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机理及实践路径

2023-09-18栾林金宏卓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

栾林 金宏卓

[摘  要]中拉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拉关系的双边平台和实践路径。中国与拉美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有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共同梦想。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与“拉美梦”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愿同拉美人民携手并进,通过打造利益、价值、责任、发展共同体的方式,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正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增强中拉政治互信、加强中拉人文交流、开展网络安全合作等实践路径,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共创中拉关系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中拉命运共同体;历史必然;构建机理;实践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2426(2023)08-0010-08

[收稿日期]2023-07-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问题研究”(18BKS120),主持人栾林;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世界历史的当代贡献”(L18BLW023),主持人栾林。

[作者简介]栾   林(1982— ),男,辽宁鞍山人,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金宏卓(1997— ),女,辽宁铁岭人,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1]62。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十年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化、实践路径不断拓宽,遍地开花的合作项目让世界看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与“共荣、共赢”的中国之心,也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命运共同体自2014年提出至今,已经为拉美国家和拉美人民带去了不计其数的合作项目和发展机遇,中拉合作日益密切、成果喜人,中拉人民的心也越来越近。

一、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2]27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不同国家之间利益交融,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联系愈加紧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各国应深化国际合作,让全球化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和每一个人。

习近平总书记于世界历史发展浪潮中,发出与世界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倡议,希望各国可以携起手来,团结一心,在追求利益、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兼顾他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能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还需要通过构建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来共同实现。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和平台,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构建顺应了全球化发展、中拉关系不断深化的历史趋势,同时是中拉利益日益交融、全球治理不断完善的必然选择。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成功构建,将中国的机遇变为世界的机遇,以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许。

首先,中拉是命运紧密相连、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也充满了矛盾,贫富差距、南北矛盾、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大国竞争与国际博弈等一系列问题,削弱了包括拉美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贸往来和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国际事务中“失声”,这不仅影响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了不稳定因素。随着中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中拉在各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合则强,孤则弱”,在如今充满未知挑战的国际环境中,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符合历史发展的时代趋势,同时也是应对全球性问题、强化发展中国家声音的必然选择。

其次,中拉是维护国际秩序、开展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趋势已经形成,国际形势逐渐缓和,动荡不安的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趋势发展。世界需要多种声音,开展全球治理也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拉美作为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伙伴,其声音需要出现在国际事务中,其权益需要得到尊重与维护。中国与拉美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发出了共同的声音:中拉均反对大国滥用霸权,支持通过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拉愿通过制定公平正义的国际规则,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完善发展;中拉都主张通过加强联合国等多边组织的作用,增加国家之间平等交流,增强自身话语权。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革新世界治理格局、为开展全球治理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拉美力量。

最后,中拉是有着相似历史背景、共同诉求的发展伙伴。“共同的梦想和共同的追求,将中拉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共创中拉关系的美好未来”[3]15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团结协作、发展振兴的拉美梦相互辉映,相同的梦想使中拉人民能够在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理解对方诉求。中拉同为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都曾饱受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欺凌,都面临着发展振兴的艰巨任务。相似的历史境遇与相近的发展阶段使得中拉能够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进程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符合中拉的共同需要。

二、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机理

中拉命运共同体遵循了共商共治共享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通,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新举措、新方案。2014年,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拉命运共同体,至今已有9年的时间,其内涵在习近平主席对拉美的数次访问中、在政治互信和中拉交往程度的不断加深中逐渐丰富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2015年,中拉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拉进入了整体合作和双边合作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合作新阶段。2016年,习近平主席第三次访问拉美,在秘鲁国会演讲中,他将中拉关系比作“命运共同体之船”,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推动发展战略对接、推进合作换挡加速、实现合作成果共享的四点建议,倡议中拉双方在实现“中国梦”与“拉美梦”的道路上结伴同行,推动中拉全面伙伴关系向着更高水平发展。独立自主、发展振兴的共同梦想将中国人民与拉美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中拉人民应携手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如今,中拉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也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有机统一。

