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政治仪式实现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原理与路径

2023-09-20赵文江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实践路径

赵文 江艳

[摘 要]中外学界对政治仪式的政治信仰教育功能有着广泛的关注。政治仪式通过仪式过程诠释政治权力,通过仪式情境增进政治团结,通过仪式互动促进政治参与。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丰富政治仪式教育理论,完善政治仪式教育形式,加强政治仪式教育管理,为开展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支撑、载体支撑和管理支撑。

[关键词]政治仪式;政治信仰;教育原理,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9-0036-03

政治仪式作为一种象征性社会活动,对社会主体的思想认知、社会情感有着重要影响,甚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体信仰的确立。对古希腊政治文化思想卓有研究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让-皮埃尔·韦尔南就曾指出,古希腊政治文化思想之所以迷人至今,究其原因在于它抓住了人类思想“最普遍的形式”——理性,而仪式则是承载这种理性精神的希腊宗教基本要素之一,并且是“从个人、家庭到整个城邦的日常实践都存在的‘仪式”,“通过这种象征的中介,在精神上以神圣性将人们团结起来”。[1]精神的神圣性团结就是共同信仰的确立,坚守仪式是铸造信仰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工作,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政治仪式在意义传递和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

一、以政治仪式实现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述评

(一)国外学界关于政治仪式教育作用的研究

仪式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西方学者对仪式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研究视野涵盖了从仪式的起源到演化、从内涵到范畴、从结构到功能等诸多内容,尤其在仪式与政治教育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一方面,西方学者深入研究了仪式的政治教育功能。如坎贝尔认为仪式是母腹之外的“第二子宫”,[2]对于人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增强个体对社会秩序的适应性;卢克斯认为仪式作为一种象征性活动能够在仪式对象的思想教育与情感激励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涂尔干在信仰与仪式的相互关系上提出了深刻的洞见,认为仪式在激发群体情感、维持群体心理和促进群体团结方面不可或缺。另一方面,西方学者也对仪式的教育实践做了细致探究。戴维·科尔泽认为:“没有仪式和象征,就没有民族”。[4]仪式促进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国家教育与民族教育中仪式的实践意义不容忽视;特纳认为仪式通过具象化、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将抽象的、笼统的、深奥的信仰与价值展现出来,促进了行为主体的信仰生成;保罗·康纳顿认为社会信仰与社会记忆息息相关,而仪式在社会记忆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仪式操演”把社会价值、历史意义、集体情感“赋予那些操演者的全部生活” ;[5]麦克莱仑开创性地将仪式理论应用到学校教育实践中,呈现出“教育符号的政治经济学”图景。[6]综上,西方学者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界的学者们较为关心仪式的教育功能与教育实践等话题,并实现了仪式理论应用从传统社会学领域向教育领域迁移,对我们的研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学界关于政治仪式教育作用的研究

国内学界也对政治仪式的政治信仰教育作用有广泛关注。一方面,学者们从理论逻辑视角对仪式的教育功能作了充分阐释,认为政治仪式是构建国家认同的象征维度,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形成内在呼应;认为政治仪式能够唤起集体记忆、激发情感共鸣、引导政治行为实践。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实践逻辑视角提出了以政治仪式强化政治信仰教育的优化路径,如提出从仪式主题、符号、操演、时空等要素来优化仪式作用途径,或者提出从仪式的制度、功能、样式和效能等方面来优化仪式供给,抑或强调通过造势、技改和显影等技术来优化政治仪式运行环境。可见,国内学者非常重视政治仪式的政治教育价值,从宏观层面研究了政治仪式的结构、环境、功能与实践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略有不足,如对微观视角下政治仪式的政治信仰教育策略研究不够。

二、以政治仪式实施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以政治仪式过程诠释政治权力

政治仪式的过程实际上是政治权力作用的过程。政治仪式实践体现和贯彻政治权力的运行逻辑,以达到政治者权力运用的目的。培育政治信仰,就是政治权力实践的目标之一。在政治活动中,政治仪式担负着重要的政治功能。通常来说,政治仪式的影响力越大,参与政治仪式的群体在情感、意识、行动上更容易受到政治仪式中渗透着的政治权力的影响,甚至能更好地接受政治权力背后所代表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价值,从而心甘情愿地在参与政治仪式活动中贡献自己的思想与身体,更加积极地参加与政治仪式所倡导的价值一致的政治活动,使自己在思想意识上与政治组织保持统一性。在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中,政治仪式过程中政治权力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其关键之处在于,内置于政治仪式的政治权力收敛了让人抗拒的强制性,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在政治仪式各环节的亲切参与感。这种参与感将为社会主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权力主体地位感体验,将权力的强制性转化成了主体的政治主动性和自觉性,因而能在主体身心上直接产生征服效应。所以,政治仪式含蕴着一定的政治权力,并将内置的政治权力转化为体现政治价值和政治目的的活动与事件,通过政治活动与事件来调整和释放政治权力的影响力,从而对大学生产生实际性的政治权力意识熏染。

