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浙江剧场参与地域文化建构的路径研究

2023-09-19李琳

剧影月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院团剧场浙江

■李琳

新世纪以来,随着剧场建设迎来跃进式的蓬勃发展、剧场组织运营提升到了新的层阶,浙江剧场的演出内容也愈加丰富多彩: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音乐之声》《芝加哥》、英国TNT剧院的《哈姆雷特》、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睡美人》《胡桃夹子》、国家话剧团的《四世同堂》《哥本哈根》、赖声川的《宝岛一村》《曾经如是》、孟京辉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空中花园谋杀案》、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朱鹮》《永不消失的电波》……这些在全国抑或国际有着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舞台艺术作品的频繁上演,使得浙江剧场向着高雅艺术殿堂的方向扎实迈进,有力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不过,从文化治理的视角来看,如果只是上演这些在演出市场备受青睐的国际国内流行作品,会使浙江剧场沦为欧美文化、京沪文化等输入文化的单纯载体的风险。而对于坐落在浙江城市核心位置、成为区域地标性建筑并且持续接受地方财政扶持的浙江剧场而言,它们其实还肩负着参与地域文化建构的责任与使命。统观既有实践,已有部分浙江剧场努力探索通过内容的提供、平台的组织、空间的营造等形式开辟参与地域文化建构的多重路径,还有待进一步的推广与拓展。

一、浙江剧场参与地域文化建构的既有路径

截至目前,浙江剧场参与地域文化建构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展演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作品。从现实情况来看,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创排演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作品的主力机构往往是各地的文艺院团。对剧场而言,强化与本地文艺院团的链接,优选它们最具地域风格的经典作品进行展演,是参与地域文化建构的绝佳路径。比如杭州大剧院可变剧场自2009年推出后便一直长期坚持的“周末戏曲大舞台”,常常邀请杭州越剧传习院等单位上演《盘夫索夫》等越剧经典大戏或是折子戏选粹,而且推出了仅售30 元的亲民票价,吸引了广大戏迷的目光。无独有偶,金华的中国婺剧院小剧场也经常推出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带来的婺剧折子戏的专场演出,惠民票价更是低到了每张10 元,《花头台》《牡丹对课》《断桥》等经典折子戏促进了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真正扎根于本地观众的心中。第二,举办展示地域文化的艺术节展演。定期举办公开化的艺术节庆,以集中展演的形式呈现地区的特色文化和人文属性,促进地域文化品牌的塑造与地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如宁波逸夫剧院连续多年在12 月举办宁波甬剧艺术节,汇聚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宁波市甬剧团与姜山甬剧团等甬剧联盟单位,展演当年新推出的原创甬剧剧目或是经典甬剧剧目,为宁波市民奉上为期半个月的甬剧文化盛宴。甬剧艺术节展演的诸多剧目大多直接选取宁波本土题材、讲述宁波本土故事,如亮相2017 年甬剧艺术节的《药行街》即以宁波逸夫剧院附近的街道——药行街命名,诠释了该条街道百年前的市井百态,弘扬了诚实守信的宁波精神。相比起常规展演,这种浓墨重彩的艺术节庆更能吸引媒体的关注,更能带动忠实戏迷之外的普通市民前去欣赏地域特色艺术、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也更能唤起广大市民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当艺术节庆把具有同一文化根源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欣赏用本地剧种演绎的本土故事,一同欢乐,一同悲伤,人们便在剧场里产生了对原乡文化的皈依感。第三,开辟地域文化展示的外溢空间。除却室内空间,浙江剧场还尝试探索将露天的户外空间进一步延展,在适当的范围内向公众开放,从而开辟了地域文化展示的外溢空间。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的形势之下,这一探索显得尤为必要,它为地域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杭州大剧院积极利用下沉式户外空间的环境优势和稀缺的声光电高科技资源,打造了“悦亮·四季剧场”,并承办了“杭州奇妙夜”“悦动杭州”等近50 场文化活动,在成为“钱江新城潮流文化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的同时,也让更多市民沉浸式体验了江南文化、宋韵文化等地域文化。

