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后新发寻常型银屑病1 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2023-09-19曲昱颖刘晨李树杰史冬梅

关键词:氯喹脓疱银屑病

曲昱颖,刘晨,李树杰,史冬梅

(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 272600;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2720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二者合并出现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现报告1 例SLE 确诊治疗后再发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并对既往国内报告的SLE 合并银屑病相关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简介 患者女,32 岁。因反复发热4 年,躯干、四肢红斑丘疹、脱屑10 余天,于2021 年1 月18 日来本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述4 年前自然分娩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 ℃,伴头痛畏寒,偶有双膝关节疼痛;患者无皮疹,无明显咳嗽咳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46 mm/1 h↑,C-反应蛋白(CRP)5.00 mg/L↑,免疫球蛋白A(IgA)2.00 g/L↑,IgM 2.72 g/L↑,IgG 15.9 g/L↑;抗核抗体定量测定>1∶1 000;补体C3 为0.54 g/L↓,补体C4 为0.088 g/L↓;抗SS-A 阳性抗体(+),抗Ro-52 抗体(+),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诊断为SLE。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2 周,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泼尼松每次10 mg,每日1 次,羟氯喹每次200 mg,每日2 次,规律服药6 个月后自行停药。停药18 个月再次复发,遂来本院住院治疗,给予甲泼尼龙20 mg 静脉滴注、每日1 次,治疗1 周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规律口服泼尼松每次20 mg、每日1 次,羟氯喹每次200 mg、每日2 次,后加用吗替麦考酚酯每次0.5 g、每日2 次,按此方案服药至今。患者发病及治疗时间轴,见图1。

图1 1 例32 岁女性SLE 后新发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发病与治疗的时间轴

近10 余天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四肢、头面部可见红斑丘疹、脱屑,见图2。银屑病薄膜现象(+),点状出血征(+),Auspitz 征(+),有轻微瘙痒,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符合银屑病改变,见图3。既往无其他基础疾病,无银屑病及SLE 家族史。

图2 1 例32 岁女性SLE 后新发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就诊时背部皮损特征

图3 皮肤RCM 镜下观察1 例32 岁女性SLE 后新发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背部皮损特点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Kogoj 及Munro 微脓疡形成,结合临床,符合银屑病,见图4。

图4 1 例32 岁女性SLE 后新发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

实验室检查:24 h 尿蛋白定量1.63 g/24 h(正常考值范围0~0.15 g/24 h),ESR 31 mm/1 h(正常参考值范围0~20 mm/1 h),补体C3 0.67 g/L(正常参考值范围0.80~1.60 g/L),补体C4 0.093 g/L(正常参考值范围0.10~0.40 g/L),尿蛋白(+++)。

患者诊断:(1)寻常型银屑病;(2)SLE,狼疮肾炎,口服消银颗粒每次3.5 g、每日3 次;外用地奈德乳膏每次1 g、每日2 次;口服左西替利嗪片每次5 mg、每日1 次;口服甲泼尼龙每次20 mg、每日1 次,口服羟氯喹每次200 mg、每日2 次,口服吗替麦考酚酯片每次0.5 g、每日2 次。治疗6 个月后皮损基本清除,目前患者持续随访中。

1.2 文献检索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中以“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银屑病/(Psoriasis)”为检索词,同时追踪相关报道引用的参考文献,共检索出2021 年2 月之前国内发表的同时符合SLE 分类标准以及符合银屑病的实验室检查或病理检查的中文文献18 篇。

1.3 病例回顾分析结果 18 篇文献中,符合诊断为SLE 合并银屑病病例共33 例,加上本文所报告的1 例共34 例,并对以上文献进行汇总分析。

本研究对SLE 合并银屑病患者的性别、年龄、银屑病与SLE 确诊间期、银屑病类型、银屑病的治疗、SLE 的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见表1。

表1 34 例SLE 合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SLE 合并银屑病性别构成,男性3 例(8.82%),女性31 例(91.18%)。男∶女=3∶31。该病多发生于成年女性,有20 例患者年龄为21~40 岁,男性患病高峰年龄段亦在21~40 岁,见图5A。银屑病先于SLE发病24 例(70.59%),SLE 先于银屑病发病9 例(26.47%),不详1 例。银屑病类型:寻常型22 例(64.71%),关节病型2 例(5.88%),脓疱型6 例(17.65%),红皮病型1 例(2.94%),不详3 例(8.82%),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红皮病型∶不详=22∶2∶6∶1∶3,见图5B。银屑病先于SLE 发病∶SLE 先于银屑病发病=8∶3,见图5C。

图5 国内银屑病合并SLE 患者的临床特点

2 讨论

2007—2008 年进行的一次我国6 省的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银屑病的患病率为0.47%[18],与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本组34 例银屑病合并SLE 患者,银屑病的类型以寻常型为主,与单纯银屑病人群的分型占比类似。SLE 国内发病率不足1‰,男女患病比例为1∶9。本研究汇总的34 例患者以女性多见,提示银屑病合并SLE 的患者也多为女性。

