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戏小剧进万家

2023-09-18杨广科

新航空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戏文旅群众

杨广科

近年来,为深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山东省采取“为群众送小剧小戏”和“群众演给群众看”两种模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作演出,创新打造新时代富有齐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

盘活文化古酒新酿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记录着中国社会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保留着中华文化的痕迹与脉络,十分珍贵。又因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不同的地方文化均是特色鲜明,也影响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样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地方戏历史传统久远,品种繁多。据现有资料记载,全省三十多种地方戏, 占全国戏曲总数约十分之一。这些地方戏基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从民间演唱和花鼓秧歌艺术形式衍变而来的剧种,如吕剧、两夹弦、五音戏、茂腔、柳腔、柳琴戏等;第二类则是属于梆子系统和紘索系统的剧种,如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等。

经典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连结着人们共同的情感,跳出时间,串起过去、现在和未来。目前,山东省共有2200个“乡土剧团”和“百姓戏班”,常年活跃在乡村、社区等基层演出市场,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全省各级加强对“乡土剧团”和“百姓戏班”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地区文艺表演团体蓬勃发展。早在2014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财政厅启动实施了全省农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全省农村地区文艺从每年演出不足2万场,到2021年一年演出12万余场,2022年进一步将政府购买公益演出场均标准提高到1500元,并将资金保障情况纳入全省考核内容,为“乡土剧团”和“百姓戏班”不断增加造血能力,基层文艺工作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济南市乡土剧团、百姓戏班共有193个,从业人员4300余人,承担的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场次2975场,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观众人数130万人次。青岛西海岸新区总投资1000余万元,打造了具有独立创演能力的优秀民营剧团100余支,累计演出8000余场,惠及群众百万人次,荣获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和山东省第二届文化创新奖,成为新区群众参与度最广、赞誉度最高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品牌。

同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把基层文艺团体纳入文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培训、指导、交流学习等多种途径,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青年人才、艺术骨干,逐步建立基层文艺团体人才库,因势利导,让专业人才真正发挥专业所长,形成人才发展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基层文艺团体发展的新举措、新办法。通过政府采购、经费补贴等形式,鼓励优秀文艺团体参与文艺展演等活动;充分利用鎮村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场所,为基层文艺团体排练、演出提供免费场所支持;鼓励基层文艺团体积极创编文艺作品,促进基层文艺团体标准化、创新性发展。

常年活跃在乡村、社区的两千余个“乡土剧团”和“百姓戏班”,让山东地方戏剧的文化宝藏得以进一步发掘。2022年,在全省深入开展创作演出工作基础上,山东组织了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全省各地组织“大擂台”一千余场,参与群众约290万人次,大大提高了群众对公共文化生活的参与度。今年,山东又启动了群众性小戏小剧全省巡演活动,且活动已被纳入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重要内容,将巡演2万场次以上。

古酒新酿, 让山东地方戏曲更加醇香。

红了小戏乐了观众

小戏小剧简而言之,就是演出时间较短的小型戏曲、戏剧,演出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本质上来说,小戏小剧创演推广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目的是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

近年来,为深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山东省采取“为群众送小剧小戏”和“群众演给群众看”两种模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作演出,创新打造新时代富有齐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

“为群众送小剧小戏”是指政府部门补贴、整合基层文艺团队和文化场馆,按照群众“订单式”需求,以“一村一年一场戏”为主要形式,为群众上门送小戏小剧演出;或者面向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小戏小剧的剧本创作、演出辅导的个性化订制服务,实现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群众演给群众看”则是指鼓励群众自编自演,文旅部门提供剧本,组织专业队伍予以辅导提升,在各地“百姓大舞台”演出;或者扶持景区等有需求的文旅企业,采用市场化供给方式,深度挖掘人文历史资源,合理、生动植入旅游业态,适时推出沉浸式情景小剧项目,充实景区文化内涵。

近年来,山东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今年2月,临沂市沂南县《群众性小戏小剧沉浸式演出》项目,成功入选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7月20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小戏小剧群众演群众看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上,正式启动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巡演活动。全省文旅系统将把巡演活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演好、演新、演出彩。

