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合德育的策略探究

2023-09-18景晓英

考试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融合

景晓英

摘 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学科教学融合德育是重中之重。但是,小学音乐课堂融合德育效果不佳,存在教师意识不强、德育方式单一、德育评价片面问题。小学生处于接受德育的黄金时期,其思维认知与行为逻辑的形成会直接受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外部的教育环境影响,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极为发达和普及的当代社会,学生接收到不良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些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此,教师应当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重视音乐学科的育人性,增强育人意识,丰富育人方式,全面育人评价,促使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文章对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融合德育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学科育人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探究相应的德育融合策略,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实现音乐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3-0145-05

音乐教育与德育均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最终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语言,对人们生活和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心理层面,通常是借由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引导来达成安抚人们心灵与培养人们艺术情操的效果。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萌芽阶段,也是音乐学科教化功能得以实现的最佳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展开的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民族教育和审美教育往往都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融合便于实现音乐学科的教化功能,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认识德育的重要性,以日常教学为依托,探索融合德育的方法,以促进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 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融合德育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师德育意识不强

近些年,教育部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地将立德树人确立为当前各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与核心目标。学校在政府与相关教育部门的引导下,为贯彻素质教育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而专门设置品德教育课程,以此来落实学科德育任务。德育在成为一门专门的育人学科后也拥有了相应的教材和对应教师,且正逐渐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也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但在随着德育的一步步深化,其中的一些不足也慢慢地暴露出来。例如,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的小学音乐课程就缺乏贯彻德育的意识和机会,在错误认知的指引下,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片面地将德育划分到班主任或德育教师的工作范围中,认为将德育不属于音乐课堂,因此很少深入探索融合德育的方法,使得小学音乐课堂上缺少德育踪迹,学生很难在音乐学习中接受德育的熏陶。久而久之,小学音乐课堂陷入了缺失德育的窘境。

(二)小学音乐课堂融合德育方式单一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小学音乐教师过度重视教学形式,忽视教学体验,继而采用单一的方式融合德育,即知识灌输式的单向讲授,这就又陷入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怪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的德育参与度远不及美育参与度。长此以往,音乐课堂融合德育的方式就会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变得更加模式化,单一的教学内容和固化的教学方式消磨着学生的学习耐心,更有抓不到德育与音乐融合要领的学生将音乐课上成了品德课,本末倒置,反而使得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置变成了无用功。同时,学生在被动接受德育内容时很少产生共情心理,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围绕教师所讲授的德育示例展开深入探究与发散性思考,而这种只停留在表层的教育方式无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认知,更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排斥、逃避音乐课的心理,最终致使音乐课堂教学无以为继。

(三)小学音乐课堂德育评价片面

有效的德育评价具有激励、促进作用,无效的德育评价只会使教学陷入怪圈,不仅阻碍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还可能阻碍课程教学的发展。总结当前小学音乐课上课堂教学活动与德育融合的实践来看,可以说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都缺少对德育评价的正确认知和深度研究,没有将德育评价与德育结合起来看的意识,自然也就很少在音乐课堂上的德育中融入德育评价,或是说只是单纯地将德育评价看作是学校布置的一项教育任务,忽视自己的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选用与课程评价一样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来机械地总结、点评学生的发展情况,这种评价方式没有顾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真实学习心理,容易导致最后得出的德育评价呈现片面化的特质,具体的表现就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很少听到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学生容易丧失学习自信心,不敢主动展示自我,这不但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还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成长。

