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探索
2023-09-19马力姜倩王钰莹
马力 姜倩 王钰莹
【摘要】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具有改编基础和契机,苗人朴素原始的古老歌话具有原生态民族气息,动画改编承接了这种文化特质,与以往文学动画改编不同在于其文本的叙事形式的独特性,决定改编原则和策略、改编语言符号系统的创新。
【关键词】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2-008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2.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研究”(22B0118)成果。
在文学艺术领域,改编无所不在。文化的传承大多是在改编的状态中得以实现。我国古典文学和民间神话在改编中得以传承,在一次次的创作中重焕光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许多动画片通过塑造民族英雄形象,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有益载体。这些基于改编的研究和探索承担着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功能,对于文学、动画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一)文学动画改编的相关研究
国内涉及改编学的研究不少,主要聚焦在真人电影的文学改编。关于文学动画改编的研究少有涉及。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文学动画改编个案研究:罗良清、崔亚娟等对于《西游记》动画改编的研究;张羽峤、赵晋妍、王昱杰等对哪吒经典形象改编后的接受情况、文化符号展开研究;杨越洋、张应翔分别从文本的传承角度、人物塑造探讨了《姜子牙》的改编。
文学动画改编的叙事研究:陆方、朱仁昊从叙事与传播的角度对《姜子牙》的改编展开研究;何丽君、李艳就哪吒志怪叙事传统与动画改编的叙事学展开探讨;顾晨晞谈《花木兰》的差异性文化叙事。
文学动画改编的回溯与比较研究:涉及中国动画改编回溯,如岳凯月、陆小玲的研究;中外动画改编的比较研究,如胡淼、刘元直、谭旭东从文化构筑、生态叙事、故事形态分析谈花木兰的动画改编;由古诗、古歌改编而成的动画片近几年以《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代表的作品,是根据抒情诗歌来改编的动画片,都是小而闪光的正面案例。
(二)少数民族文学动画改编的相关研究
少数民族文學动画改编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20世纪50年代,国产动画人在探索民族风格时,十分关注从少数民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寓言等题材中汲取营养,创作了许多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电影。
从70年代到90年代末,民族化动画改编由成熟转为没落期。
“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2001 — 2005年,这是新世纪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作品的筹备阶段,这一时期鲜有成熟的动画作品公开放映。2006— 2010年,是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起步阶段,少数民族题材动画重新走入了国人的视野,创作类型以动画短片与动画电视剧为主,代表性作品是蒙古族题材动画电影《勇士》,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1— 2015年,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题材也从以北方民族为主转变为南北方协同发展。2016年至今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全面进入转型阶段,由政府部门牵头或委托机构、企业制作动画片的模式成为主流。近几年少数民族经典文学作品始终是动画创作者关注的重点。” ①
少数民族文学动画改编中的英雄研究。张旭中认为近20年以来的70余部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作品中,英雄故事是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英雄形象。唐忠会简析了少数民族动画英雄叙事的意义;徐小棠、王芳、张旭中还浅议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叙事策略和生态叙事;张旭中、曾霞试析了少数民族动画中英雄形象;乔易、秦晓海、包朝鲁孟探讨了英雄类型动画的制作。
(三)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的相关研究
涉及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的研究鲜见。田茂军等谈及苗族古歌的现代转型与出路时认为,“苗族古歌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学文本,这些古歌反映了苗族历史、文化的概貌。悠久的古歌古语透露出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基于苗族古歌的创意产业开发可行,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②常亚恒指出了动画艺术对苗族民间传说故事的传播优势及价值。徐新建、赵锐以《仰阿莎》为例,就苗族古歌到剧本改编开展讨论与文化解读。王卓敏对湘西民族文化与动画创作教学的互动展开研究。邹晓兰浅谈了湘西民间故事动画改编方式,但未做实质性研究与改编。陈炳坤讨论了苗族民间文化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严卿方从叙事、情节、角色三方面重构论述了苗族民间文学《仰阿莎》动画改编中的叙事重构问题。
