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视野下幼儿园STEM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
2023-09-19叶妮
【摘要】STEM教育是基于现代化教育理论提出的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的新型教育形态,在幼儿园中应用STEM教育模式,应当在项目式学习基础上,构建STEM项目学习活动,开展多样实践,以此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驱动幼儿深入参与活动。文章根据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将项目式学习与STEM教育相结合,从项目目标、STEM框架、STEM项目活动推进等角度入手,深入探索项目学习视野下幼儿园STEM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项目学习;STEM教育;幼儿园教学
作者简介:叶妮(1978—),女,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幼儿园。
STEM教育是一种集科学、工程、数学、技术四门学科于一体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STEM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STEM教育模式,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融合,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教育内容,搭建真實的问题情境,引入多个学科的背景、素材与资源,以幼儿为中心,支持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幼儿获取更多的生活常识,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发展幼儿的创新创造意识,启发幼儿的问题解决思维与合作思维。项目学习为幼儿园STEM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一、聚焦项目目标,引导STEM教育活动走向
(一)教育观点
根据罗伯特·M·卡普拉罗的观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STEM教育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开放式模糊任务。将项目式学习与STEM教育相结合,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教育内容,设定一个明确的项目式学习目标,以目标启动项目式学习活动、推进STEM框架的各个环节,指导幼儿完成模糊定义的自主探索任务,比如观察、交流、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某种材料的搜集与加工等。这种模糊任务并不是没有任务,而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驱动幼儿自主探索,但是不设置条条框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多种材料、多个学科知识的支持下自主完成探索,收获良好学习体验,实现素质与能力的发展[1]。在幼儿园STEM项目中,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幼儿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见,并学习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的合作与沟通经验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呈现
以幼儿园大班的自然科学类教育教学活动为例。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与STEM教育理论,将目标设定为:让幼儿了解恐龙的知识;产生对恐龙的兴趣;通过关于恐龙的学习与探索了解更多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接触简单的语言表达、数学计数等知识。根据目标导向,笔者开展项目式的STEM学习活动,其走向如下。
1.引入自然科学领域知识,为幼儿简单介绍一些关于恐龙和史前动物的故事,并给幼儿们播放《侏罗纪公园》影片。
2.完成观影后,笔者提出本次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恐龙,让幼儿们分别说说自己最初了解到恐龙这种生物是什么时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本环节,笔者了解了幼儿对恐龙的认知经验,以及幼儿对恐龙的兴趣倾向与认知需求。在此环节,幼儿表现出对恐龙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强烈兴趣,很多幼儿都想要知道恐龙有多大、恐龙是如何生活的。
3.确定本次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的探索焦点与趋向—自然科学,同时将绘本故事、简单的计数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项目中,形成多个环节的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活动一:组织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关于恐龙的绘本和图画;活动二:根据绘本、图画,搜集关于恐龙的信息,并且将自己搜集到的内容流畅地表达出来;活动三:参与“捡恐龙蛋”的活动,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搜集2—3种不同的“恐龙蛋”,每种搜集5颗。
4.拓展本次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场景,延伸本次项目主题范围—侏罗纪时期,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侏罗纪时期除了恐龙还存在哪些生物,按照本次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的过程,一一了解其他生物的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等,再尝试着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其简单地表达出来。
可以看出,上述四个活动环节均紧扣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既为幼儿的自主探索与活动提供了明确导向,也可以确保项目式STEM活动始终符合主题范畴,以便于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意识,主动参与活动,获得活动成果。
二、搭建STEM框架,驱动幼儿参与项目学习
(一)教育观点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项目式学习开展STEM教育,不仅要设定项目式学习目标,更要重视搭建项目式学习的STEM框架,使框架体现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与探索性,突出体现STEM的跨学科特征。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园课程内容,搭建基于项目式的STEM学习活动框架,包括前期准备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和成果展示阶段,推进幼儿的学习探索,逐步驱动幼儿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活动。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让幼儿搜集资料,从而为之后的探索奠定基础;在实践探索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意识,让幼儿主动利用跨学科的素材探索问题,在主动探索中经历更多的思考、体会,促使幼儿获取丰富的成果;成果展示阶段则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就感,提高幼儿的参与成效[2]。
(二)案例呈现
仍旧以幼儿园大班自然科学类教育教学活动为例,本次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内容为“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笔者将项目式学习与STEM教育框架相结合,形成三个阶段为主的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
