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初探

2023-09-19于冬梅

电视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插播村村广播系统

于冬梅

(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便民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0 引 言

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是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基层组织事务管理效率,方便群众及时了解村务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我国发展农居民主政治,提高居民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维护农村生产生活稳定的重要渠道。此外,该工程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喉舌,对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山东省更加注重全面覆盖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致力于通过“村村响”工程强化农村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本文在把握“村村响”工程功能需求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着眼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时代背景,结合用户需求,着重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村村响”工程建设的路径。

1 山东省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应急广播是国家政策宣传、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实现精准动员的重要渠道,也是创新性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传播途径[1]。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抓好山东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分别写入2021年、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以打造富有“山东特色”、全国领先的“全媒体发布、全平台管控、全天候响应、全终端覆盖”应急广播体系为目标,全力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山东广播电视局联合山东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山东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建设步骤,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走深走实。

2022年,山东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市县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16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还被列为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重点改革任务考核事项。山东广播电视局建立应急广播月报制度,通报各地市应急广播建设情况,交流推广建设、使用、维护经验,采取现场调研与约谈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督导应急广播建设进度。在相关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完成11个市级、102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部署接收终端7.9万个,实现农村行政村户外终端全覆盖,向全山东省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及政策宣传服务。

2 山东省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需求

2.1 工程建设原则

山东省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遵循以下原则:开放性原则与扩展性原则,安全性与实用性原则,成熟性与可靠性原则,三级联控、三级插播且上级优先原则,村级电话回传插播原则,双频播出原则,共缆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原则。

2.2 “村村响”应急广播的主要功能

2.2.1 广播自动播放功能

山东省地域辽阔,县乡镇行政区较多,因此,“村村响”广播系统应具备广播自动播放功能。对此,县乡镇三级系统的前端设备应置入分时自动控制模块与播出模块。其中,分时自动控制模块主要控制系统前端,使之定时输出央视广播、本地卫视广播等信息;分时播出模块重在依据已设定的播出流程自动播出相关节目内容,并传递到接收终端——扩音喇叭,由接收终端扩音播放给广大居民。

2.2.2 编码寻址功能

编码寻址功能即县乡镇“村村响”广播前端对接收终端进行编码、开关机、频道切换、音量调节等操作,从而对接收终端进行控制的功能。在该功能辅助下,一旦出现应急情况,最高级前端便可对需要进行应急广播的行政区域进行精准定位,并远程打开、控制该区域的接收终端,及时向广大居民播放应急事件与信息。

2.3 应急广播插播功能

近两年,由于气候变化多端,山东省各地时而潮汛,时而干旱,对当地农业种植及人们的居住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特别是洪涝灾害,损失面更广泛。因此,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必须具备本地应急插播功能与远程应急插播功能。本地应急插播功能即广播室通过村委会话筒,以切换音源的方式向居民插播应急信息,及时要求居民防范风险;远程应急插播功能即掌握广播系统权限者以拨打电话形式接通广播室广播,远程向居民输送风险预警,以便居民能快速做好风险防范,及时疏散,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3 “村村响”应急广播的关键技术

3.1 寻址编码技术

山东省行政村数量多,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需要部署并控制大量的应急信息接收终端,所以广播系统必须具备易于扩展的编码功能,且能兼容各类规格的接收终端,以便接收终端能通过可寻址实时获取解析指令。要实现这项功能,必须引入与前端设备、终端设备适配的寻址编码规则。目前,部分地区已参考互联网的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设计原理开发了物理编码技术与逻辑编码技术。物理编码即由8个不同数字排列组合所得的禁改序列号,是前端、终端设备识别的唯一底层编码。逻辑编码则是由8个不同数字排列组合,依据县镇村行政区编码顺序与要求所形成的可修改的广播系统编码。将两种编码置入前端与接收终端,可强制启动前端设备呼唤接收终端,从而实现可寻址。为此,建设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时,要注重置入寻址编码技术。

3.2 FM-SCA寻址控制技术

根据中国调频广播标准以及相关规定,双边带广播电台的节目频道间隔、最大频偏以及最高调制信号的频率分别为200 kHz、75 kHz、15 kHz。其中,单声道广播信号的传递频率为0~15 kHz,立体声广播信号的传递频率是2 353 kHz。同时,该信号的副载波频率达到了38 kHz。若采用的是双边带调制,则识别立体声所用的导频信号频率应当为19 kHz,SCA1信号为61~73 kHz。此时,副载波频率、最大频偏分别为67 kHz、14 kHz。

据此,山东省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须考虑应用调频附加信道(Subsidiary Communitions Authoriztion,SCA)寻址控制技术来配合调频广播的副信道,以便67 kHz附加信道的副载波能直接利用频移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FSK)等方式进行寻址,实现“村村响”的广播寻址功能。此外,该技术的应用还允许载入调频副载波,实现多种频道信号的切换推送。

3.3 安全播控技术

各等级农村应急广播设备既要有电话接入功能与音源切换功能,又要有防干扰、防非法插播、防盗播等功能[2-4]。对此,“村村响”广播工程建设可尝试引入以下技术。

3.3.1 无维持码关机

为确保“村村响”广播系统能在特定广播时段安全稳定地输出节目,前端机房须不间断地向终端推送维持指令,指示终端始终处于正常开机状态。在部分情况下,前端发送的指令或会被一些因素强干扰而无法被接收终端正常解调,以致终端无法获取维持码。一旦超越维持时间,接收终端将陷入无维持码关机状态,直至其正确解调前端发送的寻址指令才会重新开机。

