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文化根基与特征研究

2023-09-19伍碧宁

艺术大观 2023年24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情景交融

伍碧宁

摘 要:在创作并演绎钢琴作品的过程中融入民歌元素,不仅能够丰富钢琴作品的内涵,提升其音乐表现力,还可以帮助演奏者提高表演技巧,增进跨文化交流。本次以壮族民歌元素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其在钢琴作品中的文化根基以及创作特征,以期为钢琴作品情景交融弹奏提供帮助。

关键词:壮族民歌;钢琴作品;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4-00-03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风格相互交融,在钢琴作品中融入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元素成为一种趋势。近些年来,壮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壮族民歌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传统文化之一,其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点而闻名。钢琴作品中融入壮族民歌元素,可以带来强烈的文化内涵和个性化特色,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开始关注壯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其主要从音乐元素、音乐结构、音乐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壮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文化根基、艺术特征以及音乐表现力等内容,进一步推动钢琴和民族音乐的交融与发展。

一、壮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文化根基

(一)壮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和音乐元素

壮族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壮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和音乐元素有五声音阶、双声部合唱、拍子自由等[1]。

1.五声音阶

五声音阶是指汉族古代音律中将一个八度分为五个音步(或五度),分别为宫、商、角、徵、羽。这种音阶基于五度相生的规律构建,因此也被称为五声相生音阶。壮族的五声音阶和汉族的五声音阶略有不同,在壮族音乐中,五声音阶的排列顺序是从低到高依次为“梭-咀-铜-簧-竹”,其中“梭”对应汉族音乐的“宫”。五声音阶是壮族民歌的基本音乐元素之一,它决定了壮族民歌的音高和音调,也为后来的音乐演变提供了基础。在壮族民歌中,五声音阶被广泛应用于旋律以及和声构建等方面。

2.双声部合唱

双声部合唱是指两个声部相互配合,共同演唱一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在壮族民歌中,双声部合唱是一种常见的演唱方式,通常由男女两个声部相互配合演唱。这种演唱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变化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部运用和交替变换,创造出多种乐曲效果。例如,男女两个声部可以分别承担主旋律和和声的角色,通过相互呼应和交错奏出动人的音乐画面。此外,在壮族婚礼、宗教仪式等场合中,经常会使用双声部合唱的演唱形式。

3.拍子自由

拍子自由是指在演唱或演奏壮族民歌时,对拍子节奏的处理不受固定规则限制,可以根据歌曲的情感需要随意处理。这种演唱方式的灵活性非常高,可以使演唱者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随时调整节奏和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音乐效果。拍子自由的灵活性也给演唱者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具备较好的音乐基础和技巧水平。在壮族民歌中,拍子自由的运用非常普遍,在一些宗教仪式的演唱中尤为突出。

除了以上三种特征和元素,壮族民歌还具有其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特点,如使用特定的声音和咽音来表达情感、使用口头传承的方式保持原始性等[2]。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壮族民歌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也为后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二)壮族民歌在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传承

壮族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壮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民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各种场合都能听到民歌的声音。

1.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指对人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影响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所创造、积累、发展起来的文化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壮族人的文化背景中,壮族民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自然也受到了文化背景的影响。

第一,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壮族人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文化传统一直是其生产与生活的主导因素。壮族民歌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孕育而生的,它传承了壮族人自古以来的音乐文化和表达方式,成为壮族人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壮族民歌的演唱方式、歌曲内容、乐器使用等都受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比如,壮族民歌中经常会用到特定的咽音,这种演唱风格正是源于壮族人在传统文化中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同时,壮族民歌还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

第三,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多元性。在这种背景下,壮族民歌的文化传承也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例如,壮族民歌中经常会使用类似五声音阶的音阶体系,这与汉族音乐有着相似之处。而在壮族民歌和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接触中,也会发生文化融合和影响。例如,云南省境内的壮族民歌和傣族音乐、景颇族音乐等形成了共同的地域文化特点,这些特点也反过来影响了壮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壮族民歌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壮族民歌得到了不同的关注和支持,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壮大。

第一,宗教信仰的影响。壮族民歌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壮族人的宗教信仰中,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壮族民歌中的许多主题和歌词都与这些信仰有关。比如,在壮族人举行婚礼过程中,壮族民歌会不断地伴随着新郎新娘的步入、献酒等环节,反映出了壮族人对婚姻和家庭幸福的祝福与期望[3]。同时,宗教信仰对壮族民歌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壮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使得壮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壮族民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失或被淘汰。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为壮族民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许多音乐人和爱好者开始尝试将壮族民歌与现代音乐、流行元素相结合,创新出了许多新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

二、中西合璧的钢琴作品创作特征

民族钢琴作品是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钢琴演奏技巧相融合,创造出的一种新型钢琴音乐作品。其不仅具有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在音乐形式、结构和曲式上具有现代音乐的特征。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不断地尝试各种创新手段,创作出富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其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民族钢琴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引入钢琴作品的创作中。这些民族音乐元素既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要素,也包括与民族文化、历史和生活相关的意象和主题。作曲家能够将壮族民歌中的旋律和特定的节奏、咽音等元素,运用到钢琴作品中,创造出新颖而独特的音乐效果。此外,作曲家也会通过音乐语言和形式,抒发出对祖国、亲人、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表达。

