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推新时代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2023-09-20张礼仁姜蓉
张礼仁 姜蓉
[摘 要]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绿色金融对于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发挥改革突破性作用,进一步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为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更有力支撑。
[关键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江西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序推进。绿色金融作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江西是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省份,支持绿色金融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明显。
一、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迎来新机遇
通过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长久发展的选择。绿色金融能通过投融资引导、环境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方式,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促进企业环境保护及治理,为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提供重要金融服务。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道路的战略举措,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可靠保障。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伴随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①党章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内容,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高度统一。2020 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①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均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金融机构评级和宏观审慎评估,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绿色金融发展环境不断向好。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取得良好成效的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二)江西绿色金融发展具有鲜明优势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③2016年8月,江西省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掀开了新篇章。近六年来,江西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抓好改革创新、制度落地、系统协同,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标志性战役、30项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系统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用足用好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深入推进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持续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创新生态扶贫,优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创建,提升人民群众生态共建的获得感。
2017年6月,赣江新区作为全国首批五省八地、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获批,江西绿色金融迎来政策强驱动时期。2019年9月,江西抚州成为继浙江丽水之后全国第二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全市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聚合反应”。各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落地了多项国家、省级的相关政策部署,并在组织体系、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江西绿色金融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实践
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抑制污染性投资,促进环保性投资,对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五年来,江西抢抓机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改革突破性、先导性作用,以深化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核心,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重点,全力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5项绿色金融改革经验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居全国第4位,“推进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经济稳步发展”列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并入选2021年度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十佳案例。
(一)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机制
一是加强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推动各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举措,搭建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出台《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關于金融支持江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若干举措》《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多个文件,形成远中近期结合和金融、财税、产业融合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
二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绿色金融发展,成立江西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解决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难题,加强省直相关部门、“一行三局”和各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考核政策制度,把绿色金融工作纳入全省市县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及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范围,将地方法人银行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充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二)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
一是搭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成赣江新区绿色金融示范街,聚集3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设立绿色分(支)行、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绿色保险事业部等绿色金融专业机构,依托省内外金融机构或中介组织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中心和绿色金融评价认定中心。为支持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在抚州设立全省首批生态支行、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依托江西省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平台,成立江西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制定并督促落实绿色金融业务行为自律准则和业务规范。组建江西省绿色金融工作专家顾问团,为江西省绿色金融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高水平政策咨询服务。
二是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制定出台《赣江新区绿色企业认定评价办法》《赣江新区绿色项目认定评价办法》《赣江新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在全国首创首发绿色票据、绿色信托、绿色市政债标准,发布畜禽智能洁养贷、古村落金融贷实施规范等金融服务地方标准。
三是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推动江西省成为全国首个法人城商行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的省份,利用省股交中心“绿色企业信息平台”开展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推动省内金融机构践行ESG理念、主动披露ESG报告。
(三)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动力
