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现路径

2023-09-19牛亚丽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16期
关键词:南阳市高质量农产品

牛亚丽

(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加速重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并引领产业转型的新引擎。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数字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实践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相关,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的发展,2020 年1 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强调要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2021 年3 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要求。毫无疑问,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经济的支撑,数字经济代表一种新的技术变革和新的发展动力,这种变革和动力会深刻影响传统农业的各个层面(董志勇、王德显,2019)。河南省南阳市作为“中州粮仓”,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探寻数字经济驱动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对推进南阳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2021 年,南阳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06.79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8%。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92.2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秋粮种植面积577.59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1%。小麦种植面积728.37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3%;棉花种植面积0.13 千公顷,比上年下降85.1%;蔬菜种植面积252.95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94%。猪肉总产量53.99 万吨,比上年增长39.1%;禽蛋类总产量37.36 万吨,比上年下降6.2%。农业机械总动力1254.75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农用拖拉机64.63 万台,比上年下降2.0%。

(二)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在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这一主线上,南阳市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如牧原、想念、仲景等品牌,以及地理标志产品“南阳黑猪”“南阳牛”等。新认证有机农产品15 个,新认证绿色食品19 个,新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 个,累计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9.35 万公顷;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规模全国领先,并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两大品牌,成为全省首个“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三)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近年来,南阳市农业发展注重数字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内,农民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对农作物实施灌溉,监测农田土壤、农作物生产环境参数,并根据农田的基本情况,对其精准、便捷地进行浇水、施肥等。收获后,利用建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查询到农产品从农资采购到生产过程的全部信息,使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2021 年,有8 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 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388 个。

二、数字经济驱动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一)数字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经济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农业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碎片化和分散式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能力风险等多重风险,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且提升空间有限。数字经济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农业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相融合,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实时监测,调整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如运用农田遥感监测系统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空间和空间变异信息,农田采集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的肥力、苗情和病虫害进行信息采集梳理,环境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土地的营养状况和空气质量等情况,智能化农机具则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密播种、施肥和撒药。这些数字化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回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二是数字经济可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这一大问题。农产品销售问题一直是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数字经济通过电商、冷链物流等方式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减少了流通成本,农民可以在网上进行直播销售,也可以与商家进行合作,使得优质农产品有更多展示的机会,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为了更好地拓宽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收益,农民或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不断改善方法、提高品质、加强管理,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经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经济可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农业由于种植、运输、科技以及政策等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生产的盲目性,甚至将大量资源配置到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传统农副产品生产上,造成农民贷款难、无法获取农业科技信息以及农民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等问题。数字经济可以整合农业产业链上的碎片化信息和知识,促进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易,降低了双方的信息收集成本和交易成本,也能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更优质的企业和农产品集中,实现农产品市场的优质优价,进而反向促进农产品高质量生产。

二是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淘宝、拼多多等数字化平台使农民有更多渠道获得他们期望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微信、抖音等数字社交媒介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民之间信息共享的效率。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农村的信息壁垒,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促进了农业知识的传播,农民可以多渠道获取农业知识和技术并引进适合自身需求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也衍生出许多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如农产品电商直播、生鲜供应链等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水平,进而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数字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经济提高了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动性和优势。由于耕种分散、信息获取能力弱等,农民在传统农业中处于被动地位,增收难度较大。将相关的数字信息技术对农民进行渗透,能够使农民主动或被动地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信息获取能力和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均会有所提升(温涛、陈一明,2020),进而降低对外部的依赖性,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同时经营主动性也会有所提升。

二是数字经济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积极性。信贷支持是促进农民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破解了过去农民融资难、创业难的困境。同时,数字经济下农民创业所需要的技术、资源等门槛有所降低,一部手机就可以让农民开启创业之路,获取市场信息、市场动态、营销渠道和策略,降低了成本,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增加了创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

