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

2023-09-19徐子荐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加工业农产品加工

徐子荐(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较于农业产业的比值不断增加,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相较于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潜力更大,同时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地区就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各地尤其是农业大省的优先选项。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聚程度

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农产品加工业各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测度某一产业集聚程度的常用指标有行业集中度、赫尔达芬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区位商则用来测度地区产业集聚程度。邓宗兵等(2014)运用行业集中度、EG指数等方法,研究认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何安华等(2016)研究认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空间集聚态势,201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最大的前5个地区产值之和占总产值比重(即行业集中度)CR5值为50.06%,12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CR5值超过50%,但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较低,均在40%~50%。

冯伟等(2016)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运用行业集中度、赫尔达芬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方法,测算结果相互印证,得出结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但糖料、茶叶、蛋品、水产品、棉麻、橡胶制品等加工业集聚度较高,呈现较明显的地域集聚态势。以EG指数为例,产业高度集中的行业有(EG≥0.05)糖料(0.30)、茶叶(0.15)、橡胶制品(0.12)、水产品(0.12)、蛋品(0.07)、棉麻(0.07)、果蔬(0.06)、肉类(0.05)、烟草制品(0.05)等;产业中度集中的行业有(0.02≤EG<0.05)中药(0.04)、乳制品(0.04)、粮食(0.02)、皮毛羽丝(0.02)等;产业低度集中的行业有(EG<0.02)油料(0.01)、木竹藤棕草制品(0.01)、其他农产品(0.01)等。冯伟等还运用区位商测算了农产品加工业各细分行业的主要产业集聚地区,如东北地区粮食、肉类、水产品加工聚集程度较高,北部沿海地区果蔬、棉麻、橡胶加工聚集程度较高,黄河中游地区乳制品制造聚集程度较高,长江中游地区茶叶、蛋品加工聚集程度较高,西南地区糖料和烟草加工聚集程度较高。

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受多因素影响,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原料产地、产品需求地、交通运输便利等因素的分析。张霞等(2013)运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认为:地理位置较自然禀赋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影响更大,沿海省份因其地理优势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交通运输条件也具有不显著正向作用。罗富民(2019)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认为:原料供给对农产品加工业空间集聚度的影响已经变得不是非常重要,市场需求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以上研究都把区位商作为测度地区集聚程度的指标,基于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数据分析影响因素与其关系,但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各细分行业差异较大,且相关影响因素很难量化,其中逻辑关系较复杂,单从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出结果容易出现偏差。

在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规划及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实践中,还是将农产品原料产地作为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的基础。冯伟等(2016)比较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产值分布,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更多集聚在优势产区,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的产地集中趋势不明显,棉麻、木材、烟叶等非食用农产品加工业在非优势区域集聚程度更高。王国扣等(2011)从资源优势、加工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优势布局的基本特征,更加符合国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导向。朱明等(2012)分别对粮、棉、油、糖、蔬菜瓜果、畜产和水产等农产品产地加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大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从相关研究来看,分加工品种来具体分析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特点和影响因素,更符合产业发展实际,也更能为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支撑。

三、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比较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学界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及在整体产业和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逐渐理清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王凤霞等(2002)、魏益民(2004)、刘和光(2009)、吕东山(2011)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在企业规模、技术创新、管理运营、品牌建设、组织模式、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对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认识。在具体某一方向的研究上,国内学者更加关注对科技创新、技术装备、标准体系的研究,这是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在这些方面更具独特性,而在企业经营、品牌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其他企业没有太大差别。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如象屿、中粮、万邦等大型企业集团,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开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面临产业升级任务。刘悦等(2013)研究认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其规模和盈利能力已经超过美国,但就加工深度、劳动生产率及能耗强度而言仍然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宗锦耀等(2014)对美国农产品加工业实地考察后认为:美国的现代化大农业为加工业提供了标准化、专用化的原料,技术与装备先进,精深加工程度高,产加销衔接紧密。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来看,原料品种专业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例都较低,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产业发展中亟须补齐的短板。

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的支持政策

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工业范畴,但与农业产业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息息相关,国家给予农产品加工业特别关注和政策支持。相关政策研究主要集中于鼓励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制定产业规划、加大财税支持等方面。农业农村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1999)提出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兼并、改组,形成合理的企业布局和规模结构,发展高科技、精加工型龙头企业,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马晓河(2000)也提出要积极培养和扶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强调私营企业的重要作用。韩俊(2001)提出要在价格政策、资金投入、税收、外贸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相关支持政策也愈发成熟。赵海等(2012)从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税收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三个方面总结了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政策。同一阶段,配合国家税制改革,对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的相关研究较活跃,孙志亮等(2007)、邱丽敏(2010)、戴芳(2010)、肖红华(2011)分别通过对比国外税收政策,分析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相关税制改革建议。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政策也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朱锦(2015)分析了江西省金融机构在订单融资、产业链融资、农产品购销金融电商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实践。另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的相关政策研究也是这一阶段金融支持政策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加工业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