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效路径研究
2023-09-19谢金友
谢金友
(广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
现阶段,我国全面开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明确要求到2035年,要让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显著性发展。从实际情况看,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中,最大的短板就在乡村。因此,乡村振兴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效发展,与现代农村发展、农民福祉有着密切关系,更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质量。所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点在于乡村振兴,研究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关系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所追求的目标,而乡村振兴则是能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所以,需要对二者的实践关系进行研究。倘若只是从概念与内涵出发探讨关系,也就难以真实揭示其中的关系本质,更难以解释现实中的关系。换言之,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属于非常深、非常广的实践探索,两者产生的相互作用必定是在实践中展开。
从图1来看,从乡村振兴发展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分配体制改革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需要经历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期、过渡期以及乡村高质量发展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充分掌握两者实践关系。
图1 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
1.1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存在的差异财富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乡村振兴是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乡村振兴取得了成功,才能为财富正确分配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乡村振兴是将蛋糕尽量做大,而共同富裕就是合理切分蛋糕,两者便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1]。乡村振兴是围绕共同富裕而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两者的实际作用,当农民群众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那么便能够持续产生内生动力,与之有关的农业项目也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便可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既然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标,那么手段必须具有实效性,这样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就成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重心。
1.2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相互作用的机理一直以来中国农业的收益比较低,通常是按照国际惯例做法进行保护资助;同时,由来已久的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使农业农村的短板更加突出,这就需要以分配制度为切入点,对乡村发展体制进行改革,全面盘活乡村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内在动力始终保持一致,在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改革的支持下,乡村振兴将能够有序开展。此外,需要认识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差异性与侧重点,倘若盲目追求共同富裕、不重视发展的程度和阶段,那么就可能造成平均主义。从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始终要围绕具体要求与客观情况逐步推动发展,倘若过于重视增长速度,可能会出现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最终也就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1.3 梳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关系研究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实效路径,本质上就是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一方面,收入增长在脱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转移支付全面发挥了驱动作用,让脱贫攻坚赢得了胜利,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得到了缓解。乡村振兴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意味着政府主导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调整转向,如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这就需要梳理两者之间的内生关系,即:探究共同富裕要求下的制度变革;探讨政策变革之后,哪些政策能够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振兴能够朝着共同富裕目标逐步迈进,也就是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2]。
2 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坚持的基本原则
共同富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序地开展。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内涵,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有内涵的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物质得到满足,才能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若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逐步推动乡村振兴则是关键,那么就必须重视统筹规划实效路径,而前提应该是确定基本原则,具体包括乡村发展是前提、农民富裕是目标、共建共享是手段、基层组织是保障等。要站在实践角度审视乡村振兴并促进共同富裕,这样才能做到步步为营,从而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以高质量发展模式走向共同富裕,让农民群众真正富裕起来,精神文明更加丰富鲜明。
2.1 乡村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而乡村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大前提,应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为合理分配奠定基础,为共同富裕注入活力。首先,乡村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先进发展理念是关键,能够指引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全面发展、转型与升级,确保不偏离目标。同时,理念唤醒意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使其能够敢于拼搏,拥有创造财富的机会与平台,为走向共同富裕打下基础。其次,乡村发展是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完善的前提。通过乡村发展,不断积累财富,让蛋糕越做越大,再利用合理、科学的分配制度,将蛋糕切好、分好。所以,乡村高质量发展是切好分好蛋糕的基础,必须作为前提条件。最后,乡村发展应该放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位置,让工业可以支持农业,让城市能够更好支持乡村发展,让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乡村,这样才能让先富的城市为落后的乡村注入活力。社会资源支持乡村振兴通常需要一定的外因,倘若乡村自身条件比较完善,那么便有了一定的外因,而乡村吸引社会资源的力量更强大,将会更容易激发内生动力;而部分乡村本身条件较差,那么乡村自身应该认识到短板,并结合实际情况着力先发展乡村,诸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农产品电商运营策略等,力求能够吸引更多力量进入乡村,朝着经济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方向迈进[3]。
2.2 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共同富裕始终要以物质为基础,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农民群众真正富裕了,有物质基础了,才算是共同富裕。首先,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让农民群众能够富裕。乡村振兴包括人才、产业、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振兴,最终目标是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其次,让农民富裕,更要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同时,在教育、医疗、养老、精神等方面的要求也会不断增加。推动乡村振兴是满足这些要求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让农民群众富裕,从发展不足对其产生的困境中走出来,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最后,农村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进入解决乡村相对贫困的崭新阶段,也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虽然实现了脱贫,但是部分农民群众的收入、生活质量等与共同富裕仍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让农民群众富裕始终是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之一。
2.3 共建共享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手段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农民的共建共享不可少。首先,农民共同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在国家政策、城市、社会力量等的支持与帮扶下,乡村振兴逐步推进,但是非常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农民群众建设乡村的内生动力。农民群众最了解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当他们理解到乡村振兴的价值以及明确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时,他们才会全面参与其中发挥自己优势与特长,从而让农村科技、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等各方面振兴起来,这样才能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因为共同富裕是一个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农民群众持久发力,才会创造更多财富。其次,农民共享是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主要手段。乡村财富都是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创造出来的,他们拥有享有这些财富的权利;共同富裕拥有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可以使他们共享财富,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非常有利,更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4]。
2.4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为其各方面发展提供保障,指引乡村振兴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发展。首先,乡村党组织是基层重要领导力量。共同富裕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涉及多项事务与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做好各方面监督管理、确保规划能够有效执行等,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关键作用。其次,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与使命发生了变化,需要充分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各方面保障,使其走向共同富裕。最后,基层党组织的保驾护航是做好乡村振兴以及走向共同富裕的奠基石,特别是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精神文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可视为乡村振兴的“方向盘”,将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迈向共同富裕。
