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师事务所应汇聚优势 助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2023-09-19何述杰陈温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执业事务所会计师

何述杰 陈温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发布为标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入了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已上升到国家治理能力的层面,“花钱问效”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治理手段,尤其是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当下。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基本形成,为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搭建了广阔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社会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第三方的广泛参与。为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文件,各级财政部门也做了大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但从绩效管理实践看,个别地区和环节仍然存在绩效管理环境不够理想、从业机构鱼目混珠、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执业过程不够规范、评估评价结果不尽合理等问题,与“选取专业能力突出,资质优良”的第三方从业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治理动因和治理空间。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产生虽受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从业机构缺少行业约束、执业标准和规范不够健全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但与第三方从业机构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也不无关系。大浪淘沙,优胜略汰,走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管理、人才、质量、效率兼顾,行业形象和声誉突出的参与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参与方,应发挥自身优势,行得稳、走得远。

一、发挥行业优势,严约束,提高整体竞争力

从目前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的管理状况看,从业者来自社会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方方面面,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其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主要实行财政部门等委托主体考核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体系和约束机制,客观上要求尽快构建行业管理机制,制定行业规范和准则,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组织和质量保障优势,把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到行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列入行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应的管理规范、操作标准和行为准则,约束会员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整体竞争力。

各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自身业务实际,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操作指引、流程、标准和规范,实行绩效管理活动全过程监管,做到事前规划、事中督导、结论会商、事后复盘,总结提高。

二、转变执业观念,重绩效,提升管理水平

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了解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机制、熟悉财政资金运行规律,从事预算绩效管理活动有其独特的人力和专业资源优势。但预算绩效管理不是审计监督,也不是咨询服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关注的重点在于预算资金实现的预期“绩效”。

为此,会计师事务所应转变执业观念,突破审计监督的惯性思维,把绩效管理的重点聚焦在“绩效”上,在重视事前决策和过程管理的同时,把绩效管理的功夫更多的下在绩效目标设置以及实现程度上。不论是事前评估、绩效目标的设置、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等绩效管理活动,都应紧紧围绕“问效”开展工作,突出预期产出和效果。

三、发挥专业优势,重成本,关联产出效益

引入成本效益分析理念,在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同时,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把“投入、产出、效益”关联起来,既重投入又重管理,既重支出又重效益,在既定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研究产出和效益,或在既定产出和效益的基础上分析支出成本,开展成本绩效管理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抓手。

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传统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发挥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智力资源和管理能力,根据部门、单位或项目的职责、主要业务活动、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科学设置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合理归集实际成本,确定标准成本,进而制定成本定额、成本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指导和约束预算资金安排和财政资金支出行为。

为配合财政部门近期开展的“全成本”绩效管理,应着重突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部门(单位)整体产出的确认、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的确定、成本归集范围的划分、成本计算方法的采用和标准成本的核定。二是依据成本核算原理和相关政策法规,突出对具体项目和业务活动的标准流程、成本构成要素及支出标准、采集、分配和归集,进而确定项目或活动的支出标准。

四、加强队伍建设,练内功,提高效率效益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主评人和从业人员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基本理念,清晰绩效管理基本思路,熟练绩效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目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实务中,普遍存在绩效管理人员流动大,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基础。会计师事务所应与行业规划和业务发展相适应,结合绩效管理人员的需求特点,加强队伍建设,有侧重地培养和锻炼相对稳定的绩效管理人员队伍,及时根据绩效管理理念、政策、制度、规范的变化情况,适时组织学习、研讨,培养专业人才,培育专业队伍,确保绩效管理过程规范、结论准确、报告专业有用。做多了才能“熟能生巧”,反复做才会“事半功倍”、“精益求精”,才可能发展和提升。

五、强化责任约束,讲规矩,独立规范从业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责任性很强的工作,所做出的评估、评价结论,出具的报告,反映部门和单位绩效管理状况、关联政策(项目)的取舍和资金的安排,也是结果应用和执纪问责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参与预算绩效评估评价的第三方机构,必须加强责任约束,依法规范从业,切不可抄近道、走捷径,甚至“照葫芦画瓢”,敷衍了事,做出的评估评价结果必须客观、公允,具有可验证性,出具的评估评价报告必须言之有物,客观反映部门(单位)、政策、项目预算绩效实际情况。

各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发挥其规范执业、严谨务实的管理优势,牢牢树立执业风险意识,时刻警醒自己,在对预算单位的预算绩效进行评估、评价的同时,也必须要承担相关的执业风险。加强业务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坚持规则、独立和依法从业,严格履行内部控制机制和报告复核制度,在“问效”的同时,规避从业风险。

从我国的预算管理实践看,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财会监督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规范和治理活动的高潮即将到来,比如廊坊市已于2021年起开展了“预算绩效讲绩效、引入专家啄木鸟”活动,全部剖析、晾晒第三方出具的报告,进行“量化排序、建档立卡”,实行对第三方“问责”和退出机制,对此应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同行的高度重视。

六、树牢市场观念,讲规则,有序竞争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第三方机构已成长为预算绩效管理重要力量,按照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的程序和要求,选取专业能力突出、机构管理规范、执业信誉良好的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市场机制已经形成,并日趋完善。

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市场适应性强、行业约束严谨、执业操守规范、人力和专业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应绩效管理市场规律,遵守市场规则,强化机构建设,提升机构信誉和执业水准,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出正招、走正道,靠优质服务赢得信任,靠质量和信誉赢得市场。另一方面要树立市场意识,组织专门力量,关注市场信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摒弃“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思维,抢抓市场机遇,研究应对策略和方法。

七、锐意学习进取,修正功,借鉴他山之石

“三人行必有我师”。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第三方机构来自于社会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有着各自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如咨询机构视野宽、全局意识和宏观把控能力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人才济济、理论功底深、研究能力强;资产评估机构熟悉市场信息、执业过程严谨、公允价值认定经验丰富等。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决策与实施、投入与产出和效益等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活动,会计师事务所应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积极吸取其他行业和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借鉴他山之石,开拓眼界、拓展思维,创新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助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猜你喜欢

执业事务所会计师
设计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设计事务所 芬兰PES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LLA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