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彪:一片“春”心为民谋
2023-09-18王宇萌
■ 本刊全媒体记者 王宇萌
早春午后,阳光洒在嫩江市临江乡后马鞍山村的田埂上。付春彪站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看着远处正在平整土地的拖拉机,心情格外舒畅:“今年上级分给我们13 000 多亩的大豆播种任务,全都完成了!”
一想到能平整土地的轮式镇压器、能种地的播种机,还有秋后派上用场的收割机,付春彪觉得“种地变得越来越省劲儿”。
在“省劲儿”以前,是延续了多年的“费劲儿”。十几年前,后马鞍山村的农户种地时还是单打独斗,辛勤忙碌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如今,全村已是机械化种植,经营实现规模化,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 000多元。
这些年,付春彪将心贴在后马鞍山村的土地上,倾听每一棵嫩芽的心声,再用自己的热血描绘着后马鞍山村的未来……
敢为:让传统农业“升级换代”
“过几天咱们要组织人出去考察,今年要么搞村办企业养牛,要么发展大豆深加工,两件事得办成一个。”2023 年4 月3 日,在后马鞍山村宽敞明亮的村委会办公楼中,付春彪同村“两委”成员谋划着今年的发展思路,目光如炬,态度坚定。
“有想法、能干事”,这是后马鞍山村民对付春彪的共同评价。把后马鞍山村的农业生产发展起来,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一直是付春彪的愿望。在这之前,他所有的人生经历仿佛都在为这个愿望铺陈蓄势。
付春彪早年主要从事跑运输、拉粮食的工作,走南闯北的生活让他头脑变得愈发灵活。那时,后马鞍山村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很低,全村只有两台马力较小的拖拉机,外加一台收割机。
2008 年,付春彪结束了漂泊闯荡的生活,回到村里担任村委会主任。面对农业生产困境,付春彪通过和村民谈心唠嗑儿、向先进村学习经验,觉得还是得走大型机械化生产的路子。
机遇很快出现在眼前。
2010 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付春彪认为,这对后马鞍山村来说是个转型的“风口”。当年8月,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组建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集资、土地入股等方式,自筹资金400 万元,对上争取600万元,购买了一批大型农机设备。付春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可现实很快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万事俱备,东风却不来,投资千万元的农机合作社竟然揽不到活儿!
付春彪(左)正在检修农机 (刘文付/摄)
原来,面对农机合作社这个新鲜事物,村民普遍持怀疑态度,都不太看好其发展前景——“投入那么大,能回本儿吗?”
再拖下去,投进去的钱都得“打水漂”。夜深人静,付春彪站在农机合作社的院子里,两米多高的农机具在月光下默默地陪伴着他。付春彪抚摸着农机具伫立良久,下了个决心。
“村民没信心很正常,那我们就先打个样儿。”第二天,付春彪动员村“两委”成员、党员带头将自家耕地交给合作社管理。
2011 年秋天,大型农机具规模化经营带来的效益给付春彪“长了脸”。往年到“上大冻”也不见得能忙完的秋收,在十几台“大铁牛”的帮助下,仅用半个月便全面告捷。大马力机械作业让村民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很多人开始转变态度。
土地规模经营的曙光到来了,但仍有人在徘徊犹豫——全村18 000 多亩地,需要先垫付土地承包费、土地流转费,总共需要800多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钱从哪儿来?风险谁担?
关键时刻,付春彪站了出来:“机械化种植必须要靠规模经营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咱们可以自筹一部分资金,剩下的找农村信用社贷款,就是‘拉饥荒’也要整,出了问题我负责!”
付春彪拼搏的汗水,溅起了“回头钱”的涟漪。2013 年,后马鞍山村便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此后粮食产量年年增加,很快便还清了贷款。如今,合作社已拥有各类农机具58 台套,加上外村土地,代耕面积达30 000 多亩,基本实现了全村农业生产机械化。
执着:不延长产业链不罢休
2011 年,付春彪当选为后马鞍山村党支部书记。履新后,付春彪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采取“统一定价入股、统一采购物资、统一种植作业、统一技术支持、统一设备生产”和“收益按户分红”的“五统一分”经营模式,建立完善“村集体+农机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
这套服务模式好在哪儿?付春彪给社员们上起了课:“‘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能让农机合作社的综合投入成本亩均降低30 元,亩均增收10%,单位产量、效益连年增加。”
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有效解放了村内劳动力,土地种植收益变成“副业”。村民们摩拳擦掌:“咱又得开始‘拼’啦!”