一是建设全省绿色产业项目库。分批次动态遴选增加绿色产业项目,目前入库项目达2845个,总投资达1.57万亿元,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子项目库。推动赣江新区、抚州、新余、萍乡等地举办多次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会。截至2022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5432.77亿元,同比增长39.52%,高于省内各项贷款增速27.64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10.29%,较上年同期提高2.04个百分点。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直接融资。累计发行绿色债券500多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480亿元。超过550家企业在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绿色板块挂牌展示融资。在赣江新区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总额达500亿元。
三是扎实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探索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之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出“风电贷款”,由于风电项目是目前世界上可以大规模商业化运作、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符合世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能有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绿色发展;推出“林农快贷”,首个基于林业大数据的线上农户个人贷款产品,以金融力量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普惠金融理念;推出“畜禽洁养贷”,创新畜禽养殖经营权抵押金融支持模式,支持畜禽养殖企业升级环保处理设施,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推出全国首单绿色市政专项债,实现我国绿色市政专项债发行“零”的突破;推出全省首单境外债,填补江西境外绿债发行空白,为江西省优质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创新推出“绿票融”,精准筛选出绿色企业主体或具有绿色贸易背景的企业,进而实现货币政策支持的精准“滴灌”,签发和贴现绿票金额超过2400万元;推出柑桔“气候+价格”综合收益保险,有效提升江西省特色农产品应对气候灾难及价格波动的风险防御能力;推出绿色建筑综合险,创新性地将环境污染、施工人员安全等责任融合等等。
(四)推动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一是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碳汇账户质押贷款、“绿碳挂钩贷”、“碳足迹”披露支持贷、碳标签融资贷等,优化企业的碳配额设置,减轻企业的减碳压力,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出林业碳汇价值保险,助力江西省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安全保障工作的落实。积极推动发行碳中和债券,设立碳中和基金、碳中和绿色信托计划,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助力减缓气候变化和提升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国家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截至202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33亿元,带动碳减排量约307.8万吨;发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优惠贷款38.5亿元。
二是加强低碳发展理念宣传。承办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第四次联席会议,深入探讨交流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及下一步思路举措。召开赣江新区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产品发布暨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会,促进金融与产业精准对接、共同发力。开展“绿色金融助力‘双碳工作”大型全媒体调研采访活动和区域金融改革优秀项目展评活动,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动九江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就转型金融进行合作,加入碳核算金融联盟,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五)开展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以江西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绿色金融支持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支持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抚州银保监分局印发《抚州银保监分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抚州市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注入金融力量。推动抚州市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考核引导,提高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在抚州全域推广“生态信贷通”产品。鼓励支持推出金溪县“古村落金融贷款”、资溪县“森林赎买贷款”“林权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在抚州市资溪县组织召开全省“两山”转化金融服务工作现场会,总结复制推广试点经验。资溪县组建“两山”转化金融服務中心,着力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通道。截至2022年末,抚州市生态产品权益类贷款余额456.76亿元,较年初新增55.32亿元,当年新发放贷款118.05亿元。
三、江西绿色金融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受多方面约束
“双碳”目标的提出,催生出大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绿色投融资需求,为江西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江西绿色金融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支持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激励约束政策有待强化。绿色金融存在着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当前江西省、市、县三级普遍存在财政等激励政策缺乏的问题,绿色贷款风险补偿金和绿色项目贷款贴息、认证费用补贴、保费补贴等激励政策不足,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成本只能内部化,不利于绿色金融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差异化监管政策有待出台。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财政激励,也需要监管激励。对于大部分金融机构而言,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与开展非绿色金融业务获得的市场激励相差不大,而绿色金融相关业务时限较长、成本较高、收益较低,金融机构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吸引力较弱,大企业获得的融资成本普遍较低,而中小微企业更加关注的是资金的可获得性,企业融资获得的资金是否是绿色资金意义不大。因此,需要完善绿色投融资资本占用、监管考核、不良容忍度等差异化监管政策,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我国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除深圳在2020年3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之外,绿色金融领域立法相对较少,全国性绿色金融法律待制定。因此,需要明确奖惩条例,加强约束效力,推动金融依法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度不足
目前江西全省绿色金融创新力度与国内先进试验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支撑省内产业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的力度还不足。
一是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仍是以传统间接融资为主导,绿色贷款仍然是最主要的金融工具。截至目前,省内绿色债券余额仅占绿色贷款余额约十分之一,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和碳金融等存在大量创新空间。
二是复制推广力度不足。赣江新区作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出较多大胆探索,在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主動作为、主动创新。但江西省其他市县区发展不平衡,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三是产品创新力度不足。从信贷方面看,绿色金融业务盈利性较弱,银行机构普遍未能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研发。抵押品单一,融资成本较高,服务质效较低,以及环保项目重技术、轻资产的特点在获得银行资金的过程中劣势明显。从保险方面看,江西绿色保险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气象价格指数保险等,品种较少,覆盖范围较小,保障能力较弱。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还不通畅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现阶段我省生态权益价值难以确定,确权颁证、评估抵押、流转交易机制依然不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复杂难辨且核算评估结果市场认可度不高,以生态权益为抵押的贷款门槛相对较高。当前抚州等地开展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主要还是从供给方的角度来进行的,参与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较少,且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评估结果市场认可度较差。国家层面生态产品交易体制机制尚未成型,交易仍呈现分散化、无序化,环境权益交易低迷,交易品种和主体都不充分,江西省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有品牌但保护运营不足,生态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四)高素质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缺乏