(一)中拉是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随着商品、资金、信息、人才的高度流动,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3]271。全球化趋势对社会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世界各国不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互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且在安全、文化、生态等领域也存在着共同利益。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交织,共生共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选择。”[4]貿易保护主义、零和博弈、单边主义只会阻碍世界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百害无一利,唯有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持续推动贸易开放和深化国家之间的合作,才能使世界经济愈加开放,愈加普惠。随着货币、商品、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跨国跨地区流动,世界各个国家的利益逐渐交织在一起,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础。中拉在进出口贸易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拉在项目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逐步拓宽。2000—2020年,中国在拉美投资额增加了25倍。2020年初,世界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各国经济遭到严峻挑战。在如此严重的世纪疫情形势下,拉美地区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大幅度下降,但与中国的贸易额却不降反增。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拉贸易创造历史新高,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4800亿美元。中国仍旧是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双方贸易额保持逐年高速增长。中拉贸易能够实现经济复苏、经贸关系不断深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拉在经济贸易上互补性强。中拉在贸易上的高度互补性为实现中拉互利共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体现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主席指出,“工商界是促进中拉务实合作的生力军……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5]。中拉经贸具有较为强劲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双刚”,即“拉美的大宗商品和农产品是中国的‘刚需,而中国市场对于拉美国家来说是‘刚供”[6]。以农产品为例,中国虽然拥有世界7%的可耕种土地面积,且年产粮量稳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农业结构不平衡,大豆等农作物的耕种面积和产量不足,难以满足我国庞大人口基数的需求。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其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颇受青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中拉在农产品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拉贸易的互补性不仅体现在农产品方面,也体现在石油、水果、矿产品和水产品等方面。虽然世界经济在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侵蚀下遭受冲击,但是中拉贸易稳中向好,甚至超越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贸易水平,中拉关系得到了深化发展,中拉在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同时,也构建起命运共同体。

(二)中拉是拥有共同诉求的价值共同体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的演讲中强调:“团结协作、发展振兴是拉美人民薪火相传的梦想。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拉双方要勇于追梦、共同圆梦。”[7]中拉都有悠久且辉煌的古代文明和相似的历史背景。中拉人民都曾长期遭受外来势力的压迫与剥削,都曾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领土完整而英勇反抗。从玻利瓦尔带领南美人民拉开独立运动的大幕至今几百年来,拉美人民始终在期盼着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没有侵略与压迫的新大陆,然而这一美好愿景并没有实现。一直以来,美国打着“好邻居”的幌子实施霸权行径,掠夺拉美的土地和资源,利用垄断资本对拉美实施经济剥削和掠夺,使其成为美国的后院,沦为美国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时至21世纪,拉美仍难以争取到梦寐以求的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美国打着“普世价值”的虚伪旗号,不断干涉、打压、挑拨拉美国家。拉美人民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公正平等,而不是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中国与拉美国家都经历过饱受欺凌的历史,这使拉美各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在追求解放和发展的道路上能够相互理解,形成相同的希冀,同心协力建立一个没有歧视和霸权,能够实现真正公允、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它将国家、民族、人民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观。“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绝不落下任何一个人,力争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是具有包容性的梦,是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与拉美人民几百年来一直追寻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一脉相承,这使中拉能够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同行。过往西方国家强势介入他国的霸道行径,使拉美人民对外来资本带有天然的不信任感,而中国领导人数次访问拉美,以诚相待,使拉美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的诚意与尊重。中国以开放包容、真诚尊重的姿态将拉美拥入共谋发展、共享发展的中拉共同体。中拉的共同愿景使“中国梦”与“拉美梦”紧密相连,使中国人民与拉美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中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和平希冀,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诉求,为塑造中拉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价值基础。

(三)中拉是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作视频致辞中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拉共体已经成为全球南南合作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为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8]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拉美在国际多边组织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有33个拉美国家,并且拉美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拥有2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中拥有10个席位,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拥有8个席位。[9]智利和墨西哥还作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投票反对美国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拉美在国际多边组织中占据重要位置,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重构全球秩序、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关系逐步构建,发展中国家通过南南合作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在增强自身实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持续推动着国际秩序加速重构,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如今,在众多国际性议题上,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不断增强,世界更加愿意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与诉求。中拉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有着相似的诉求和共同的主张,双方均主张加强联合国等多边组织的作用;主张无论国家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独立自主,反对插手别国内政,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横加干涉;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化解矛盾。中拉正携手打造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面对动荡的国际局势,中拉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解决争议,反对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威胁主权和稳定的单边胁迫措施……面对失衡的国际格局,中拉倡导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韧性世界”[10]。

