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研究:辩证关系、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3-09-19袁民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现代化农村

袁民(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强调“塑形”,更要强调“铸魂”,即通过振兴乡村文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源泉。面对复杂严峻的时代环境,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重塑农民的“精神家园”,从而达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一、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追求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要妥善处理好乡村文化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目前,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虽然农村文化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民精神层面匮乏的问题依然突出。文化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然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乡村文化振兴可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大的、持久的精神动力,为实现共同富裕保驾护航,这种内生动力更是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共同富裕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不懈追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也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支撑,同样也需要精神支撑,顾此失彼,左支右绌,只会导致个体畸形发展,进而使共同富裕战略偏离预定轨道,失去既定方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主要目的也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铸就好坚实的精神支柱,服务于共同富裕高质量、高标准的实现。

二、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困境

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乡村振兴工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当前,我国已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且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充满不稳定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随着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

(一)发展困境:乡村文化良莠不齐与时代脱轨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灿烂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塑造了中国老百姓勤劳朴实、埋头苦干的优秀品格,但也束缚了农民解放自我、追求时代先声的觉醒意识。随着农耕文明产生的不只有优秀的文化,还有大量的糟粕,如在广大农村地区家族观念强化、封建迷信思想盛行、价值品味低劣等观念根深蒂固,严重束缚了乡村文化的振兴。因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不高,广大农民缺乏独立的思考力和分辨力,思想上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深受糟粕文化的毒害。此外,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与时代脱轨严重,进一步阻碍了共同富裕的顺利推进。

(二)生存困境: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仍具有较大进步空间。对比城市而言,城市里的文化宫、公园、广场等文化设施完备,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在农村地区刚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人们的物质生活刚得到保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全落实,无法满足农民的日常需求,造成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薄弱,村民的文化生活过于单一乏味,使一些不良思想有可乘之机,阻碍了乡村文化的向好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特别是在广大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肯用心、多用力,让乡村文化振兴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

(三)主体困境:乡村文化振兴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人才缺乏问题日益上升为主要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乡村大部分青壮年走向城市,乡村留守人口多以中老年人为主,使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缺乏足够的专业性人才,给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带来阻碍。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人口大国,但大部分青年在择业就业时选择城市,主体意识不强烈,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加剧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严峻性。不论是开展文化振兴工作还是其他乡村振兴工作,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此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大量人口流出,使当地一些特色文化遗产后继无人,随时面临消失的风险,给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冲击。

三、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耕耘。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尊重社会变迁的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共同富裕事半功倍。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保证中华儿女有自信力量的源泉,在中华文明史中,留存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必须将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提升文化鉴别和欣赏能力。乡村文化是一个村落、一个族群的精神积淀,也是汇集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剔除受小农经济影响的封建残余思想和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思想,同时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古今结合,与时俱进,让传统乡村文化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培育乡村特色文化品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在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过程中,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和偏好,为今后开展文化工作确立正确的路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广大村民切实享受到发展乡村文化工作的福利,提升幸福感。要善于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以此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培育本地区本民族的乡村文化品牌,并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将本土文化品牌推广出去,循序渐进,以发展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完善农村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倡导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针对目前乡村振兴人才紧缺的严峻形势,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职业教育,招收农村学员,培养立足于“三农”的新农民,将农村庞大的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同时,对于农村当地的文化从业者,应该给予其尊重与鼓励,提升其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热情,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不竭力量。加强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以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观为价值导向,教育广大青年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于基层工作,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干出不平凡的事迹。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现代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共同富裕
边疆治理现代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