(二)以政治仪式情境增进政治团结

涂尔干对仪式的功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仪式就是要唤醒某些观念和情感,把现在归为过去,把个体归为群体”。[7]简单来说,仪式就是将“我”归于“我们”,找寻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归属关系,建构个体与组织之间在心理、文化、情感、观念相融相通的精神共同体,政治信仰正是个体与组织之间所应努力构建的精神共同体。涂尔干的社会凝聚理论告诉我们,仪式情境在生产和维护群体思想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戈夫曼所说,“不是人(men)及其动机,而是时机及其人”。[8]情境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有效的政治信仰教育与政治信仰的生成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情境不一定是仪式,仪式却一定是情境。对于大学生而言,政治仪式就極具情境教育意义。以入党仪式(通常是支部大会通过仪式和入党宣誓仪式)为例,入党仪式能将大学生个体与党组织有效联结起来,仪式的完成就象征着个体成为党组织的一部分,组织也将进一步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经过这种象征性仪式,个体与组织之间在思想、情感上始终会留下一段本可以缩进的距离。对组织而言,将不利于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对个体而言,则不利于归属感的生成。

(三)以政治仪式互动促进政治参与

政治仪式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政治仪式实际涵括了政治参与,没有参与者的政治仪式就失去了直接的影响目标,也失去了基本的存续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政治仪式的整个操演过程,来探视政治仪式对个体政治意义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在维克多·特纳看来,仪式的意义在于过程,仪式是一种事务,更是一种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精神价值的投入与产出。[9]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通过仪式互动,政治仪式的过程性才能在大学生个体身上直接体现出来,才有可能吸收政治仪式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其最深处就是我们所言的政治忠诚与政治信仰。为了实现一定政治目的的政治仪式活动同样需要和参与者开展沟通,虽然这种沟通并非一定表现为主体之间的一一对话,但是仪式主体之间的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互动是仪式存在的基本要求。政治仪式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需要通过社会主体的身体力行来发挥作用,没有按照一定方式进行的身体参与的仪式是不存在的。从政治学的视野来看,“民主型文化即主体间以相互承认、平等沟通、共同参与为基质,以协商、交往、互动达致共识为行动基础” 。[10]因此,政治仪式的民主化有助于政治信仰的确立。在具体的仪式实践中,政治仪式的民主化直接地表现为政治仪式的互动化,互动性越充足、沟通性越强的政治仪式,越能调动仪式参与者的情绪与情感,促使仪式参与者政治观念的生成与发展。

三、以政治仪式实施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探索政治仪式教育规律,丰富政治仪式的信仰教育理论资源

政治仪式既是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表达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的一种方式。政治仪式通过在既定的时空条件和符号元素的情境中,营造出了有别于日常生活的仪式氛围,体现了政治发展独有的崇高性和不言自明的庄重性。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崇高性和庄重性进一步体现了政治儀式价值与程序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成为社会主体走向政治信仰道路的必备条件。所以在开展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挖掘政治仪式教育的具体规律,研究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具体的政治仪式是如何作用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研究如何以政治仪式对大学生政治信仰产生的作用过程、作用方式、作用效果等内容,进而为更好地创设、利用政治仪式开展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丰富、有效、直接的理论资源支撑。

(二)完善政治仪式教育形式,丰富政治仪式的信仰教育实践载体

在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政治仪式教育形式,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政治仪式活动。除了在大学校园中我们经常可见的升旗仪式、入团仪式、入党仪式,我们还需要根据国家与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特征,运用更加丰富的政治仪式形式,来开展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从国家层面看,我们需要利用国家重大节假日、公祭日、重大活动日,开展相对应的政治仪式活动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与国家和民族同命运同发展。从学校层面看,可以需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办学特征等,举办有特定意义的政治仪式活动,在校园党团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思政课教学和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真正发挥政治仪式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领悟学校的办学使命和自身的人生使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

(三)加强政治仪式教育管理,优化政治仪式的信仰教育实践环境

在开展政治仪式教育时,我们需要注重教育实效性,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使政治仪式教育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首先,要明确政治仪式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政治仪式教育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这样才能让参与者更加明确其在政治仪式中的角色和使命,并理解政治仪式所传达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念。同时,教育内容也需要与政治仪式的形式相匹配,不断引导学生对于政治信仰的理解和认同。其次,要加强仪式教育过程管理。政治仪式教育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仪式本身,还包括仪式教育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仪式教育过程管理应该确保仪式的安全、秩序和规范,同时也需要避免过度烦琐的管理方式影响到教育效果。最后,要注重仪式后的跟进教育。政治仪式教育需要有仪式后的跟进教育,通过深入讲解、独立学习和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于政治仪式的理解和认知,深刻领会其所传递的政治信仰和理念。这样可以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政治仪式的意义和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

当然,我们不仅需要从宏观上以制度的方式来界定政治仪式的主要类型与运行条件等内容,以保证不同类型的政治仪式与不同的政治生活需要有机匹配起来,也需要从微观层面对不同类型政治仪式的适用情境、要素特征与运行流程等内容进行细致规定,以保证政治仪式在具体的政治生活环境中有序开展,引导大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政治情境中关注政治仪式所形成的政治焦点,并通过焦点关注和仪式互动,直观地感受国家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发展要求,充分激发自身的政治情感,进而实现政治认同的凝聚和政治信仰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金立江.神话、理性与政治——评《神话与政治之间》[J].博览群书,2009(6):62-63.

[2]程天君.学生自由发问何以缺失?[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4):14.

[3]S.Lukes. Political Ritual and Social Integration,Sociology,9(1975):289-308.

[4]戴安娜·克兰.文化社会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

[5]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0.

[6]程天君.“接班人”的诞生:学校中的政治仪式考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64-68.

[7]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东,汲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521.

[8]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 .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2.

[9]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6.

[10]曾楠.国家认同的生成考察:政治仪式的观念再生产视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9(1):37.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实践路径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
转型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基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