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3-09-19陈碧华
陈碧华
【摘 要】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可视化工具,将阅读方法形象化,将阅读路径直观化,让原来看不见、看不清的思维过程看得见。本文就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图示 阅读思维 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是指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以利于高效记忆以及理解和应用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用可视化图示形象地呈现,从而看见思维、诊断思维、培养思维,帮助学生重构知识系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
一、利用可视化图示,培养深度学习
学习是思考的过程,理解和思考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会思考、有根据地思考是提升思维的有效途径。而思维的可视化,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内容一点一点地凸显出来,把书本上静态的、贮存状态的知识,转变成传输状态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梅兰芳蓄须》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既要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借机出示时间轴,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时间脉络;接着借助时间轴演变出表格,让学生按照表格找出描写梅兰芳先生拒绝日本人的三件事。在学生填完表格后,笔者又把表格变成时间轴,把刚才学生概括的关键词放入时间轴上(图1),让学生利用时间轴,概括全文的内容。一个表格和一个时间轴,就把学生最畏惧的学习内容给解决了。最后再回到表格,引导学生纵向观察表格,感受敌人的步步紧逼。而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梅兰芳一次比一次更加坚定地拒绝。这样,学生借助图表和时间轴这两种可视化工具在文本中走了几个来回,对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就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理解,原来对于学生来说不易理解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从而实现了深度学习。
二、利用可视化图示,改变学习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视化工具的运用会营造出一种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师生之间互相探讨的学习氛围 。教学时,教师应依照学生的思维方式整理内容、选择图示、设计图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把自己小组的可视化图示画好,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习进一步发生。
例如,《松鼠》一课的课后习题之一是“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课文介绍松鼠的信息较多较杂,梳理信息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先讨论: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的哪些方面,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可以让学生分条进行整理,如松鼠的外形,可以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学生在交流汇报时,教师趁势问道:“松鼠的信息条目这么多,怎样才能一目了然呢?”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梳理。通过梳理,学生轻松地确定了一级分支:外形、活动、行为、搭窝、其他习性。一级分支画好后,再次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完善提取的信息,完成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图2)。每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尽可能做到信息准确,没有缺漏。思维可视化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实现学生对课堂的高度参与,也实现了课堂模式完美转变。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变得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究,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可视化图示,教师清楚地了解了学生理解了什么,也了解了他们思考的过程。
三、利用思维可视化,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单元教学内容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特点之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明确了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要素,教师就应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借助可视化工具,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为了逐步达成单元目标“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和“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笔者先用可视化图示(图3)帮助学生厘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并结合本文的具体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让学生学习文中用到的“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两种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和语言的精妙,并教会学生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接着运用可视化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其他景点的特点;最后让学生观看“一线天”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小练笔把本节课学习的“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两种写作手法迁移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内化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获得言语智慧。可视化图示既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到位,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可视化不仅让教师看到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让教师形象地看到他们是如何学到的,从而改变了过去“浅表性的思考”“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的思维习惯”,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思維可视化的作用在于: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给学生提供清晰的阅读思维和路径,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莲东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洪玉洁.把握要素内涵 搭建思维支架 有效落实要素[J]. 小学语文,2022(06):20-23.
[3]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19(03):78-87.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常规课题“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课题编号:FJJKZX21-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