(四)中拉是全局联动的发展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中拉关系全面快速发展,得益于双方对世界发展潮流认知更加一致,对中拉关系发展前景信心更加坚定,对互为发展机遇共识更加清晰,对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愿望更加强烈。”[11]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与中国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同样肩负着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全面脱贫等发展任务。实现中拉共同发展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之一,中国作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者、构建者、倡导者,愿意同拉美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实现拉美人民的美好梦想,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中拉的共同机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实现中拉共同发展。多年来,中国协助拉美发展,涉及工业、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帮助拉美克服了研发能力较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难题,协助拉美摆脱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困境。中拉合作不仅体现在经贸与科技领域,还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在习近平主席的推动下,中国已设立200亿美元的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用于解决拉美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匮乏、项目资金短缺等问题,支持拉美发展能源、公路、通信等基础领域,提升拉美对矿产、能源、土地、林业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开发能力,帮助拉美走上现代化道路。随着中拉关系的不断深入,中拉已经实现了双向维度的经贸合作和共同发展。2021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协商制定了《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这是一个几乎覆盖全领域的中拉合作行动计划。中拉的合作已经拓展至政治、社会、人文、国际协作、安全、农业、科技创新、工业、信息技术、航天、能源资源、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中拉利益日益融合,中国的发展为拉美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遇、增长空间和市场机遇。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借助构建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惠及拉美人民。

三、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拉经济互利共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二篇中强调,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2]122。近年来,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给予拉美的发展机遇也随之增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和实践路径。2017年,巴拿马作为拉美国家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之后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意识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共享性的全球共赢合作平台,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不但不会丧失本国的经济独立性,还可以借用中国的人才、技术、市场来发展自身。中国在助力拉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拉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为中拉关系注入了新动力,双方实现了共赢。如今,已有超过半数的拉美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拉美已经成为构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的构建必然会为拉美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中拉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迈上新台阶。

(二)增强政治互信,加强中拉全球治理合作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拉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在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战略互信不断增强。”[13]政治互信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加深中拉伙伴关系的必要前提。首先要强化身份认同。中拉合作虽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战略合作格局,但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拉美的一些学者对中拉命运共同体持有悲观的态度,认为中国与拉美的合作并不是“南南合作”,而是呈现出“南北合作”的特征,这显然是误判。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拉合作本质上是南南合作,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为特质,以共同发展为目标,顺应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符合地区国家共同利益。”[14]中拉应强化身份互认,破除认知误区。中国虽然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次要以全球治理为契机,利用国际多边组织平台,加强中拉合作和政策沟通。开展全球治理合作,相互尊重、全球参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努力拓宽中拉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领域。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演变加速,大国间竞争加剧,全球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意识形态侵蚀、全球治理混乱失序等问题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加剧了全球治理无序状态。世界经济發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与稳定的国际秩序,中拉作为国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治理体系结构失衡、国际秩序遭到破坏等问题上,不应各扫门前雪,必须积极合作和协商交流,共同处理问题,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三)加强人文交流,实现中拉文化互学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15]316。中国在大力发展自身硬实力的同时,也需要同步发展文化软实力,在信息化的时代格局下,中国要想改变西方媒体构建的中国形象,必须主动发声,利用社交网络与世界建立更多联结,从“他塑”转向“自塑”,中国不仅要让国际社会听得见、听得清中国声音,还要听得懂、听得好中国故事。人文交流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争取国际话语权的有利渠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包容性,能够增强国家之间的信任感和认同度。