二、浙江剧场参与地域文化建构的现实阻碍

诚然,当下浙江剧场在参与地域文化建构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这些探索相对而言仍然只是部分剧场的实践,在全省剧场中的占比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阻碍:第一,剧场作为经营实体对于经济效益的深度渴求。从经营模式来看,浙江剧场主要采用托管经营、自主经营、院线式经营、场团合一式经营等模式,但无论其中哪一种经营模式的剧场,都是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都对经济效益有着现实而迫切的深度渴求。虽然浙江各地政府财政都对剧场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扶持,但是大多数剧场获得的经济补助经费仅够覆盖人头费、维修费等基本支出,这种情况使得剧场只有引进演出市场的流行作品、获取相对丰厚的营业收入,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相较于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声名显赫的“爆款”舞台艺术作品,阐发弘扬地域文化的作品往往受众群体较窄,其演出时的上座率较低。而且,此类作品的客单价通常也相对低廉,尤其是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戏曲演出,其主要受众群体为老年人,收入较为有限,愿意为观看演出支出的消费金额极其有限。上座率较低、客单价较低,使得剧场在演出阐发弘扬地域文化作品时所能获取的票房收入较低,甚至有时不足以覆盖剧场的运营成本。因此,如果只是依靠纯粹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阐发弘扬地域文化的作品注定只能成为浙江剧场演出作品中的支流。第二,本土文艺院团对区域剧场的内容支持不足。剧场的本质是“空的空间”,其自身并不具备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生产的能力,因此,它们只有借助本土文艺院团创作生产的艺术“内容”的填充,才能为地域文化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支撑。从这个视角来看,本土文艺院团的鼎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对于浙江剧场能否长期深度参与地域文化的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除了在剧场总数中占比不多的场团合一型剧场,其余经营模式的浙江剧场都未能与本土文艺院团建立起深度合作的全面伙伴关系。尽管绝大多数的浙江本土文艺院团在艺术生产环节都倾向于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创排演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作品,但是出于经营利润的考量,它们在艺术传播环节更倾向于前往全国主要城市的重点剧场开展巡演,真正停留在本地剧场演出的场次并不明显多于外地剧场。此种选择,使得本土文艺院团对区域剧场的内容端支持严重不足,那些题材故事源自本地、审美特征符合本土需求的舞台艺术作品并未获得足够丰裕的机会走到本地观众的身边、走进本地观众的心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的文艺院团总数大削减之后,浙江有不少区域一直处于无本土文艺院团的状态,这些地区的剧场在展演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作品方面更遭遇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源头性困境。第三,具有创新意识的剧场经营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在没有内置文艺院团支撑的情况下,剧场若想摆脱被动局面、成为地域文化建构中的活跃力量,需要更多地依赖于舞台艺术作品演出之外的机能的开发、支持与强化,这就要求剧场必须配备充足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剧场经营管理人才。然而,当下浙江剧场负责统筹经营管理的领导多是在政府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的公务人员,通过职务调动被安排在剧场从事经营管理工作,艺术素养的欠缺、剧场管理专业知识的薄弱使得他们开发剧场多元功能的创新意识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另外,据近几年的《浙江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浙江剧场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拥有副高职称和正高级职称的人才在总数中的占比明显偏低,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数量的匮乏使得剧场在开发多元功能时的创新能力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综合来看,具有创新意识的剧场经营管理人才的相对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浙江剧场进行地域文化空间生产的一大短板。

三、浙江剧场参与地域文化建构的拓展之策

面向未来,浙江剧场若要广泛而深刻地参与到地域文化的建构之中,就必须进一步强化自觉、强化组织、强化创意,积极拓展与丰富建构地域文化的方式。第一,主动出击,推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作品的展演。浙江剧场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本土文艺院团的联系,通过提供适当的优惠与便利等方式引导本土文艺院团来剧场展演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作品。在充当现成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作品的“播放器”的同时,浙江剧场还需要大胆策划、主动出击,通过自主出品或是合作出品的方式推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新作的生产。如果是包含多个演剧空间的复合式剧场,还可考虑将自主催生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舞台艺术作品以驻场的形式长期演出。此外,紧追“艺术加科技”的迅猛发展,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将展示地域文化的经典作品真实再现在舞台之上,也是浙江剧场推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作品展演时可以采用的一种高效方式。相较而言,促成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新作的生产与演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全,打造经典作品的数字化未来剧场流程更为简单,而且经历过岁月淘洗的经典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往往比当下团队推出的崭新作品更胜一筹。第二,畅通渠道,增强地域文化活动与民众的联结。浙江剧场需要积极组织线上或者线下的相关活动,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了解地域文化,并增强他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线上活动方面,剧场可以通过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b 站、浙视频等主要直播平台,在展示地域文化的剧组开演之前组织“云探班”,在展示地域文化的作品演出之时进行同步高清直播,在展示地域文化的作品演出之后组织主创分享会,让感兴趣的观众与主创们进行隔空互动。线下活动方面,剧场可以通过与教育机构建立协作关系,为本区域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提供在剧场观摩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作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开放公平的竞争渠道,为青少年学生或其他艺术志愿者参与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作品的演出提供机会;剧场还可以通过对区域内艺术资源的配置,推动相关艺术团体多多送演出上门,到本区域的主要社区为民众献上展示地域文化的精彩演出。第三,提升效度,优化地域文化空间的生产。浙江剧场需要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常态化组织对经营管理人员、演艺项目策划人员、设施运营人员的培训,通过邀约国内乃至国际优秀剧场的资深专家分享剧场文化空间打造的经典案例和成功经验,全面提升剧场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在人才队伍能力提升的基础之上,浙江剧场需要运用加法或者乘法策略,进一步优化地域文化空间的生产。在演出空间的生产方面,剧场可以将商业演出时段之外的空闲时段,适当用于本区域内的非专业艺术团体表演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作品,如若提出申请的团体数量过多,则以作品的艺术质量、表演的技艺水平为评估因素择优提供舞台。至于剧场外一定范围的外部空间,也可以用于进行地域文化展示的中小型演艺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在非演出空间的生产方面,剧场可以将自身通往街区的市政设施进行地域文化风情的装饰,使其成为营造地域文化氛围的物质环境,让特色地域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从全省范围来看,浙江剧场基本都是为提升城市形象而投资建造的文化标志剧场,坐落在城市规划的核心区域,整体建筑的形式感突出。以多重路径推动浙江剧场深度参与到地域文化的建构之中,有助于使它们成为各自区域名副其实的“文化标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并进一步激发文化自信、涵养城市品质。

猜你喜欢

院团剧场浙江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欢乐剧场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论《日出》的剧场性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