三、数字经济驱动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和规划

南阳市作为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2022 年制定了《南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产业等方面对南阳市数字经济的发展进行规划,但并未对数字农业发展明确要求。当前南阳市数字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下辖县(市)较多且情况不同,更需要正向的引导及长远的规划。

(二)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来看,2020 年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最高的5 个省分别是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和河南。由此可见,河南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与数字农业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还未成体系。结合南阳市实际情况来看,一是农村现有通信基础设施有待更新。南阳市5G应用项目数量虽已突破50 个,但仍有一些农村依然使用4G 通信技术,且并未实现网络宽带全覆盖,无信号或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制约了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二是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南阳市有些农村尚未形成完善的物联网系统,且在进行水利、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时,并未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低水平或重复建设的情况。三是缺乏农业数据协同系统。各县乡村之间的产品不同、产业不同,或同样的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造成系统和设备之间无法进行互通、共享,难以整合资源。

(三)农业数字人才较为稀缺

培养农业数字人才、建立农业数字人才体系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目前,农业数字人才稀缺是制约南阳市乃至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本土数字人才稀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本土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儿童及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认知较低、运用较少;回流的数字人才更多集中在南阳市,回流乡村的概率相对较低。二是外来人才难以引进。农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吸引农业数字人才到农村工作。同时,县乡村对引进农业数字人才缺少引导、宣传,对本土相关人才缺少培训。三是缺乏对农业数字人才的培养。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农业数字人才既要懂经济,又要懂农业,更要能将专业的数据和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而目前开设数字经济专业的学校不多,农业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更少。

(四)农民的数字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南阳市部分农民的数字素养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留在农村的老人、儿童和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受制于较低的数字经济认知和运用能力,难以参与到数字农业的发展中。二是对数字农业的认知不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 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39.8%,但农业领域数字经济的占比和增速在三次产业中排名在最后;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比仅为22.5%和13.8%。从南阳市实际情况来看,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的农民,缺乏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或是思想观念尚未转变,认为数字产品风险较大,缺乏对信息的重视,阻碍了数字农业的发展。

四、数字经济驱动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做好长远规划

基层干部要从思想上重视数字经济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借鉴数字农业发展好的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南阳市数字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制度标准。一是充分发挥南阳市下辖县(市)的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制定数字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制度标准、法律规范,找准农业发展定位、战略方向,以及与数字经济的融合点和商业创新模式,以确保数字农业的良性发展。二是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南阳特色,培养一批现代化龙头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多建设几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挥其在农业数字化转型、农民增收以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要逐步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网络设施。一是以“村村通”“三网融合”为契机,提高5G 技术在南阳市农村的覆盖率,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帮助农民打破地域障碍,获取更多数字农业相关的服务,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使数字经济更多地渗透到农业发展中。二是重视农业物联网平台和数字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对于欠发达地区,可以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提高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对于发展较好的地区,对其网络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网络覆盖率的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如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物联网等,改善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环境。三是完善物流运输网络,实现农村优质农产品高效流通。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农业遥感卫星设施、农业大数据系统,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构建和完善卫星、航空、地面无线传感器等“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系统。

(三)打造数字农业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培育南阳市本土数字人才。积极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建立数字农业培训基地,对农业经营者进行定期、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培训,提升农业经营者的数字化水平。二是多维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激励和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投身农村教育和农业发展中来,并在医疗、住房和就业上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数字农业发展活力。三是加大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建设数字化农业农村发展人才库。同时,加强南阳市高等院校在农业农村方面的科研立项,将其成果转化纳入职称评审条件,共同建设数字人才队伍。

(四)加大对数字农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数字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基于此,一是政府应提高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在统筹数字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数字农业建设项目落地实施。二是政府应设立数字农业专项资金,主要用来建设和维护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并重点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做强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面的作用,进而激发农民参与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三是由政府牵线搭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农业发展,对南阳市涉农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帮助农民或农业经营主体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促使他们利用直播等方式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数字化营销,完成产品线下展览、线上交易、产销互动等,带动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南阳市高质量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