3.3.2 远程电话监控设备

要使“村村响”广播实现远程电话插播功能,必须在广播系统中置入远程电话监控设备,以实时监控、限制远程电话信息的播出。与普通的广播系统不同,兼容远程电话监控设备的“村村响”广播系统仅允许既存电话的呼入,且只有既存电话能打开调频调制器以切换广播信号,通过电话,远程向居民播送应急事件与信息。

3.3.3 用户密码及权限管理

建设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时,还需置入权限管控模块,并将其与关键设备衔接起来。由此,低等级用户才能被限制进入其他更高等级用户的管理区域以发送指令,确保接收终端获取的信息都是准确可靠的。

4 完善播控中心机房建设

4.1 市级播控中心机房建设

市级播控中心机房中,主声频编码器把来自各城市的电台的每日广播节目经过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MPEG)编码后,经异步串行接口(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ASI)输入ASI转接器,实现各城市的电视节目传送;由市播控室将复用后的音频信号送入DVB-C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并通过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ybrid Fiber-Coaxial,HFC)网络覆盖全市的接收终端。市级音频信号传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市级音频信号传输流程图

4.2 乡镇级播控机房建设

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广播站配备了一套镇级的音响工作站,并配备了一套数字音响编码器和一套数字播放控制系统。由乡镇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经由广电自己的双路网络,将传送流(Transport Stream,TS)包封、用户数据报协议/网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UDP/IP)包封后的电视节目流,由市级的IP流多路传输到市级的IP流多路复用器,再由IP流多路转接到IP/ASI转接器,最后再由ASI多路转接器接口,由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调制器进行调制,最后融入城市的HFC网络中播放。乡镇级播控机房传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乡镇级播控机房传输流程图

4.3 村级播控机房建设

4.3.1 有线网络已全覆盖的行政村机房及接收终端

已开通有线电视的乡镇广播站,以数字解码器、话筒、无线调频发射装置为主。正常情况下,数字接收控制器可以接收上级TS流有线信号,以上级广播信号和控制指令为依据,实现自动开关机。村级广播可以用话筒与数字接收控制器相连接来实现,数字接收控制器会自动控制无线调频发射机的电源和音频信号,如图3所示。

图3 有线行政村播控流程

有线行政村可采用话筒、手机、短信等一种或多种方式实现插播,插播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有线行政村插播流程

采用IP接入方式的乡村广播室,以声源为主体,利用广电现有的IP双通道网络,可方便地实现乡村广播。数字音频编码控制器设备集成了IP网络自动巡检、内置分区编码控制、音量控制、一键广播等功能,适用于村级用户。

4.3.2 无线行政村机房及接收终端

对于有线电视未通达的村庄,可以在镇机房中安装无线发射机,将有线数字信号转成无线调频信号,对有线电视未通达的村庄进行覆盖。为了确保无线覆盖效果,可以将镇级信号用小功率发射机定向发送到山上或电信移动的发射塔上,由智能接收控制器自动控制山顶大功率发射机的电源和音频,从而实现二次转发。每个村庄的接收终端在接收到信号或命令后,都会自动启动,从而达到无人值守、自动开关的目的。无线行政村的播控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无线行政村播控流程

5 “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技术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对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依赖度非常高。在此背景下,就要通过技术支持手段创新播放内容和形式。比如,将应急广播与居民的手机智能终端相结合,既可以推送个性化的娱乐节目,又可以实现常态化播出。只有实现常态化播出,才能够在灾害发生时避免应急广播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因此,应急广播建设必须具备移动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逐渐取代无线调频或有线IP两种模式,应用流媒体模式完成广播组网,解决无线调频受频率资源、地形地貌的影响,覆盖能力低、信号不稳定和有线IP成本和故障高的问题[5]。应急广播系统应该与5G技术相结合,不但要与运营商合作,而且在手机智能终端进入到小程序开发领域,依靠一套完整的互联网逻辑操作系统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还可以建立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交流机制,既能提高用户黏性,也能加快信息流通。比如,当某地发生灾害,某些用户上传相关信息后,平台经过快速识别立即发布给附近的其他用户,保障他们的安全。应急广播系统应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结合物联网技术搭建硬件平台,真正实现从大喇叭到智能化终端的转型。

6 结 语

农村应急广播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作用,不但能够传达重要的通知,对国家大事政策进行实时宣传、传播,还能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科普一些现代的新兴事物。在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布置相关任务时,应用农村应急广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播开来,提升基层干部的办事效率,同时能让居民第一时间了解到政府的相关政策动向。

猜你喜欢

插播村村广播系统
稷山县蔡村村千亩樱桃迎来丰收季
音频信号插播、错播和停播自动报警系统项目建设
张家塬村村歌
“擂”耳
王村村:我在无聊这个领域有天赋
张家塬村村歌
浅析语音广播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和发展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TS数字流流动字幕插播系统的应用
粤赣高速公路对讲与广播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