(二)钢琴演奏技巧的创新

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不仅充分运用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也大量采用了现代钢琴演奏技巧和效果。比如,作曲家可以使用拨弦、掐弦等技巧来模拟民族樂器的演奏效果,同时也可以使用长按、滑音、颤音等技巧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氛围。此外,在节奏、和声、音色等方面,作曲家也进行了各种创新尝试,以达到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效果。

(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

与传统的钢琴作品相比,民族钢琴作品更加注重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作曲家可以通过左右手的分离、重叠、交错等手法,创造出层次分明、饱满丰富的音乐效果。同时,作曲家还可以使用延音踏板、音量控制等手段来表现出空间感的变化,使音乐更具有沉浸性和情感表现力。

(四)取材广泛,主题多样

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取材广泛、主题多样。除了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外,作曲家还可以从生活、自然、历史等方面汲取灵感,挖掘出丰富而独特的创作主题。例如,在壮族民歌中,婚姻、爱情、亲情等主题是非常普遍的,作曲家可以从这些主题出发,创作出各种婚礼进行曲、爱情小品、亲情舒缓曲等[4]。这些作品既体现了音乐的美感与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关注和追求。

(五)案例分析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民族钢琴作品之一,《二泉映月》凭借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情感表达,成为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从创作特征来看,《二泉映月》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壮族民歌等多种音乐元素,同时也采用了现代钢琴演奏技巧和效果。作曲家阿炳使用了特定的咽音和弓法,使曲子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古典音乐气息。同时,《二泉映月》中的旋律和和声也充分体现了壮族传统音乐的特色。

三、情景交融的弹奏演绎

在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不仅需要运用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钢琴演奏技巧,还需要注重情景交融的弹奏演绎。这种情景交融的弹奏演绎体现在钢琴作品的节奏、触键变化等多个方面。

(一)壮族民歌的节奏演绎

壮族民歌的节奏特点十分独特,其中最为典型的特征是“重复旋律,变化节奏”。因此,在民族钢琴作品中,也需要充分考虑节奏的变换和演绎。例如,在演奏《山歌》等壮族民歌时,需要注意到节奏的轻重缓急,以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韵味。此外,在快速节奏的部分,也需要注意到手指的技巧和力度的掌控,以保证演奏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二)融入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触键变化

融入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需要注意到手指、腕力、前臂和大臂等不同触键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1.手指触键

在民族钢琴作品的演奏中,手指触键能够帮助演奏者表现出钢琴曲中的精准节奏和音符韵律。此外,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可以根据曲子的情感和氛围,适当地加大或减缓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达到更好的音乐表现效果。

例如,钢琴曲《鉴河之歌》是一首非常具有技术性的曲目,它采用了左手五声性琶音伴奏和右手单音主旋律,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和能力。

谱例1《鉴河之歌》节选

在这首曲子中,左手五声性琶音伴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种伴奏模式在钢琴演奏中非常常见,它可以为曲子提供一个非常平稳的节奏和和谐的色彩。在演奏这种伴奏的时候,演奏者需要用手指发力去触键,保证每个音符都能够被清晰、干净地演奏出来。同时,在这首曲子中还需要使用到右手单音主旋律的演奏技巧。在演奏这种主旋律的时候,演奏者需要保持手臂和手腕的松弛状态,并且把手指的三个关节作为发力点,而不是手臂或者手腕。这种演奏方法可以让演奏者更加灵活自如地进行演奏,并且能够发挥出钢琴的最大潜力。

此外,在演奏全曲所使用的五声性琶音伴奏织体的时候,演奏者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演奏时要求手指干脆、直接地下键,不要犹豫。这可以让演奏更加流畅,避免出现拖沓、延误等情况。

2.腕力触键

腕力触键是指通过手腕的旋转和抬升,达到一定的音符压强和动态变化。在民族钢琴作品中,腕力触键通常被运用于长音部分或较为抒情的旋律段落,以表现出音乐的情感和情绪变化。此外,腕力触键还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放松手腕和手指,避免过度用力和疲劳。

3.前臂触键

前臂触键是指通过前臂的升降和移动,达到一定的音符压强和音色变化。在民族钢琴作品中,前臂触键通常被运用于多声部和大跨度的音符演奏中,以表现出音乐的层次感和深度感。此外,在演奏过程中,前臂触键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手腕和手指的健康,减少演奏过程中的损伤和疼痛。

4.大臂触键

大臂触键是指通过大臂的移动和拍打,达到一定的音符压强和音量变化。在民族钢琴作品中,大臂触键通常被运用于重音和高亢的音符演奏中,以表现出音乐的强烈情感和气势。此外,在演奏过程中,大臂触键还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控曲子的韵律和氛围,提高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

四、结束语

通过对壮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文化根基与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独具特色的旋律节奏和音乐表现手法体现了壮族民歌的独特文化气息,同时也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钢琴演奏艺术中,将壮族民歌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中,可以充分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为古典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具体实践中,希望更多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能够深入挖掘壮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独特魅力,推动其更好地融入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当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促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钢琴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魅力——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22(06):71-76.

[2]唐瑾.杨立青钢琴作品初探[J].人民音乐,2020(12):30-33.

[3]王姣娜.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J].四川戏剧,2019(06):106-109.

[4]孙红丹.少数民族钢琴作品的内在逻辑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6):108-111.

[5]倪晓云.陆华柏钢琴作品民族化风格透视[J].中国音乐,2019(03):160-169.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更有效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