SLE 合并银屑病在临床上少见,患者多为银屑病后再发SLE,SLE 后合并银屑病极为罕见。这2 种疾病可偶尔伴发,推测是由于其二病有重叠的慢性炎性反应过程、共同的遗传背景、相似的免疫调节机制。加拿大一项关于SLE 合并银屑病的单中心研究表明,银屑病平均在SLE 确诊后(8.8±9.0)年被诊断,仅有1 例患者在SLE 之前被诊断为银屑病,绝大部分患者为SLE 后再发银屑病[19],这与国内报告的约有78.8%的患者银屑病先于SLE 的结论相反。推测或许与种族或不同治疗方案有关。国内学者研究表明,汉族人中存在SLE 与银屑病共同易感基因,如NFKBIA(rs8016947)与IL28RA(rs4649203)[20]、TNFAIP3 与TNIP1[21]、PTTG1 与TRAT6[22]、TYK2 与TRA3IP2[22]等。此共同易感基因提示2 种疾病有相似的发病机制。本研究汇总的34 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明确有银屑病家族史,而SLE 和银屑病均与遗传有相关性,其他无家族史的患者是否存在某基因位点的突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SLE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自身反应性B 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引起相关器官和皮肤损伤,以及调节性T 细胞(Treg)功能减退、辅助性T 细胞(Th)功能增强促进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23];而银屑病是Th17 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这可能也部分解释了这2 种合并病,SLE 多早发于银屑病的原因,但银屑病先发于SLE 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多项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3(IL-23)/Th17轴是SLE 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IL-17在SLE 患者与银屑病患者的血清中均高度表达[24-26]。IL-17 与IL-17R 结合,介导免疫反应,进一步促进银屑病与SLE 的发生与发展[27]。Summers 等[28]还证实IL-17A 可促进SLE 患者炎性细胞及自身抗体形成,加重肾脏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从而引起以及加重狼疮性肾炎[28-29]。在银屑病患者IL-12、IL-23高表达促进Th17 增殖及细胞因子IL-17、IL-22 分泌;在角质形成细胞中,IL-17 可刺激抗菌肽的产生,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以及募集中性粒细胞,从而导致银屑病发生[30]。由于SLE 患者有细胞凋亡缺陷,大量dsDNA 及核糖核蛋白释放,与自身抗体结合形成核酸免疫复合物,使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活化。活化的pDC 分泌大量的IL-1β、IL-6、IL-23,活化的Th17 分泌大量IL-17[31-32],IL-17 可与染色质重组复合物结合共同作用于B 细胞,使其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并维持生发中心的生成,不断产生自身抗体,刺激大量炎性细胞生成引起相应的靶器官受损[33]。此外,其还可以分泌大量的干扰素-γ(IFN-γ)促进炎性树突状细胞(infDC)的分化,infDC可分泌IL-1β、IL-6、IL-23 诱导Th17 增殖,从而加强上述炎性反应过程[34]。在此,笔者推测SLE 可为银屑病的发生提供含有大量IL-17 的一个炎性环境,使树突状细胞异常激活,打通IL-23/Th17 轴,从而导致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银屑病也可以为SLE 的发展提供相同的炎性环境,大量的IL-17 聚集使B 细胞功能亢进,进一步诱发或者加速SLE 的发生与发展,见图6。

图6 SLE 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模式图

汇总病例表明,银屑病先于SLE 发病的病例中,SLE 发病前的银屑病病程绝大部分(62.50%)都在5 个月~10 年,少数病程较长>20 年(8.33%);SLE先于银屑病发病的病例中,所有病例SLE 的病程都在15 d~10 年间。本次报告的病例SLE 后4 年后新发银屑病,间隔病程时间较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银屑病可能与所用药物有关。可以明确的是,9 例SLE 后新发银屑病的病例中,有2 例为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了银屑病,也有报告显示在治疗SLE 过程中,激素减量时诱发了银屑病。另外,9 例患者中还有1 例为抗疟药羟氯喹治疗SLE 过程中新发脓疱型银屑病,国外也有关于羟氯喹诱发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病例报告[35],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这提示在应用羟氯喹治疗SLE 前,应询问是否有银屑病史和(或)银屑病家族史。抗IL-17/IL-23 的生物制剂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基于IL-17/IL-23 在SLE 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公认,拮抗IL-17/IL-23 抗体治疗SLE 也已经开始进入到Ⅱ期临床试验[36]。笔者认为对于此类合并症患者的抗IL-17/IL-23 可能将使2 种共病均获益。

回顾病例发现,34 例患者其中6 例辅助检查显示抗SS-A 抗体为阳性,而这6 例患者银屑病的类型有4 例为脓疱型银屑病,1 例为关节病型银屑病。抗SS-A 抗体阳性提示该患者病情较重,且与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生有相关性,需要注意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有研究表明,抗SS-A 抗体与SLE 光敏性皮疹有关[37],因此抗SS-A 抗体阳性的SLE 合并银屑病的患者应禁用中波/长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

猜你喜欢

氯喹脓疱银屑病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氯喹哪啶加合物的制备和溶解性研究*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