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建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2023-09-19马静
马静
临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民族众多,财力薄弱、发展保障能力不强,但临沧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推动边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取得了教育发展优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效,教育成为临沧最靓丽的名片。
一、建立党政齐抓共管机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建立党政“一把手”常态化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县委书记教育述职制度,推动形成党政“一把手”重视教育、研究教育、推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临沧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最高规格的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座谈会,临沧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教育发展规划、综合改革等重大问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学校调研指导、讲思政课,确保党中央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
建立常务副县(区)长具体管教育工作机制,县(区)原则由常务副县(区)长分管教育,由常务副县(区)长直接担负领导责任,直接负责教育重点规划、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直接统筹安排教育发展的资金、人才资源,切实强化了政府的教育保障能力,确保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项目优先实施、公共资源优先配置、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等教育优先发展措施真正落实。
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围绕“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职能职责,不断强化“总揽”和议事协调作用,着力解决教育领域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政策落实。教育督导委员会充分发挥督政、督学职能,健全市、县、乡各级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评估机制,依法开展县、乡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评估,强化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发展教育职责。各级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每年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环节和领导干部述职内容。建立乡村领导干部控辍保学责任制、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和教育工作情况通报表彰等制度,推动形成上下同心、人人抓教育、个个抓质量的浓厚氛围。
二、科学统筹规划建设,全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综合考虑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推进趋势以及现有教育资源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标准,优化调整义务教育校点布局,以县为单位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结合临沧实际,制定印发《落实云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开始,每年2个县(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25年:凤庆县、沧源县,2026年:临翔区、双江县,2027年:云县、镇康县,2028年:永德县、耿马县)。各县(区)政府制定出台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加大投入力度,按优质均衡标准配置音乐、美术等教室和团队活动、心理辅导、卫生保健等功能室,配齐配足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全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十三五”以来,临沧市累计投入教育建设资金59.2亿元,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专项工程,新建校舍23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运动场77万平方米,附属设施建设和购置仪器设备43 858.8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百兆宽带接入率达100%,55.12%的学校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加大调剂和招聘力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科学配置教师资源。“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招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 343名。目前,8县(区)中,临翔、凤庆、云县、永德、耿马、沧源、双江等7县(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总量达到国家配备标准(不算班师比,小学1∶19;初中1∶13.5)。临翔、永德、耿马、沧源、双江等5县(区)小规模学校编制达到省定编制配备标准(班师比1∶2)。
持续实施国培、省培和云南省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民族地区、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倾斜,以示范项目带动各地教师全员培训。落实中小学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培训要求,采取线上线下和混合式研修等模式分层次、分类别、分学科开展培训活动。持续开展基础教育领域省级教学名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遴选培育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十三五”以来,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共196 488人次,674名教师受国家、省、市表彰,215名在乡村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获省、市表彰,13名高水平教师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专项,占全市各行业领域入选各专项总数的59.1%。
三、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彰显特色、优质均衡”的原则,按照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的要求,组建以县(区)一中、中心完小为龙头的城乡学校共同体,以办学思路一体化、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一体化实施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实行龙头学校和联盟帮扶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将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优质资源等辐射到帮扶学校,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循环,整体提升办学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同步发展,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深入开展党员“三亮”要质量活动,建立并落实“22项教育质量制度”“教育质量管理22化”“十四个坚持抓质量”和“教育质量督导10条”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深化学校评价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提升學生课堂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加强“五项管理”、考试管理和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巩固拓展“双减”“双升”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