付春彪趁着新服务模式上马的热乎劲儿,积极组织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培训村内农户特色养殖、大型农机操作等实用技术,组织脱贫户在合作社内务工、选聘到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眼见着钱往兜里进,村民们干劲十足,一个赛一个地奔发展。
形势喜人,沿着现有模式继续干下去,致富指日可待。可付春彪却更换了“拼”的赛道——建烘干塔!
“啥?还要投资搞建设?”有人大为不解。
“咱村是没有烘干塔,可别的村有啊!”就连媳妇也劝他:“不整也好,操那个心干啥?”
“将来咱村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了,如果没有烘干设施,拉回家没几天就得发霉!”付春彪考虑得很清楚,“除了自己用,还可以给别的村提供烘干服务,创造更多效益!”
付春彪挨家做社员的工作,最终统一了意见。2014 年,农机合作社投资600 多万元,建成了一座日烘干1000 吨粮食的烘干塔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烘干塔落成后,正好赶上周边村屯粮食增产增收,除了为本村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外,还为其他村提供代烘干服务,每年可创造效益达200 万至300万元。
“过去,我靠种地每年才挣10 000 多元。如今,我每年土地发包费能收入24 000 多元,驾驶农机收入50 000 多元。我现在都搬到城里住楼房了。”村民李忠来高兴地说。
对于付春彪这股子“拼”劲儿,临江乡乡长李刚也深有感触。2019 年,为了申请大马力机械采购经营项目,付春彪跑了好几次相关部门,最终申请到200 多万元项目资金,顺利实现了农机换代,进一步提高了全村粮食产量和村民收益。
“我原来是一个挺好面儿的人,这些年为了争取上级支持,脸都变‘大’了!”付春彪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真情:把村民冷暖记心间
“谢谢你们,有了轮椅,我出门就更方便了。”2023 年4 月4 日,村民魏树清抚摸着付春彪送来的崭新轮椅,不住地道谢。
魏树清老人2022 年因病致残。付春彪一直很关心他的生活,得知魏树清急需轮椅,便积极帮其向嫩江市残联申请。
在魏树清家,付春彪还仔细看了看房前的斜坡,嘱咐魏树清说:“过几天村里要给村民安装栅栏,到你家打桩的时候,你告诉我一声,我让他们把这个坡好好修一下。”
付春彪常说:“只要我干一天村支书,就得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付春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2年6月,后马鞍山村突降暴雨。雨水顺着地势流入村西头的一条水沟,沟水瞬间暴涨,很快涌上路面,把村民养的羊都冲走了。
付春彪当时正在村委会忙活,看到水势上涨,心头一紧:“坏了,史永祥家正位于洪水流经的方向!”付春彪和一名正在村里工作的乡镇干部立即跳上一台大马力拖拉机,向史永祥家疾驰而去。
等付春彪赶到史永祥家时,洪水已经淹过了窗沿。付春彪赶紧蹚水进屋,把陷入困境的史永祥扶上了车。
类似这样帮扶、救人的事情还有很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付春彪的带动下,后马鞍山村全面推行“微”办公、上门服务和代办服务,村里的党员干部主动帮助村民领办代办证照审批、惠农补贴、缴费贷款等事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建立电商服务站,为群众免费提供代购、代收(寄)、暂存等服务,使村民生活更便捷。近三年来,全村党员干部共为村民解决各类大小问题200 多件,村里人都说:“付春彪就是一名共产党员该有的样子。”
……
付春彪不仅惦记着每一户村民,他心中对后马鞍山村发展蓝图的勾画也从未停歇,他的每一次真诚付出,都是为了让后马鞍山村共富的春天更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