涉及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的动画改编少见于动画创作。1981年的动画片《龙牙星》是苗族版的女娲补天故事。1996年根据苗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动画片《百鸟衣》。2008年的一部动画短片《苗王传》改编自苗族故事——苗王的传说,讲述了苗族始祖战胜洪水的故事,对苗族文化历史进行重构,给学界提供了新的改编思路。2017年动画片《盘瓠传说》表现了苗族、瑶族始祖盘瓠的爱情故事。以上动画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和参照。
总之,文学动画改编研究较零散,对古诗歌动画改编的研究鲜见。学界多关注易于动画改编、有较完整情节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英雄传说等,对于少数民族古歌古语文本的动画改编关注较少;少数民族文学动画改编近几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动画改编中涉及英雄的研究,多聚焦于动画改编后的动画成片和动画“英雄现象”的研究,集中在英雄叙事的意义、英雄形象比较、叙事策略等方面,对于改编过程即被改编文本的内容、内涵和特色以及与改编方式内在关系的研究不足,对少数民族“动画英雄挖掘创造”研究不足;当下关于湘西苗族古歌动画改编的研究止于浅谈和初探,涉及英雄古歌改编的研究罕见,但已有改编动画片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的研究
(一)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的时代语境
第一,湘西苗族古歌的生存危机。传统的口传心授依然是湘西苗族叙事性口传文学的传播与传承方式,这种方式逐渐失去传播主体和传播生态,主要靠传承人的言传身教以及大量记忆和表演技巧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危机。
第二,湘西苗族古歌承载形式转变。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和数字媒介,对湘西苗族古歌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采集、转化再现、诠释解读、储存传播等,使其从传播传承的主体性、唯一性向共享性、多样性、可持续性转变。动画的介入也使公众对非遗的认知与接纳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第三,文化产业繁荣需要。湘西苗族古歌的数字转化,是信息与内容产业的汇流,二者之间超出了传统含义的关联性,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能繁荣文化市场。
第四,时代需要英雄。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内核和源泉,是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助推力。讴歌英雄是文艺创作的母题之一,英雄情结的文化渊源和上古神话英雄的行为力量息息相关,上古神话中的英雄也为后人树立了内心渴求的英雄原型,这在少数民族动画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第五,中国动画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动画几十年发展经验告诉世人,发掘民族文化艺术经典依然是中国动画改编的重要途径,且已卓有成效。
(二)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的基础
首先,“苗族英雄古歌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的受众。苗族古歌是苗人的民族标记。苗族古歌不仅在本族群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在其他民族的眼里也有相当的文化魅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民间文化资源是发展创意产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有巨大的商业潜质。” ③湘西苗族古歌中有很多的英雄故事,从开天辟地到人类起源到社会生活,这些丰富的哲学理念、应有尽有的内容、亲切感人的神话传说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发展动画文化创意产业的宝贵资源。
其次,苗族英雄古歌动画改编已有成功的案例可资借鉴。当前许多文化强国都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秀的民族动画改编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的古歌文本是动画改编的重要源泉。古歌文本中很多的人物故事本身比较符合动画改编需求,其中经典名著已是深入人心,都是动画改编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湘西苗族英雄古歌的叙事传统
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作品,是苗族文艺起源观的表现,这种叙事观具有:朴素性、零碎性、多样性,源自仿生说、神授说、天上说、劳动说等;叙事文体: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属于民间叙事文体(或说口体)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就其口头表现形式而论,可归纳为演唱体、叙述体、念述体、叙唱混合体等。就其文本文体形式有诗歌体和散文体等;叙事主题:叙事性英雄古歌常见于创世、敬祖、民族迁徙、部落纷争等主题中;常见的叙事形态:解释性叙事、历史性叙事、悲剧式叙事。叙事方式:多为问答式叙事、对比叙事、歌骨歌花交错叙事。人物叙事:苗族古歌中人物(鬼神)众多,人神糅杂,但是许多人物只有一两句话、一两个活动,只有少数人物事迹丰富,性格饱满。这与很多民族史诗尤其是英雄史诗相去甚远。但是人物叙事在古歌中仍然富有特色,有的还独树一帜,主要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时空叙事:古歌的叙事中,“整体时间”起着统领全部的作用,其他叙事时间处于从属地位,前者提纲挈领确保叙事程序、逻辑不乱,后者丰富多样,增加起伏跌宕感,更加富于叙事美感和演述美感。在空间叙事中有抽象空间、半抽象空间、具体空间的叙事表达。叙事传统的变化:叙事内容的汉化呈现出汉族题材苗语形式、汉族内容苗语情节、叙事内容苗化改造等特色。
