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能过剩”背后

2023-09-20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11期
关键词:妇产产能过剩建档

妇产医疗迎来寒冬。

进入5月,2023年产妇建档工作基本完成,有医生表示,建档孕妇数量“显著下降”。据初步估算,2023年出生人口或将不足800万,相比高峰期2016年的1786万,这一数字无疑是惊人的。

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方位、深远的影响。但就眼下而言,一个群体已经感受到了料峭的寒意——妇产医疗从业者。

不少妇产医疗从业者的感受是,短短几年间,大城市的产科已从“一床难求”变为“部分床位闲置”,市县级医院产科业务量下滑更为明显,“过去(分娩量)一天七八个,现在可能几天一个”。分娩量的下降,带来系统性的“危机”,倒逼产科转型发展,相关医护人员也面临转岗、薪资下降等风险和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妇产医疗结构性变革时代已经来临。眼下,产科面临的不仅仅是产妇减少的问题,还有随着高龄、危重孕产妇比例上升,业务结构、技术难度、风险系数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如相关专家所言,未来,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产科的能力只能提升,不能下降。

先行者已经在为转型探路,包括建立覆盖产前与产后、全周期的妇产医疗学科体系,围绕生育前的保健以及产前诊断、辅助生殖等积极发力;产后阶段则在产后康复、长期随访等方面建立工作机制;多部门、多科室联动,推出特需待产分娩区,为产妇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大力开展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等生育力保存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对更多医疗机构而言,构建从妇女怀孕后初次就诊到建档、产检、临产入院、顺利分娩出院、产后康复的链式管理,是更为实际的选择。

也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把服务链延伸到婴幼儿的照护,以“健康管理+托育事业”为方向,开展教育和医学融合发展的托育服务,在解决产妇“后顾之忧”的同时,开拓了业务边界和经济增长点。

从更为积极的视角看,妇产医疗“产能过剩”或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很可能在于转型升级不畅。解决“产能过剩”,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室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从单纯的“分娩服务”向围绕孕产妇、婴幼儿的横向与纵向业务延伸。

当然,这需要政府、行业、机构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是相关机构和科室的“单向奔赴”。

猜你喜欢

妇产产能过剩建档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产超声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煤炭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分析
妇产康复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妇产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