猪的组织及钝缘软蜱等均可成为间接传染源。猪是ASFV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哺乳动物不易感染该病毒。

1.3 ASF的临床症状

猪自然感染ASFV后的潜伏期一般为4~

19 d,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发病猪的临床症状上常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皮肤发绀和出血,可发生腹泻、呕吐、血便,偶见便秘,体温升高达41~42 ℃。发病猪往往在出现症状后1~4 d内死亡或未出现症状前死亡,ASFV的持续感染性容易导致康复猪再次成为病毒携带宿主。

1.4 ASF的剖检症状

发病猪临床剖检病变通常为可见脏器出血,而最急性型发病猪的剖检并无明显病变。剖检病变主要发生在淋巴、脾脏、肾脏、心、肺等部位,如淋巴结增大、水肿以及整个淋巴结出血,形态类似于血块,切面可见大理石样变;脾脏显著肿大,一般情况下是正常脾的3~6倍,颜色变暗,质地变脆;肾脏、皮下、喉头表面斑点状出血;心包积液和体腔积水、腹水以及心脏表面(心外膜)、膀胱和肾脏(皮质和肾盂)存在出血点;肺可能出现充血、出血等表现,气管和支气管有泡沫,严重肺泡和间质性肺水肿。

1.5 ASF对养猪业的危害

ASFV传播迅速,目前尚无可防控的有效疫苗。若猪场出现了感染猪,需立即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若控制不当,ASF会扩大化,生猪大区域流通调运将会受限,影响生猪出栏及正常销售,增加猪场经济运行压力;生猪存栏量的增加且散养户的ASF疫情防控意识低下,极易造成局部地区疫情的传播流行;大范围的ASF会限制猪肉及相关产品、种猪、公猪精液的进出交易,最终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

2  做好ASF防控的主要措施

2.1 基层动物防疫部门防控ASF的工作措施

2.1.1 加强ASF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

由于ASF是近年外来传染病,生猪散养户对该病的防控技术及感染途径认识不足,及时有效的宣传能够减少散养户的恐慌情绪,有利于疫情的防控。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可利用春秋动物集中免疫时间,对辖区内的散养户、屠宰场发放ASF防控告知书、明白纸,张贴ASF防控挂图,签订严禁使用泔水等餐厨垃圾饲喂生猪承诺书,通过多形式、多路径进行宣传培训,提高散养户的ASF防控意识。同时,基层防疫部门可开展日常讲座、短视频等新型宣传形式,对散养户进行ASF防控知识宣传,增强防控认识程度。此外,乡镇动物疫病防控人员可到户到场逐一宣传,针对性、实地性地指导散养户做好防疫措施。针对分散性村镇,乡镇站可划分片区,对乡村干部、猪场员工、生猪经济人开展宣讲培训,保证区域内畜牧养殖环节的基础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保障从源头防控ASF。

2.1.2 严格落实分级监管责任,避免疫情发生

重点抓细落实分级监管责任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管理体系,形成部门乡镇齐抓共管的全员责任管理防疫大格局。一是严格落实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主体责任。成立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驻村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非洲猪瘟防控领导小组,细化责任清单,落实工作责任,统筹调配人才物,做到防疫人员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强化落实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县级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要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建立业务人员包乡责任制,做到行政与业务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积级作为,打好组合拳。三是強化落实生产经营者防疫主体责任。落实规模化猪场(散养户)、屠宰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的防疫责任意识,严格执行生猪及产品调运申报、环境消杀和车辆清洗、病死猪及产品无害化处理、企业自检等ASF防控措施。

2.1.3 强化猪场(散养户)疫情排查,防止疫情疏漏

目前,我国的基层生猪饲养的规模化程度不足70%,仍存在着部分散养、小规模家庭饲养,而猪场(散养户)的动物防疫生物安全意识和防疫技术严重不足。所以,基层防疫部门组建专人队伍进行排查,依托村级防疫从业人员及防疫技术团队工作者以村为单位,对猪场生猪存栏、健康情况定期进行疫情排查,做到每个行政村内所有生猪3~5 d轮次排查一次。基层ASF排查工作需详实做到“村排查、镇汇总、县上报”。村级排查遵从“一查二看三不漏”原则,即查猪场(散养户)存栏、观察猪的健康状态,全面系统排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及时将排查情况反馈给乡镇负责人,乡镇汇总后进一步上报至县级防疫部门,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疫情排查监测体系,全方位掌握生猪饲养的动态信息,防止疫情的发生与传播。

