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2023-09-19
2023年高考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按照“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总体原则,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入题,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命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注重考查探索性、思辨性思维品质和在联系实际中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能力。
2023年高考全国卷种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新课标卷。
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高考命题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试题的深度,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增强思想凝聚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深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价值引领
高考命题全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心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融入考试内容,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让学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場观点方法,夯实成长成才的思想理论基础。
语文新课标Ⅱ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谈调查研究》,选文部分是讲话中关于调查研究应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原则的两段,要言不烦,观点明确,所阐释的也是学生应了解的道理,启发青年一代倾听时代呼声,面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文综新课标卷第13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六个必须坚持”的论述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地位和意义的把握水平,引导学生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地理试题摘选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材料,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理解与认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文综全国甲卷第44题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学生阐释与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科学内涵。
生动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四个自信”
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的瞩目成就中蕴含着讲不完的中国故事、挖不尽的精神富矿,是激励学生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绝佳素材。高考命题通过展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变化等成就,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理综全国乙卷第35题以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为背景,展现我国在探月探火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理综新课标卷第17题以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今年 5月成功发射的“太空快递”天舟六号为背景,展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文综全国甲卷第1—3题,讲述了泉州大规模出口胡萝卜基地由原先依靠进口种子到实现国产种子替代的故事,增进学生对国家、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自信心。理综全国甲卷第31题以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的变化为背景,展现水体清澈、鱼跃鸟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体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感悟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局面。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高考命题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选取具有学科特色又形式多样的素材,强调挖掘其内在价值,引导学生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从精神深处认同,使其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
语文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节选自《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文综全国甲卷第47题以春秋时期孔子的“乐教”设置试题情境,强调“乐教”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独特功能,启发学生认识“乐教”对儒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英语全国乙卷语法填空题语篇讲述首都北京悠久的城市历史,强调城市发展建设中必须尊重历史传统、保存珍贵遗产,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文综全国乙卷第40题以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在电视台热播、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为背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理综新课标卷第7题选择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壁画等文物,考查文物及其修复材料中成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觉保护文物、传承文化。
遵循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提升人才选拔培养质量
高考命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科学选取情境设计试题,深化基础考查和实践应用能力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试题设计,有效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基础考查,助力厚积薄发
2023年高考命题进一步深化基础性考查,突出主干知识和通性通法,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对知识方法的内化掌握和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学科本质,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具备灵活迁移能力,加强对支撑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数学新课标Ⅱ卷第9题以多选题的形式考查圆锥的内容,四个选项设问逐次递进,前面的选项为后面的选项提供了条件。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基础,各选项分别考查圆锥的不同性质,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重点突出。数学全国乙卷理科第6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对称性等性质,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性质的考查要求。物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内容,如理综新课标卷第23题设置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掌握单摆的组装、使用条件和数据处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是分析和解决化学变化问题的基本物理量和工具,属于学习化学的必备知识,如理综全国甲卷第10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针对宏观物质的粒子在体系中真实存在形态,进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综合性深入考查。理综新课标卷第3题考查学生对人体适应性免疫及免疫细胞功能的理解,引导学生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辨析。文综全国乙卷第4—5题,针对龙里豌豆尖的销售特点和市场特点设计问题,充分体现了传统农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等多个地理事象间的联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
紧密结合实际,倡导学以致用
2023年高考试题更加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试题广泛取材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思维习惯。
理综全国甲卷第32题以乙烯在植物果实成熟中的作用为背景,考查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科学技术对推动农业发展进步的意义。理综新课标卷第24题以趣味浓郁的“打水漂”游戏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简单物理模型解释有趣生活现象的能力,凸显物理从自然生活中来、到自然生活中去的科学魅力。文综新课标卷第41题以家庭成员之间借款纠纷案为素材,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场景的试题情境,要求学生以人民调解员的“模拟身份”分析借款人的不当言行并提出解决纠纷的建议,体现出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特色。
