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汐式”医疗援助对乡村旅游区卫生资源配置的探索

2023-09-19赵眉严雪琴张静文思雨刘薇薇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潮汐援助医疗机构

赵眉,严雪琴,张静,文思雨,刘薇薇,2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新型建设智库公共卫生安全研究中心,重庆 401331; 2.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 402760

乡村旅游能够有效进行产业融合,带动农村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1]中明确指出“旅游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以及价格优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乡村旅游。据全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2021年上半年中国乡村游客规模为86 654万人次,同比增长55.5%,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未来乡村旅游人流量进一步扩大,景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面临巨大挑战[3-4],乡村旅游受到淡旺季的影响,旅游淡季时卫生服务需求以满足当地居民为主,若根据旺季的游客规模配置卫生资源,淡季时将存在严重的卫生资源浪费,固定的卫生资源配置难以适应游客数量呈周期性变化。破解乡村旅游景区卫生资源匮乏与分布不均问题,充分满足乡村旅游人群的就医需求,重庆市制定相关政策,提出“潮汐式”医疗援助模式,促进乡村旅游景区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进一步化解乡村旅游人群“看病难”问题。

1 “潮汐式”医疗援助模式的构建

1.1 “潮汐式”医疗援助的概念

“潮汐”原是一种发生在沿海地区的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本文化用其周期性变化的概念,“潮汐式”[5]具体指在寒暑假期、法定节假日以及非工作日等景区人流量大时增派医疗卫生资源,在人流量小时撤回,即根据旅游景区人流量变化,动态调整供需缺口的一种医疗援助模式。“潮汐式”医疗援助是根据旅游景区人流量变化,动态调整供需缺口的一种医疗援助。

1.2 重庆市“潮汐式”医疗援助的主要做法

重庆市政府致力于为群众办实事,创造高品质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6]。2021年,重庆市卫健委为保障乡村旅游景区的医疗服务,方便当地居民和避暑旅客就近获得医疗服务,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避暑景区暑期“潮汐式”医疗援助工作的通知》,对以下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1.2.1 整合卫生资源,研判医疗需求 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国庆、春节和寒、暑假等假期,根据景区人流变化情况,统筹辖区医疗资源,抽调医务人员和必要的医疗设备,加大景区医疗机构帮扶力度。结合当地旅游景区实际情况,重点选派急救、老年、儿科、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等方面的卫生人员;调配救护车(监护型)等急诊急救设施设备,以期解决避暑景区医疗机构因游客增加带来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1.2.2 完善工作保障,调动帮扶人员积极性 一是保障办公条件。受援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家门诊,配置完善基本诊疗设备,提前将专家坐诊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告,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晓。二是保障专家待遇,援助期间,援助医院派遣的卫生人员在其所在单位职务、职级、工资福利、奖金和岗位保持不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向援助专家所在单位发放资金补贴;派遣的卫生人员在援助期间,可视为到基层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经历。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宣传“潮汐式”援助取得的显著进展和成效,深入挖掘宣传典型经验,加强宣传报道,提升“潮汐式”援助工作的影响力。

2 “潮汐式”医疗援助的实施现状

“潮汐式”医疗援助模式的提出不仅是新概念新模式的构建,也为受援景区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确实的成效。2021—2022年的暑假期间,为方便避暑群众就近获得医疗服务、缓解景区医疗机构的工作压力,重庆市在涪陵、江津、云阳、奉节、巴南、石柱、丰都、万州、武隆以及秀山10个区县开展“潮汐式”医疗援助工作。两年期间,共派出130余名“潮汐医生”驻点乡村旅游景区医疗机构,首批驻点的“潮汐医生”中高级职称比例达54.5%,投入资金超过210万元[3]。两年期间,“潮汐式”医疗援助取得阶段性进展。

2.1 缓解景区医疗机构的工作压力

在暑假期间,乡村旅游景区的常驻人口是淡季的数倍。患者增多,景区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难以满足患者医疗卫生需求,出现一床难求、卫生人员紧张等难题[7]。“潮汐医生”的支援,有效缓解景区医疗机构在暑期的工作负担,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在援助期间,“潮汐医生”诊疗超4.1万患者,开展138例手术,提升群众及旅客的安全感。