2.1.4 强化检疫监督,落实检疫程序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站需严格遵守并执行动物检疫监督法的有关要求与规定,对猪场(散养户)所售猪严格落实产地检疫等规定。检疫人员必须现场检疫,认真查看饲养档案,检查猪是否健康,必要时可现场采样,送至县兽医实验室检测,在确保猪健康无疫病的情况后出具检疫证明。政府部门应强化屠宰企业监管,严格进行屠宰检疫,督促落实屠宰企业的责任意识,针对待宰猪群采用ASF“批批采、头头检、全覆盖”的措施,从猪肉产品源头上阻断疫情。在特殊时期,可根据上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相关安排,在基层实施“外堵内防”的防控措施,拒绝外省市猪流入基层管理辖区,特别严格防控涉及ASF省市的猪输入。

2.1.5 加强日常检测排查与应急值班

基层兽医工作者要坚持做好日排查、日汇总、日上报,对辖区内规模化猪场(养殖区)重点管控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报告。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人员需对区域内规模化猪场以及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场和无害公处理场等重点场所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分时段的采样,及时将样本送至相关机构检测。针对重点饲养区域、关键环节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猪群,加强采样检测监测力度,力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处置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部门需落实白天在岗、晚上值班的工作制度,做到岗位有人、信息畅通,对检测监测出的异常情况能够妥善有效处置。

2.1.6 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可追溯

充分发挥基层农业综合执法队的职能,加大对违法违规调运生猪、无车辆备案手续调运、私屠滥宰等行为的办案查处力度,形成生猪调运车辆、人员、猪来源去向可查询可追溯的工作体系。

2.1.7 强化部门联动,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联合县农业农村、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单位,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对规模化猪场、生猪运输车辆、肉品超市和冷链物流等重点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及时采样检测,对发现的问题从严从重查处,一旦发现疫情,果断处置。

2.1.8 做好疫情上报与应急物资储备

在日常工作检测监测排查中,如发现疑似ASF疫情后,防疫人员要第一时间按相关规定对疑似疫情进行处置,按疫情防控管理程序及时上报,严格开展封锁、扑杀、消毒和无害化理等后续处置工作。后期对疫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研判,做好后续消毒灭源工作。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提前组建疫情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发生疫情后,能够迅速调配处置队伍及防疫物资应对疫情。

2.2 中小规模猪场防控ASF的主要方法

2.2.1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目前规模化饲养防控ASF的唯一有效手段。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能有效防控ASF,并降低其他疫病的发病风险,从而减少疫病预防保健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饲养管理成本,提高收入。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对控制疫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 做好生物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是管好猪,严把“三关”:引种关(严禁从疫区或发生过疫病的猪场引)、隔离关、淘汰关(及时淘汰病、弱猪,对暴发传染病的栏舍无害化处置)。二是管好人,进出有序:防止场外闲杂人员、非场内人员[从事推销、货物配送、清粪、贩买猪(或肉)等事务的人员]不经消毒通道随意出入,更严禁进入生产区;场内兽医不得外出行医和外场出诊;猪场饲养员不得随意串舍串栋。三是管好车,路线分明:通勤、送料、运粪、转货、收猪等车辆按各自的规定行使路线及净道污道要求通行。四是管好物,物料无污染:对饲料、饮水、兽药、机械设备、工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贮存、保管、使用。

2.2.3 注重场内卫生的管理,做到消杀灭源

要明确猪群、人员、车辆、饲料、垫料、防疫器材、生产工具、过道、猪舍内外场所等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采取最佳消毒方法,制定科学消毒程序,及时清理污物,实施彻底消毒措施。具备较好基础设施的猪场和散养户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特别做好空栏期的消毒,减少上下批次间病原体的传播和疫病的发生。科学合理灭蝇杀虫除鼠防鸟,定期清扫甲壳虫、蚊蝇、老鼠和野鸟生息繁衍的树木、水草、饲料库等环境,防止野鸟群集或筑巢、蚊蝇滋生、鼠害横行。使用捕蝇器、喷洒环丙氨嗪等药物防蝇灭甲虫,减少多种病原菌和寄生虫传播。

2.2.4 严格落实门禁制度,做好进出管理

猪场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门禁出入管理制度,对外来人员严格控制并进行备案登记制度。科学设置外来人员出入通道,做到非必要不进场,若需进場,应严格更衣消毒。严禁外来车辆进出场区,所有场内生产车辆严格进出场清洗消杀。设置出猪通道、装猪台,禁止生猪返运车辆靠近和进入场区,特别是来自屠宰场的运输车,尽可能安排场内固定的专用生猪转运车辆。

2.2.5 配合县乡防疫部门做好检测排查

提高各级部门防控非洲猪瘟认识,积极配合基层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采样检测,严格实施日常检测排查措施。高标准化的规模化猪场或散养户应主动采样送样,及时进行检测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坚决防止ASF扩散蔓延。

3  小结

当前,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规模化猪场或散养户,需要强化疫情管控相关措施,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配备检测设备,切实抓细抓实防范举措,严控基层地区ASF疫情的大面积暴发,落实ASF防控工作,减少猪场和散养户的损失,为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基层防控建议。

猜你喜欢

生物安全非洲猪瘟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德尔菲法构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生物安全快速评价指标的研究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