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老林区的绿色故事
2023-09-18陈有勇
■ 陈有勇 丁 燕 等
“群山为砚水为墨,铺开兴安九尺阁。”孟夏时节,草木蔓发,万物并秀。小兴安岭林海起伏、郁郁葱葱。走进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置身于浩瀚林海,空气变得香甜,呼吸变得轻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感油然而生。
伊春的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小兴安岭纵贯全境,是一座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转的林业城市,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等美誉。
时光回溯,2016 年5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时指出,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
新青国家湿地公园 (图片由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大量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从伊春运往祖国各地,伊春为我国森林工业的奠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过量采伐,伊春陷入了资源危机,发展遇到困难。伊春市委书记隋洪波对调研组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重视国有林区转型发展,伊春步入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开启了绿色转型发展新征程。
伊春市林草局局长门广丰介绍说,2013 年以前,伊春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面积比例一度达到2:6:1:1,可开采林木仅为1/10,最严重时几乎无林可采。全面停止采伐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伊春考察以来,小兴安岭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伊春时,作出“让伊春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重要指示,为转型发展中的伊春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砍了多少树,就栽多少树,绝不欠大山的账”,林业老英雄马永顺从“多砍树”到“多栽树”的一生,浓缩了由征服大山到为大山披上绿装的伊春林业发展史;林业工人楷模张英善一双粗糙的大手和他几十年造林不止种下的100 多万棵树,折射出林区人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近年来,伊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219.36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46.40%。制定《伊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多形式多途径推动造绿增绿。
伊春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立各级林长2138 名,设置网格员6900 名。常态化开展“巡山清套清网”、“保护野生兴安杜鹃”等保护森林资源专项行动,健全“空天地”一体化林草湿资源管护体系,提升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水平,实现了连续19 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行走在伊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蓝天、白云、青山、小溪浑然一体,一棵棵笔直的红松直冲云霄,争相丈量着天空的高度。“整个公园内,树龄达到百年以上的树木就有几千株。”溪水林场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秦瑞亮自豪地说。红松是国家级珍稀保护树种,也是伊春小兴安岭的象征。世界上60%的红松分布在中国,而中国50%的红松集中在伊春。
“我们加大对红松、‘三大硬阔’(水曲柳、黄波罗、核桃楸)等珍贵树种的培育,积极推广红松轻基质育苗和嫁接促进结实等技术,大力培育红松良种苗,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新造林中红松及‘三大硬阔’栽植比例达到91%以上。”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森林生态建设部副部长王立新介绍。
目前,伊春林区经营总面积399.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334.8 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已由停伐前的2.6 亿立方米增加到了3.8 亿立方米。停伐10 年来,伊春市的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1000 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3.8%。小兴安岭间,绿意越来越浓。
林区不伐木,林下找出路。伊春林区人从林木经济转向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变“采山”为“种山”,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文旅康养、特色种养、森林食药等融合发展新业态,红松果林、食用菌、小浆果、森林猪、湖羊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伊春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等产业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2022 年,伊春市接待游客1012.4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10.8%。
7 年来,伊春市确立了“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67万公顷,覆盖率居全省前列,红松、云杉、黄菠萝等针阔叶树种遍布峰峦山谷,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等珍稀禽鸟鸣唱山水之间,梅花鹿、紫貂等珍稀野生动物栖居密林深处,消失几十年的野生东北虎重现山林……伊春林区人的生活,一天甜过一天,就像小兴安岭的绿,悠远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