(四)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的原则与叙事策略
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应尊重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表达;注重民族性与当代性相结合;坚持提升审美、强化价值引领。与此同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叙事策略——重构策略。改编的方式通常有“移植式”“注释式”和“近似式”,就湘西苗族英雄古歌丰富的文艺观、原汁原味的古语特色而言,适合把文本原著当成“原始素材或诱因”,要求表面上的忠实性。故事背景或人物设定为创作灵感,打造一个全新的故事框架,为自身的主题服务表现为对原著的一种“重构”。
“陌生化”叙事策略。湘西苗族许多英雄古歌与中原文明民间故事内容同源,加上叙事传统的变化,表述立场异同,在动画改编时,剧本结构叙事陌生化处理,在受众原本熟悉的文本上进行“陌生化”表达,对古歌中原有的意义符码进行解构和重组,赋予全新的阐释,从而使受众产生全新的审美感受。具体从故事情节架构、人物形象塑造、叙事手法运用、主题思想阐释四个层面进行处理。
奇观化叙事策略。湘西苗族古歌有叙唱混合、念述结合等特点,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叙事技巧有问答、交错式叙事等,充满想象的空间。将其转换、转向现代审美趋向下的影像叙事,能契合古歌文本特点,促进内涵表达,彰顯民族特色。这些特质为动画改编的叙事带来新变化。
民族化叙事策略。民族化叙事不仅限于表现传统文化或题材,还要表现当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应该始终把握叙事、把握民族文化内涵。只有具有一定民族文化内涵,叙事才能具备深度,叙事情节的生动才能避免民族文化元素简单地再现。
认同化叙事策略。在少数民族动画英雄叙事与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中,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④通过动画的形式把中华民族共同价值和认同植入到英雄叙事主题和哲学内涵中。
(五)湘西苗族英雄古歌动画改编的语言转码
对古歌动画改编时,如何将古语转变为动画语言,如何将动画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表达出来是改编的关键。动画对于古歌作品的改编应有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古歌的语言向动画语言的转型,需要将古歌文本中英雄形象进行动画视觉符号化、再现;古歌语言向视觉语言的跨界转型,将文本中时空的关系进行动画呈现,对象心理活动进行动画外化,以及特殊语义的动画表达,其中经常运用夸张变形、符号化、拟物等处理手法;动画改编的结构重塑,对古歌的“解构”与“建构”,进行叙事策略的处理;古歌改编动画的形式语言表达,涉及视觉形式、英雄形象、声音形式、湘西苗族传统艺术形式、风俗仪式等。
三、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动画改编在民族文化
传承中的意义与价值
少数民族题材被制作成动画,受到民众喜爱,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是宣传民族文化的手段,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英雄题材动画在维护‘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和抵御文化渗透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⑤湘西古歌英雄主题动画改编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力武器,能够将其进行传递,将少数民族题材与国家的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转换为直观的、易被群众接受的、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英雄动画所蕴含的国家意识形态属性及功能毋庸置疑。
四、结语
文学作品是动画改编的源泉之一,动画改编使得文学转换其他形态得以普及和流传,文学作品可以在动画改编中再生。湘西苗族叙事性英雄古歌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民族文化传统,本质上是一种活态的、具有生命力的生活文化,作为国产动画艺术的源头活水、智力资本,探讨其动画改编具有多重价值。
注释:
①张中旭:《21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发展及研究现状》,《民族艺林》2018年第5期。
②③田茂军、夏大平:《民间文学文本的现代转型与出路——以湘西苗族古歌为例》,《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3期。
④唐忠会:《简析少数民族动画英雄叙事的文化传承意义》,《当代电视》2020年第4期。
⑤徐亚男:《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1990-至今)》,《文藝生活》2018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吴一文.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
[2]吴斯佳.文学经典传承视野下的动画电影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陈艳.新时代国产动画电影对文学经典的改编研究[D].湘潭大学,2018.
[4]石寿贵.古灰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20.
[5]陆小玲,倪祥保.“传承”与“拓新”:中国动画电影改编回溯[J].电影评介,2020,(5).
[6]秦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夏大平.民族史诗的现代展演——以苗族古歌的创意开发研究为个案[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