3 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效路径
根据中国基本国情,若要实现共同富裕,那么则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步步为营、逐步推进,乡村致富难度大于城市。所以,乡村是共同富裕最大的短板。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乡村振兴是否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包括新的发展理念、人才、技术、收入分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等各方面均应该紧紧围绕农民群众而开展,然后不断完善农村发展要素结构、布局结构、组织结构等,让农民群众可以逐渐增收,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还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优化以及让自然资源消耗强度有效降低,进而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3.1 以新发展理念指导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的要素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能够为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乡村振兴,则必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让农业能够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用于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推进智慧农业、机械农业全面发展,让农民能够真正享受科技成果[5]。第二,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切入点,让农民拥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的发展,农民致富速度加快。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其精神生活,对于提升农民素质非常有利,可以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实现良性循环。第三,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共同富裕下的乡村振兴,并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是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从源头做好农村污染治理工作,让农民拥有宜居的乡村,让乡村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这样才能让经济与生态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第四,用开放理念盘活社会资源。对于城乡融合发展来讲,乡村发展是前提,农民富裕是目标,所以乡村要想方设法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可以对乡村发展的短板进行弥补,让城乡达到良性互动的目标。第五,坚持共享成果。共建共享是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手段,若要早日实现这些目标,则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共享,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分配制度,使农民真正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从而走向共同富裕[6]。
3.2 人才和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共同富裕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与技术的支持,人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只有人产生积极性,乡村振兴才会取得成功。强化人才支撑,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利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重点是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以及走向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能对理念、技术、技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逐渐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第二,发挥教育作用,培养更多实用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对基础教育加大各方面资源的投入力度,让乡村孩子尽可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同时,与高等院校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农村人才。第三,利用人才互通互享机制,让更多优秀人才能够扎根于乡村,使城乡人才市场能够高效、自由流动起来,吸引、鼓励有意愿、有能力、有干劲的人才回到家乡创业以发展相关产业。在人才互通互享方面,可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紧紧围绕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建议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研发。特别要发挥当地高等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农业企业等主体的积极作用,使其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研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业技术、农业种子、农业加工技术、农业加工设备等[7]。第二,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让科技成果能够尽快投入实际生产之中。通过科技下乡、技术下乡等措施,让科技成果能够落实到农场、田间,为当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使其能够掌握技术,可以扩大技术成效,这样才能帮助农户不断增收[8]。
3.3 以农民为本与三次分配有机契合通过乡村振兴不断积累财富,蛋糕会越来越大,科学、合理切蛋糕才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不仅依赖于农民群众的共同建设,而且更要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财富。因此,收入分配制度一定要坚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具体来讲:第一,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是要提升农民的非劳动收入与劳动收入,不仅要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让不同行业、乡村、区域等各种资源高效、自由地流动,而且要让农民拥有同等地位,享有同等报酬与待遇。同时,土地对于农民群众而言极为重要,土地自由流转才能让农民获得应有的利益,所以必须优化土地要素配置策略,让农民拥有他们应有的权利。第二,对再分配进行完善,让转移支付、社保等能够朝着乡村适当倾斜。虽然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但是乡村依然还有部分低收入群体,其中还有一些丧失劳动力的群体以及患有重大疾病的群体,这就需要借助社会保障制度对其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帮助困难家庭儿童补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养老金水平等,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这部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行改善。第三,完善第三次分配。这个阶段需要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关键在于社会资本、社会力量、社会人才等社会资源是否能够走进乡村。所以,第三次分配关键在于吸引、鼓励以及支持,让社会资源能够走进乡村,弥补资金、制度、技术、思想、人才等各方面的短板,将能够帮助乡村产业提升生产力,从而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并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3.4 推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可以真正享受城乡公共服务,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现实基础。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数量满足。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农民逐渐富裕,需求日益增多,其关键就是公共服务,这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共同富裕要追求数量,从数量上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包括养老、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众多方面,迫切需要进行改善,建议公共服务能够适当朝着这些领域倾斜。第二,质量满足。公共服务不仅要在数量上满足农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还要不断追求质量,上述重要领域尽量与城镇靠近,这样农民才能逐渐享受到与城镇相同的各类资源,尽量缩小农民群众与城镇民众在人力资本积累上的差距,尽可能让起点公平[9]。第三,服务满足。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式新农村社区信息服务体系。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社区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社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但是仅仅只是线上服务还不够,还需要在线下实践。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组织应该打造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的综合服务体系。依托这样的服务,不仅能够为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更大便利,而且还能强化线上线下的交流,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还需要做到共享信息资源。建议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将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数据的壁垒现象消除,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在为新农村社区提供服务时可以及时获取社区信息、城市社区管理优秀做法等,这样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10]。
4 结语
共同富裕是党和人民追求的终极目标,引导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通过辛勤的劳动走向共同富裕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共同”明确了富裕所要实现的具体范围;而“富裕”则指明了丰裕的程度,两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同时,共同富裕能够消除两极分化与贫穷,从而达到普遍富裕的目标。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中,乡村振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让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这将是人们需要深入研究并持续优化的内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一步一步来,物质是基础,乡村振兴是让农民拥有物质条件的主要途径;同时,仅仅只有物质是不够的,还要发展精神文明。因为,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机统一,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所以,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实效路径必须是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让农民群众的物质条件好起来,才能慢慢使其提升文化水平以及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