1.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笔者直接提出活动要求:(1)自行组建3—5人的小组;(2)在本节课之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海洋生物的资料,并整合小组资料;(3)小组内展开交流,选定一个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海洋生物的种类、海洋生物的特征、鲨鱼和鲸鱼的区别、海豹是否是海洋生物等,形成小组研究主题;(4)幼儿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渠道搜集更多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5)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小组尝试着以图示的方式呈现本组的资料集合,比如思维导图、问题清单等,并清晰记录小组在这一阶段产生的疑问;(6)幼儿小组根据前期阶段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共同设计一组海洋生物,尽可能以多种颜色、简单的线条将其清晰地绘制出来。同时,笔者对幼儿与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和家长在此次项目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幼儿的自主参与程度[3]。
2.实践探索阶段。在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的探索阶段,教师应当发挥幼儿园的素材与资源优势,设定本项目的一日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幼儿在前期准备阶段的表现、幼儿及其家长之间的亲子合作情况和幼儿之间的合作成果,设定相应的探究问题。比如:(1)什么样的生物是海洋生物(请简单陈述,并且将黑板上符合海洋生物的卡通形象取下来,放置到小组的素材箱中);(2)我们和海洋生物有哪些区别(主要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身体构成等角度说说);(3)请根据之前小组设计的成果,尝试着利用教室中的材料将设计的海洋生物制作出来。实践阶段的STEM支架是由多个问题构成的,幼儿在完成有挑战的问题与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发展。
3.成果展示阶段。成果展示是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的收尾阶段,幼儿的自主表达与展示,可以辅助幼儿进行本次项目式活动的回顾,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一一上讲台展示自己小组的海洋生物设计图和成品,讲述本小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项目式的STEM学习活动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科的知识。这些学科知识之间的互相联动,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STEM项目活动整体,为幼儿的自主探索、交流学习、操作与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幼儿体验了有趣、创意十足的STEM项目过程,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4]。
三、提供丰富STEM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探索与发挥
(一)教育观点
STEM教育的核心特征是“跨学科”,幼儿园教师在开展STEM学习活动时,应注意各项目式活动内是否具备跨学科的背景、知识、素材与问题,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跨学科资源,让幼儿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这些资源参与活动,自主探索与实践,支持幼儿的自主发挥。
教师应当根据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框架,将各个阶段的幼儿自主学习工具整合成清单,具体包括信息搜索工具、认知工具、操作实践工具、交流合作工具。其中信息搜索工具为计算机、平板电脑、资源网站、图书资料、家长的辅助等,这些工具一般运用于前期阶段,起到帮助幼儿搜集资料、探索问题的作用。认知工具主要是帮助幼儿梳理思维的工具,比如思维导图、数据分析图示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使用这些认知工具,帮助幼儿分析复杂问题。实际操作工具主要是指各种防护工具、美术工具、自然材料等,这些工具是幼儿绘制图画、制作模型的材料[5]。
(二)案例呈现
根据“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框架,教师应当考虑幼儿在三个阶段所需要的资料与工具,并提前为幼儿准备好这些工具。相较于单一的项目式活动,本次活动具有STEM框架,教师应当兼顾前期的准备与中期的实践环节,既要在前期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网站链接,让家长带领幼儿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也需要在中期为幼儿准备充足的STEM实践操作工具材料,包括黏合工具—胶枪、胶棒、双面胶、胶水、泡棉胶、酒精胶;防护工具—反穿衣、袖套、手套、护目镜;观察辅助工具—放大镜、儿童显微镜;操作工具—直尺、卷尺、彩笔、马克笔、儿童工具包(镊子、钳子、榔头、螺丝刀);积木材料—大型、木质、插塑、雪花片、乐高;美工材料—木棍、树枝、纸盒、纸板、防水布、塑料膜、纸箱、纸杯、石头、泥土(陶土)、麻绳、渔线、线绳等。
准备好这些材料与工具之后,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真实、有趣的实践情境,以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与创造欲,让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本次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在上次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我们都使用了哪些材料呢?每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对以往参与过的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进行回忆,构建真实的STEM操作情境。在情境中,幼儿们纷纷主动与教师交流,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每种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每种材料在本次制作活动中应当如何使用,进而为之后的合作制作环节做准备。实际操作时,教师应当认真观察每组幼儿的操作情况,适当启发幼儿:“鱼鳞是亮晶晶的,除了褶皱纸,还有哪些材料有这个特征呢?”鼓励幼儿融合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更多的创意表达。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启发幼儿,让幼儿灵活使用美术剪刀、麻绳等,比如幼儿原本要使用剪刀剪裁纸张,但为了更生动地体现海洋生物的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使用手工撕开纸张的方法,以保持纸张撕开的纹理。
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多样的STEM活动资源,不仅可以支持幼儿自主参与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达能力,也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能够尝试更多创造性的制作,获得更新颖、有趣的操作成果。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主动融合不同的素材、材料与工具,进一步强化本次活动的STEM特性。
结语
综上所述,STE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内容,为幼儿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探索与探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基于项目式学习开展STEM教育,应当以STEM框架为基本结构,以项目式学习为实现方式,设计聚焦项目目标的STEM学习项目,以问题驱动幼儿不断深入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收获良好的学习活动感受,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掌握丰富生活常识,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臧增芳.项目学习视野下幼儿园STEM教育的实施策略[J].儿童与健康,2022(9):23-25.
[2]张蕊.幼儿园STEM项目开发的实践思考[J].中国教师,2021(11):92-95.
[3]辛燕娟.幼儿园STEM+区角游戏活动开发探究[J].好家长,2021(87):71-72.
[4]裴真真,冯晖.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整合课程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40(5):74-79.
[5]华红艳.幼儿园STEM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
[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1(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