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赛克方法在幼儿探究活动中的支持策略

2023-09-19颜尔雅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聂耳马赛克图谱

颜尔雅

一、案例背景

红色资源在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将红色资源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中,既是响应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诉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保障。

昆明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曾嘱托“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昆明有聂耳故居、聂耳小学以及聂耳墓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就在孩子身边,是孩子们可接触、可体验的红色文化,我们应充分发挥聂耳和国歌故事特有的德育教育价值,实现红色资源与幼儿园德育活动的有机融合,引导幼儿萌发对祖国的认同感,产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

我们以“聂耳”为切入点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运用多种马赛克方法支持幼儿自由“发声”,追随“幼儿本位”的教育观念,更加重视幼儿的话语权,让教师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倾听幼儿对课程的评价,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到主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来,让师幼共同成为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马赛克方法”启示教师要多方面了解幼儿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意义的回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互动,主动展现自我世界;建立儿童主动发声,教师积极回声的“关系型”教育观。强调教师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转化、应用和迁移,具体包括收集“信息碎片”、拼出“信息拼图”、形成“认知地图”三大环节。接下来我以大班幼儿探究 “卖报歌图谱”活动的过程为例,进行分析与反思。

二、案例描述

第一阶段:聆听儿童,支持幼儿参与决策

在主题探究中,幼儿对国歌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爱国情感有了一定的提升,而幼儿在国歌学习后,对聂耳创作的其他音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 “除了国歌,聂耳还创作过哪些歌曲?”这个话题,师幼开展了谈话和交流,交流中老师注意聆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到他们对除了国歌以外的其他歌曲并不清楚。

于是,老师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在聂耳四十多首名曲中挑选出了适合幼儿学习了解的三首音乐——《卖报歌》《翠湖春晓》《金蛇狂舞》。在讨论中,幼儿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最喜欢的歌曲——《卖报歌》。

第二阶段:丰富经验,生成问题,问题来源于儿童

《卖报歌》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旋律朗朗上口,歌词像讲故事一样,孩子们非常喜欢,但是在唱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总是会把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歌词混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再次利用马赛克方法中的“儿童会议”引导小朋友展开了交流讨论与思考。

第一次尝试:制作图谱

因为《卖报歌》的歌词是情景式,歌词就像讲故事一样,于是孩子们一边哼唱,一边用形象的图形或符号逐句画下来,很快幼儿就将歌词的内容画了下来,看着自己制作的图谱,幼儿很轻松地就把整首《卖报歌》唱了出来。

第二次尝试:修改图谱

幼儿看着图谱演唱时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连着一起唱呢?幼儿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制作的图谱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发现大家制作的图谱中,所有图案都是连在一起的,分不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与分段。“如何让混乱的图谱更整齐,同时又能清楚地知道歌唱的停顿、休止?”幼儿又一次召开了儿童会议,讨论后对分隔乐句有了自己的想法。

最终幼儿想到了用圈、线条或图形等方式来将乐句分隔开,重新创作后的图谱简洁明了,解决了歌词混淆的问题。根据制作的图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了演唱,并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了相应的动作。同时还将《卖报歌》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向全园的小朋友进行展示,想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聂耳的故事。

三、案例评析

1.支持幼儿,赋权幼儿,让幼儿自由“发声”。在以前的课程评价中,老师习惯用“成人的视角”去开展课程,很少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学习马赛克方法之后,老师更加重视倾听幼儿的发声,去了解作为课程建构主体之一的幼儿对课程有何评价,并借助马赛克方法中的儿童会议、魔毯、绘画等多元工具,帮助幼儿创造更多“发声”的机会,通过马赛克方法来倾听儿童声音,赋权幼儿参与决策,推动幼儿主动去体验和感知;而探索过程中的表征也将孩子的认知与情感可视化,让老师更好地捕捉到幼儿的所需与兴趣。在使用马赛克方法工具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不仅倾听幼儿的发声,还通过具体的工具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估和支架,不仅将幼儿的经验进行了延展,同时也是老师对马赛克方法背后的全纳儿童观的实践。

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不仅敏锐地捕捉到幼儿话语背后的信息,同时针对幼儿活动需求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思考,有效利用马赛克工具促进幼儿探究、反思以及建构能力的发展。

2.重視幼儿的体验与表征,突出儿童评价,实现儿童的深度学习。利用儿童会议、幼儿园之旅、儿童绘画、图书制作、魔法毯子等马赛克方法工具,幼儿可以在没有教师的干扰下进行较为独立的多种形式的表达,使表达更加真实。同时,在活动中呈现出幼儿将已有经验进行迁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构建起新经验的主动学习轨迹,突出了幼儿的参与性、主动性,以及不断发现新问题、进行新探究、构建新经验的过程。除此之外,通过对马赛克方法中的工具进行创新,教师根据幼儿实际需求,灵活地使用马赛克工具,将“图书制作”改编为“图谱制作”,将其作为支持幼儿拓展经验的策略。

灵活运用马赛克方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指导实践,真正将参与权还给儿童,让儿童成为探究的主人,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让教师的支持有策略,助推儿童深度学习的发生。在制作调整“卖报歌图谱”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将已有经验进行迁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构建起新经验,并在主动学习的同时发展了反思、总结的高阶思维。

3.支持幼儿的探索与思考,在学习与交流中实现师幼“共生”。在以往课程中,课程的推进大多由教师主导,幼儿处于被推着走的位置,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图谱制作过程中,通过借助马赛克方法——儿童会议、图书制作、自我表达等多种方法,让幼儿成为课程的推进者,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究,并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支持幼儿自主探索与思考,在学习与交流中不断架构新方法、新思想。

在实践过程中,马赛克方法不仅是倾听和评估的工具,也是融入幼儿园教学的一种策略,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马赛克方法的不同工具,支持幼儿经验、认知的发展,从而为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发现马赛克方法可以成为老师进行观察和教学的策略时,老师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效果也大大提高了。这些马赛克碎片中的信息不仅让老师从儿童视角看到了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和情感态度,也反映出了幼儿的所需与兴趣点,帮助教师了解和评估每位幼儿所拥有的不同生活经验、兴趣、个性和能力水平。

师幼互动是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而马赛克方法能够多维度解决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多维度指导教师开展互动。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应以解决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在互动中针对问题展开实践,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改进活动方式并呈现新的活动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增强幼儿在互动中的体验感与参与感,与幼儿平等地进行互动。

活动开展中,教师利用马赛克方法倾听幼儿的声音,并针对幼儿需求做出专业决策,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既有孩子的学,又有教师的教,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实现师幼共同进步,使幼儿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研究者、创造者,享受探究后带来的满足感。马赛克方法对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探究的方法,更是一种教育观念,通过使用马赛克方法,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猜你喜欢

聂耳马赛克图谱
结合格式塔理论的马赛克包装图案设计及应用
化险为夷靠淡定
绘一张成长图谱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马赛克》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赴美留学,这些会被“打马赛克”的东西别带了!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聂耳的歌曲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