创新试题设计,聚焦思维品质
高考试题从变换试题呈现形式、设置开放性问题和创新设问方式等方面创新试题设计,聚焦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在多角度思考、个性化表达的基础上创造性解决问题,引导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高考通过图形、图表等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客观全面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概括和描述所涉及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信息中蕴含的规律或原理。如理综新课标卷第13题以向饱和AgCl溶液中滴加氨水的反应为背景,呈现了一个自变量下的多个因变量变化过程图,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和加工实验数据的能力。
高考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对论证结果进行反证和探索,凸显思维个性、发展潜力。如文综全国乙卷第42题以梁启超的“民德”观点为主题,构建多视角问题任务,学生可以肯定或否定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对观点进行商榷补充,试题对启发学生独立探究和进行观点创新具有积极意义。理综全国甲卷第31题围绕调查水鸟的环境容纳量设计试题,要求学生在食物方面从多个角度思考调查所需的内容,考查发散思维。语文名篇名句默写题型从单一性的封闭式记忆考查向个性化的开放试题转变,如新课标Ⅰ卷和Ⅱ卷第17题的第(3)小题均源于生活场景,给学生答题提供了更多的作答空间,答案并不唯一,填入的詩句只要符合特定要求即可。学生可以从课标规定背诵的古诗词篇目中找到答案,也可以利用自主学习的古诗词进行作答。
高考试题创新设问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固化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模式,促进自主思考,提升创造性思维水平。如语文试题改变文言文断句的设问方式,摒弃断句语段标注为四种断句结果的选择题,调整为语段设置八个断句点,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三个正确的断句点。这种新颖的设问方式有效规避了排除、猜测的可能性,引导考生认真阅读、理解文意、自主断句,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
丰富素材内涵,促进全面发展
素材是高考命题的基础,为考查各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提供具体情境。各学科精心筛选思想品德、科学探究、体育意识、审美情趣、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素材,深入挖掘素材的内涵意义,主题鲜明,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思想品德方面,文综全国乙卷第20题选取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的素材,帮助学生深刻领会雷锋精神。在科学探究方面,理综全国甲卷第23题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学会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在体育意识方面,理综新课标卷第32题要求学生分析运动过程中各项生理变化的原因和作用机制,提升运动的科学性。在审美情趣方面,语文新课标Ⅱ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社戏》描写萝卜溪社戏的盛况,情节较为集中,富有民俗趣味,舞台场景描写热闹酣畅,自然风景描写美轮美奂,人物描写具有传统世情小说的风韵,读来美不胜收。在劳动教育方面,理综新课标卷第2题呈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积累的低温储存、春化处理、风干储藏、合理密植、间作种植等经验,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
持续加强考教衔接,发挥协同育人重要功能
2023年高考命题进一步加强考教衔接,与高中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落地携手同行,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和协同育人功能,引导高中转变育人方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体现课标理念,加强核心素养考查
2023年,高考全國卷首次推出全科目的新课标卷,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突出落实新课标精神,确保平稳衔接。在考查内容的范围上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注重考查的全面性,同时突出主干,引导依标施教。在考查要求上,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接,既不超出标准,又不降低要求。在考查理念上,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培育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推动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
新课标卷根据课标的变化不再设计选考试题。文科综合注重新课标中新增内容的考查,增强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间的联系,如文综新课标卷第23题结合国家粮食安全的论题,考查学生对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后件的逻辑关系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后件的逻辑关系的掌握程度,体现了对新增的形式逻辑内容的考查。第31题、32题分别以新增的“古代世界的帝国”“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为考点设计试题,第25题将必修部分的“百家争鸣”与选择性必修3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相结合,考查荀子、韩非、李斯思想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整合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理科综合试题均依据相应版本的课标命制,确保各卷种的考查内容都在课标要求的范围之内。如全国甲卷第36题和新课标卷第30题以药物合成路线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两个合成路线中均含有带氨基的有机物,考查时严格依照对应的课标命题。新课标卷第30题针对新课标所要求的“胺的结构特点”进行设问,考查了氨基官能团,而全国甲卷第36题则根据老课标要求,未针对氨基的相关知识进行设问。
契合学情教情,合理设计试题难度
今年是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为摸清学情、教情、考情,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赴多省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三年疫情对教学秩序、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等的实际影响,科学设计试题试卷难度。命题注重提升学生在考试中作答的感受度、获得感,以实现“学有所获,考有所得”,努力让高考既增信心,又暖人心。
各学科对难度的调控,在整卷设计上,目标是难度适当,“让优秀的学生得高分,让努力的学生能得分”,实现试卷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匹配。在难度结构上,强调不同层次试题合理配置,科学把控好难度梯度,实现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选拔功能。如数学试卷取消了选择和填空压轴题,减少学生作答中的卡壳现象,使做题过程更加顺畅。在试题设计上,综合考虑影响难度的各种因素,从阅读量、思维量、计算量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避免繁难偏怪。如语文控制阅读总量,降低作文审题难度;物理减少了定量计算类选择题的数量,增加了定性分析选择题的数量;化学试题对于计算的考查更多关注学科思维,避免复杂的数值运算,重在考查学生对各种变量关系的判断,仅要求学生列出表达式,不必进行复杂的数值运算。
创设平实情境,利于学生发挥水平
情境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高考在情境化试题命制过程中,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贴近日常生活所见、所思、所想的素材,创设平实、温和的试题情境,以友好的呈现形式帮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平稳心情,更好地发挥水平。对于抽象学科问题情境的设置,使情境与合理的思维强度和抽象程度相匹配;对于学科理论应用情境的设置,控制应用的范围和深度,力求使情境化试题能够激发学生作答兴趣。
如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以“故事的力量”为话题创设情境,学生在作答时,可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闻写熟悉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讲好个人成长故事,试题风貌积极亲切,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英语全国甲卷书面表达题设置学校举办用英文讲中国故事征文活动的情境,要求学生以一位中国历史人物为题写一篇短文投稿,试题情境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体验,唤起学生积极心态。文综全国甲卷第26题以北宋开封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为背景,所列选项多为学生熟知的生活体验,试题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有利于增强情境友好程度和激发学生作答兴趣。理综新课标卷第25题以教材中介绍的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为背景,学生对此问题情境不陌生,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