2.2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

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素[8],“潮汐式”医疗援助工作注重景区医疗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在援助期间,“潮汐医生”们帮助景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耳鼻咽喉科、中医理疗科、康复科等7个特色科室,并开展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等教学活动,培训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超过1 810人次。巩固基层卫生人员的医疗知识,规范景区医疗机构的诊疗,不断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医疗技术能力。

2.3 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三因制宜、技术操作性强等优点, 在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在防控慢性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9, 10]。重庆市卫健委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建设,在援助期间,“潮汐医生”结合当地特色,通过中药透入贴、中药饮片及中医适宜技术等,让中医药服务于群众,让周边百姓足不出镇就可以享受特色中医医疗服务。

2.4 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

受援景区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在“潮汐医生”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了47项相关管理制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如某镇中心卫生院甲级病历率由支援之初的50%逐渐提升至9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能力。

2.5 构建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

援助医院同景区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双向转诊服务。为需要转诊的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渠道,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的发展。在援助期间,某镇中心卫生院向援助医院上转病人累计145人次,援助医院下转至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病人累计53人次。通过双向转诊服务,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2.6 提升当地群众的健康素养

有效开展健康扶贫、大力培育乡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对贫困户脱贫具有重要意义[11, 12]。“潮汐医生”在当地广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总计进行444次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3 关于构建“潮汐式”医疗援助的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

当前“潮汐式”医疗援助模式只有政府和医疗机构参与,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并未参与其中,制约了医疗资源的扩展空间;且“潮汐式”医疗援助模式尚处于萌芽状态,其质量控制管理尚不完善,无法支撑“潮汐式”医疗援助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实现“潮汐式”医疗援助模式战略目标有效运行并发挥其预期功能,构建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潮汐式”医疗援助的长效机制从功能上大致可以分为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

3.1 “潮汐式”医疗援助的整合机制

整合机制是长效机制的核心。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策引导,医疗援助专家的决策和行为决定了“潮汐式”医疗援助的效果,应该明确援助医院和景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并划定职责范围。整合医院、医疗相关企业、旅游相关企业等多方机构,扩宽“潮汐式”医疗援助的参与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丰富参与主体[13]。通过景区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增强景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等资源,共创医养结合的运营模式,实现医疗人才、资源、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互补[14]。

3.2 “潮汐式”医疗援助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长效机制的动力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保障帮扶专家待遇,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调动“潮汐式”医疗援助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潮汐医生”的福利待遇,援助期间,“潮汐医生”其所在单位职务、职级、工资福利、奖金和岗位保持不变,卫生行政部门定标准补助给派员单位,且可适当与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相挂钩,健全的薪资体系和晋升机制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15]。构建“潮汐式”医疗援助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基层卫生人员的成长需求[16]。开展乡村旅游景区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的可持续培训活动,在“潮汐式”医疗援助期间,“潮汐医生”通过教学查房、开展讲座、共建特色科室、共创适宜技术等方式对景区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在景区淡季时节,可以与援助医院开展人才培养活动,景区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到援助医院进修,加强景区医疗机构的现有医疗队伍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

3.3 “潮汐式”医疗援助的控制机制

控制机制是长效机制的方向保证。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模式,提高乡村景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17]。援助医院除派驻医师外,还应增派医务部、质控办、护理部、科教科等管理骨干人才开展帮扶,帮助受援基层机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以完善受援基层机构质量管理的内部机制,提升服务规范性[18]。同时,建立健全通讯指挥平台,能迅速按预警医疗方案行动,调动急救医疗人员、器材、设备和车辆等,以满足大型救援与传染病防控之急需[19],使得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以满足旅游旺季的医疗卫生需求。此外,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暑期是传染病高发期,避暑景区人员易聚集,景区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做好院感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3.4 “潮汐式”医疗援助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长效机制的基础[20-21],完善“潮汐式”医疗援助的保障机制,促进“潮汐式”医疗援助工作的顺利发展。

搭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对医疗人才选拔、聘用、晋升等过程进行一体化规范管理。共享人力资源信息等措施,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整合度。积极推动医疗人才资源下沉,加强帮扶与被帮扶医疗机构的人才交流与信息互动。建全援助教学体系,形成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14]。推进景区医院文化建设,增进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以保障“潮汐式”医疗援助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与结构优化。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潮汐援助医疗机构
爱心援助
潮汐与战争(上)
绝美海滩
潮汐式灌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干法纸的潮汐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