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山东方案
2023-09-18
发展绿色能源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山东已迈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之年,从黄渤海滨到鲁西南腹地,从茫茫旷野到城市深处,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动能迸发,碳达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全面起势,找能、造能、储能的规模体量和技术支撑不断跃升,山东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行动正高歌猛进,一日千里。
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 是“双碳”工作的重点领域。山东作为能源大省,不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能源发展呈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态势。下一步,将突出抓好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 实施新型储能“百万千瓦”行动计划,并统筹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加快推动在建大型煤电项目建设,以及6个大型超超临界煤电项目开工,切实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自2021年以来,山东“两高”行业能耗总量和强度持续下降,特别是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快速下降,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山东“两高”工作重点在企业能效水平提升上,前期山东已对“两高”行业能效标准进行了加严,将国家确定的能效水平基准值和标杆值的平均值,作为山东基准值。下一步,将对未达到省级基准值的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发挥行业专家作用,推动能效改造提升方案加快落实到位,确保其达到山东省基准水平。同时,动态优化“两高”政策,进一步提高“两高”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山东能源行业锚定“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积极贯彻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部署,着力打造风电上下游企业良好产业生态,切实提升风电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力促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步入“十四五”,全省能源行业将坚持把海上风电作为风电开发主战场,印发实施《山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1-2030年)》,规划总规模3500万千瓦;按照“条目化、清单化、项目化”要求,制定了《山东省海上风电建设工程行动方案》,出台了海上风电省级财政补贴等一揽子支持政策。2021年,抢抓国家海上风电补贴机遇,全力推动半岛南3号、4号试点项目建成并网,实现海上风电“零突破” ; 2022年, 在国内率先启动“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建成并网海上风电200万千瓦,年度并网规模居沿海各省第一。在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的同时,依托山东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协同推进配套装备产业发展,国内龙头企业纷至沓来,一批补链、强链项目相继落地,东营、烟台、威海等产业聚集区发展全面起势,产业效益和装备供应能力显著提升,装备产业融合聚集发展、就地就近配套的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在渤中风场建设上,山东能源集团2022年底实现A、B场址9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其中塔筒、主轴、轮毂、海上升压站、变压器及配电设备等产品均在省内采购。截至目前,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30万千瓦,同比增长23.9%,占電力总装机的比重提高到40.2%。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318.9万千瓦,居全国第五。
“山东将聚焦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开发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全力打造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负责人介绍,山东将加快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成并网8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具备条件的海上风电规划场址“应建尽建”,迈入全国海上风电发展第一方阵。带动上下游产业融合聚集发展,以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为契机,协同推进配套装备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等基地,提升产业效益和装备供应能力。探索海上风电综合开发模式,结合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建设,打造海上风能、海洋牧场、海洋能及氢能、海上油气等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洋综合开发工程,提高海域资源使用效率和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清洁电能走进千家万户
在海阳南部海域37公里处,一架架巨型“风车”架海擎天,悠悠转动恰似揽风挽云,徐徐海风由此神奇般地变成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全省第一度海上风电,就从这里发出。
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不仅给烟台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势头强劲的海洋经济,也为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保障。两个超大LED屏实时显示着南V场址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和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的运行,26个电脑屏则对海缆、风机等进行专项监测。这是在山东海洋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海阳场站陆上集控中心看到的场景。
“您看,这里监测到40号风机出现变频器网侧故障,经分析发现需现场处置,但近期受台风影响,海浪大,所以择日再出海。”海阳场站值长周文海指着其中一台电脑上的红色警报介绍,两个海上风电项目自并网至今,总计发电19.6亿千瓦时。
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张鸿兴介绍,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是山东省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于2021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去年5月,南V场址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安装71台风力发电机组。同年12月,项目历时206天实现全容量并网,开创了海上风电项目“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排产、当年并网”的历史纪录。
一系列重大风电项目的相继落户,为海阳发展风电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勾画出了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150万千瓦左右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打造“配套完善、链条完整、技术领先、服务一流”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
自2017-2022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8%,增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烟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3%,降幅全省第一。一升一降,是过去5年烟台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聚焦重点领域,全面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交出的“单元检测”亮丽成绩。
制造业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制造业入手,烟台推行新建“两高”项目能耗、碳排放、产能、煤炭、污染物五个减量或等量替代,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目前,烟台已关停燃煤机组47.65万千瓦、关闭落后化工企业406家。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101.2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52.7%,容量及占比全省第一。累计淘汰国三柴油运输车1.6万辆,新增新能源货车1653辆,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
助力节能减排
靠着光伏发电,文士会家中平均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目前,临沂市蒙阴县八达峪村共有59户村民安装了屋顶光伏,全村光伏发电年收入达160万元。
为了让沂蒙山区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电力部门因地制宜推广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以绿电供应让革命老区鼓起“腰包”。
据介绍,除了像八达峪村这样的分散型分布式光伏开发外,在临沂北部的沂水县,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工作正稳步开展,无论是农家屋顶、企业厂房,还是山岭荒坡,湛蓝色的光伏发电板连成一片。
位于沂水县黄山铺镇的华淦纸品有限公司, 利用空置的厂房屋顶安装光伏1019.15千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接入电网,年均发电142.68万千瓦时,年节省标准煤约406吨,减排二氧化碳1066吨。“通过绿色用能,每年可节约成本50余万元。”企业负责人李国栋说。
据沂水县发改局能源管理科科长李磊介绍,自2021年6月被确定为山东省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首批试点县以来,沂水县新增光伏发电并网2876户、13.1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总并网容量达到35.63万千瓦。
在山东,不少企业正借助光伏发电向“绿”转型。在济南市历城区力诺科技园,随着3台逆变器合闸送电,首期投用规模3.7兆瓦的力诺光伏站项目一期工程近日并网发电。光伏站采用厂房房顶发电模式,预计年发电量517万千瓦,年收益360多万元,既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又促进了节能减排。
“当前正值迎峰度夏负荷高峰期,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压力加大。”国网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祝永刚说,今年上半年,历城区分布式光伏并网新增户数2958户,同比增长760%。目前,全区光伏发电年可贡献清洁能源3.6亿千瓦时,为电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4945万千瓦,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光伏发电成为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催化剂”。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突破2亿千瓦,达到煤电装机的两倍。
山东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前来发展。同时,山东省还加大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了技術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据预测,到2025年,山东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以上。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山东省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领先地位,而且为全国的新能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未来的发展,山东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