一是具备多重背景专业人才缺乏。目前,绿色金融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属于典型的新兴交叉性行业,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既懂环保又懂金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江西省从事绿色金融业务的多是曾从事信贷、证券、保险等相关工作的人员,虽具有金融专业知识,但大多未接受绿色金融专业培养,对环保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行业专业人才普遍稀缺。
二是系统性培养课程缺乏。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中从事绿色金融研究的学者数量较少、研究能力单薄,绿色金融相关的课程相对较少。此外,绿色金融业务普遍投入高、产出低,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长,金融机构对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重视不足。
(五)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欠缺
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约束激励主要针对企业,社会公众缺乏责任感和监督权,部分消费者的绿色环保和绿色消费意识不强,并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偏好未能对企业环境保护产生明显的社会压力。部分中小微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意识不强,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未能很好履行其应该承担的环境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主要以政府平台支持的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生态环境产业项目贷款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内生动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少机构绿色金融仍局限在具体经营层面,尚未上升到战略层面,未能充分发挥绿色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新体系,推动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①要聚焦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坚持“向纵深推进、在全省铺开”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发展机制
“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金融开始发展,然而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短期难以体现,金融逐利性和绿色金融公益性之间产生矛盾,市场主体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自主性不足。进入“十四五”时期之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尤其是后疫情时期绿色复苏成为各国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内容,“双碳”目标的提出更加速绿色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的步伐,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不再是政治导向而是自身发展需求。市场主体要紧紧抓住绿色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的机会,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要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增强政策和财政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产业适当给予补贴或贷款贴息,引导金融资源自发配置到绿色领域。要探索实施差异化监管,适度提高绿色贷款不良容忍度等,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要探索绿色金融立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构建企业与金融机构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发挥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倒逼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二)促进与转型金融融合发展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绿色金融的重心。此外,支持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也不可忽视。当前,仍有些高碳行业被排除出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如新颁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删除了多项与化石能源直接相关的目录项目,包括煤炭清洁生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根据江西省“十四五”规划,“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将继续实施,有色、石化、钢铁、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家具等行业需要继续升级改造。因此,有必要延伸绿色金融领域,将转型金融、可持续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有效补充。探索构建适合省内传统产业转型需求的转型金融或可持续金融的概念和标准,创新发展转型信贷、转型基金、转型债券等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结合金融科技建立相应的转型项目库和数据库,更好支持江西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一是优化绿色融资结构。扶持绿色企业发展,催生更多PE、VC需求,在绿色信贷发展相对稳定成熟之后,将更多支持政策、财政补贴等引导至绿色股票、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加大绿色直接投资引导力度。
二是鼓励产品创新推广。鼓励生态权益产品创新推广。深入推进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探索环境权益交易,推动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积极创新排污权、水权等生态产品权益贷款产品,扩大绿色金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围。鼓励碳金融产品创新推广。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双碳”目标实现,创新碳减排绿色金融产品,开发推广以碳配额为抵质押标的的金融产品,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需求。
三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省内金融机构积极设立专业的绿色金融部门,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绿色金融政策、绿色产业项目、绿色经济体系等知识的培训,引进优质金融、环保人才,推动人才交流,加强与绿色金融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提高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方式和风控模式,另辟蹊径降低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提高绿色金融助推碳减排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性。
(四)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和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乡发展等领域发挥绿色金融支撑作用。例如:推动“绿色金融+生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金融+普惠”,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绿色金融+科技”,利用科技赋能绿色金融业务,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加快转变;推动“绿色金融+建筑”,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推动“绿色金融+交通”,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推动“绿色金融+城乡”,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等。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功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减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环境污染防治、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实施,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金融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制定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引导企业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合力推动金融资源流向绿色生产、清洁能源、绿色技术创新等領域,形成更多富有地方特色、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的绿色金融经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引导社会大众增强绿色消费观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做负责任的消费者。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责任编辑:胡颖峰
责任校对:孙飞行
[作者简介]张礼仁,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法规与规划处处长;姜蓉,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法规与规划处干部(江西南昌 330038)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0—51页。
①《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9月23日,第001版。
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9页。
③《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日报》2016年2月28日,第001版。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001版。
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