抓好示范巡演。协调市县两级精干队伍、优秀作品,组织开展示范性、指导性演出,带动本市、县区域的巡演活动全面开展。每市至少组织5台以上、每县2台以上的示范巡演,全省350台以上的示范巡演, 确保全省各地村村响锣鼓、处处唱曲艺。

抓好互动巡演。组织县、乡村、景区、文化场馆等,在做好驻地演出基础上,广泛开展交流演出,凝聚合力、扩大影响。

抓好专题巡演。按照乡村、社区、景区、学校、军营、广场6个专题,组织各类不同题材的演出小分队,分门别类举办针对性的专题巡演活动。每个公共文化场馆和基层文艺院团组织不少于2支小分队进行专题巡演,全省不少于400支小分队深入基层,打造乡村文化“轻骑兵”。

抓好演出保障。强化精品创作,新推出一大批鲜活动人、短小精悍的小戏小剧;强化壮大队伍,大力培训镇村文艺骨干,带动热心群众参与;强化精准巡演,严格按照“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模式,满足群众针对性需求;强化活动结合,与“一村一年一场戏”“百姓大舞台”相互促进,共同掀起农村文化高潮,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演出不在“殿堂”,而在“广场”,真正实现了观众与舞台的“零距离”,真正是送戏送到了“家门口”。从曲(剧)目选择到演出方式,皆体现出回归到了文艺演出、文化惠民的初心:让大家看得热闹、玩得开心。

以戏彰文以文促旅

一直以来,戏剧都在文旅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甚至可以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以戏剧文化助推地方文旅产业,在实践中发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但能推动戏剧艺术的自我更新,还有利于实现戏剧与文旅的融合共生。

近年来,山东一直在探索小戏小剧创演新路径,各地创作推出一大批优秀小戏小剧作品。比如东营,创作了大批以黄河为主题的小戏小剧,其中包括大量面向儿童的“儿童小剧”。在德州,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专场演出、巡回展演,《咱村的好书记》等展现乡村风情、黄河故事的小戏小剧涌现,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据了解,德州市近年争取民生实事专项资金扶持小戏小剧创演, 各市(县、区)推出各类原创小戏286部,通过“大擂台”展演、社区巡演等演出途径,让形式多样的舞台作品和观众“ 面对面”。演绎沂蒙民兵英勇斗争故事的《民兵连》、展现随军医生与普通战士深厚情誼的《战地医院》……仲夏时节,位于临沂沂南县的红嫂家乡旅游区游人如织,多部小戏小剧在景区古院落里展演。据了解,为更生动地诠释沂蒙精神深刻内涵,沂南县组建沂蒙四季艺术团,聘用30多名本土文艺爱好者为演员,以“当地人用当地话演当地事”的方式,相继推出《民兵连》等9部红嫂故事沉浸式小剧。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能否以“小戏小剧”为骨架,搭建更大的舞台,唱响农文旅融合“大戏”、推进乡村振兴,则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今年,山东在全省各地陆续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巡演2万余场次,更加多元的模式探索将持续丰富“小戏小剧”的内涵与外延。今年4月底,山东省泰安市举办首届大汶口古镇小戏小剧节和全市优秀小戏小剧“擂台赛”,山东梆子小戏《卖婆婆》等精彩上演,“圈粉”众多。小戏小剧节期间,非遗“村晚”“手造”市集等互动体验活动同步举办。据统计,相关活动累计吸引游客3.6万人次。东营市创作了大批以黄河为主题的小戏小剧,生动展现出沿黄区域百姓生活变迁和民心所盼,均以文化为引领,实现了多元融合互促,打造了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临沂市实施“百部沉浸式情景小剧”创演工程,计划利用5年时间推出100部情景小剧,着力提升文化惠民演出的品质和水平。小戏小剧展演和红色文化教育、研学旅游结合了起来,既创新了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又提升了文旅品质和个性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文旅惠民新路径。

厚植人文沃土,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小戏小剧必将成为山东乡村振兴和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小戏文旅群众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