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随着中拉合作不断深化,双方需要进一步在价值观、文化观等方面加强认同。加强中拉人文交流,能让拉美人民了解更加真实的中国,也能让中国人民看到拉美的发展面貌。只有真正地把不同国家的人民和文化相互联系起来,人文交流才有意义。人文交流可以使中拉人民在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增加对他国文化的了解,消除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误解与偏见,帮助中拉人民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去接纳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拉领导人会晤中,首次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同时提出了要构建“五位一体”新格局,其中就包括“人文上互学互鉴”。在中拉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的《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中,专门制定了关于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脱贫、文化、艺术、高校、智库、新闻媒体、地方和民间交往等多领域的社会人文合作,足以彰显中国对加强中拉人文交流的重视程度。

深化中拉人文交流合作,应拓宽中拉人文交流合作范围,丰富中拉人文交流形式,既要扩大交流规模,增加留学生与青年培训名额,合作办学,举办人文交流研讨会,开展艺术家、艺术团交流互鉴活动等;也要推动中国和拉共体国家互设文化中心,支持跨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文化月”“巴西文化月”等文化交流项目的巨大影响力,扩大中拉民间交流,助燃中拉人民“文化热”;还要改变宣传模式,利用互联网及具有公信力的媒体,通过网络视听、节目互播、联合制作等方式向拉美人民更有效地传递中国声音,不仅要让民众听得见,还要听得懂、传得开,实现中拉人文的有效交流和融通,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四)开展网络安全合作,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16]493。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相互融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進步,与此同时,网络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匿名性等特点,也使网络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远超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这为全球安全带来了新隐患与新挑战。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7]如今,全球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事件层出不穷,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影响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利益,甚至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几乎每个地区和国家都会因遭受网络攻击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问题的同时,也使世界各国看到了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和市场机遇。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将数字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创新之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之后,中国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多年来,数字丝绸之路的作用逐渐凸显,且成效显著。“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人文交流,消除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增加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拉虽然在地理位置上距离遥远,隔洋相望,但是依托于互联网形成的“数字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发展中拉经贸关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又一重要路径。近年来,中拉数字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数字丝绸之路”不仅为中拉经贸合作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平台,而且使中拉科技、文化交流更加顺畅高效。“数字丝绸之路”的构建使拉美国家在数字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弥合“数字鸿沟”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目前,网络安全问题是中拉在构建命运共同体和“数字丝绸之路”过程中需要共同应对的一大难题。中拉同属网络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空间领域面临着相同的处境与难题,其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首先,中拉要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对话合作。虽然中拉在网络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但双方都主张实行必要的网络监管,强调国家的网络主权,认为网络安全问题对国家主权和安全带来的威胁愈发凸显。中拉应在治理模式、治理机制等问题上加强沟通,求同存异,互学互鉴,在双方最大共识的基础之上,有效开展中拉网络安全合作。其次,中拉要加强互利合作,推动中拉相关专家与人才团队在数字基建、通信设备、5G、人工智能、互联网+及其他领域开展合作,探讨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拉美国家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缺少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导致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不足,中国正不断加大对拉美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动拉美国家互联互通建设新规划格局的形成,而且有利于中拉经贸发展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总结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继续守望相助、携手共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8]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处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加的时代。面对全人类共同难题,中国给出的科学方案是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提升中拉的国际地位,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案。作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典范,中拉在治国理政、国际事务等诸多方面拥有共同的发展理念和语言。事实已经证明,中拉关系发展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既符合中拉的共同利益,也为增强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和拉美友谊不断深化,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必将承载着中拉人民的美好愿景,更好地造福中拉人民,共创中拉关系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习近平.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7-09-06(3).

[5]习近平向第十五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发表书面致辞[N].人民日报,2022-12-15(1).

[6]“拉中贸易具备充足韧性应对挑战”[N].人民日报,2020-05-07(17).

[7]习近平在巴西国会的演讲: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N].人民日报,2014-07-18(1).

[8]习近平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作视频致辞[N].人民日报,2023-01-26(1).

[9]贺双荣.全球治理:拉美的作用及中拉互动的政治基础[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10.

[10]龚云,贺钦.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拉美的实践与拓展[J].拉丁美洲研究,2022(6):2-15+154.

[11]习近平: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5-01-09(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3]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N].人民日报,2013-06-01(1).

[14]习近平同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22-11-26(1).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李冬梅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