二、 小学音乐课堂融合德育的措施

(一)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较强的德育意识的作用下,音乐教师自然而然地会开始主动探索更好地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方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就明确强调了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而德育意识正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学校作为德育活动开展的第一主体,尤其需要对身处德育第一线的教师做好德育培训工作,从意识和能力这两个层面上推进小学教师德育教学水平和德育融合水平的提升,而小学音乐教师作为直接与学生对接的德育第一责任人,在师德师风建设的构成中更要狠下功夫,自觉自愿地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与学习来促进自身德育意识的不断提升。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剖析,結合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来挖掘在其中渗透德育内容的可能性,或者说综合新课标中给出的德育参考建议与参考资源来对当前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先找问题,再解决问题,由此端正态度,提升个人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解读音乐教材,从教材中选用的那些乐曲和歌曲入手,结合一些课外的补充性材料来对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挖掘与开发,感受音乐教材的育人价值,增强音乐学科育人重视程度。再如,小学音乐教师要分析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明确小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和表现出来的发展特点,在多方的对比与总结过后真正把握德育之于学生的影响,由此高度重视德育。最后,通过在剖析新课标、解读音乐教材、了解学生发展需求这三个方面的努力,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切实地认知德育的重要性,从而主动且积极地增强自身德育意识,继而在音乐课堂上更好地融合德育内容。

(二)丰富小学音乐课堂融合德育的方式

1. 应用情境教学法,融合德育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手段地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积极地学习情感倾向,发展心理机能的教学方法。从德育的视角来看,有效的教学情境其实也是德育的承载,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能够受到德育的无形熏陶,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内心种下一颗德育的种子,以待之后的“浇水灌溉”能让其发芽,进而茁壮成长。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应结合音乐教学内容,从内容出发挖掘音乐背后的德育资源,以音乐情绪和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为基础,应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现实生活元素来创设具有育人性的教学场景,完成外部德育环境的搭建。

例如,《小拜年》是根据湖南花鼓戏音乐改编的一首徵调式歌曲,旋律欢快、热烈,描绘出了敲锣打鼓,喜气洋洋的春节场景。从歌曲的创作背景与创作目的展开分析,教师可以先从春节入手来探索在这之中渗透德育内容的可能性,春节本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再现,更是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至今依然保留的传统民俗,其中承载着人们世世代代的美好期许与祝愿。而学生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对春节时的一些传统习俗也有所了解,这种亲身的体会很容易让他们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据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先搜集本地的春节习俗,然后把搜集到的一些图片素材、音频素材和视频素材结合到一起制作成课件,并将《小拜年》作为背景音乐。在正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迁移生活认知,感受春节场景,帮助学生重温和深度体会春节习俗的魅力,以此来建立文化自信。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学唱《小拜年》,结合旋律与歌词来强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知,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 应用角色扮演法,融合德育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各种角色,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建立多元认知的教学方法。从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大都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在此阶段,他们开始分析事物,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直接感知,从而建立对事物更深层、更准确的认知。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在扮演角色前就需要先分析人物的一言一行,抓住每一个小细节来在脑海中构建更加完整的人物画像,同时感知其美好的精神品质,以便能够在扮演角色时保持角色人设的统一,而这种对人物角色进行的事无巨细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滋养,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将德育内容融入音乐教学课堂中时就应当适当使用角色扮演法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验,进而建立良好认知。

例如,《游子吟》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的古诗改编的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歌词沿用了孟郊的诗词原文,旋律则优美抒情,委婉动听,词与曲的配合相得益彰,描绘了母亲为即将远游的儿子缝衣的画面,也彰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表露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恩。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学《游子吟》这首歌曲时首先需要明确在此前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诗词语言和诗词情感部分的内容,也通过诵读、背诵、默写等形式对这首古诗的基本结构拥有了比较准确的认知,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诗中主要表达的母与子之间的深厚情感都是拥有基础认知的。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直接鼓励学生迁移学习认知,结合诗词内容来分小组扮演角色,展现动人的故事场景。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音乐场景中,学生可以直观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年迈的母亲坐在灯下眯着眼睛为儿子缝补衣服,儿子坐在母亲的身边,凑近灯光,默默读书,心里期盼着能早早地结束游子生涯,和母亲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一些简短的台词,而音乐声通常会在最后一句台词刚落下时缓缓响起,带领学生一同进入一个名为“爱”的幻境,勾起学生对母亲的爱护与感恩之心。如此,学生便可以再次理解歌曲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亲情,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会情况,带领他们学唱这首歌,借由歌曲来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让学生反复体会母爱的伟大,从而形成感恩父母的意识。

3. 应用榜样示范法,融合德育

榜样示范法是指借助榜样人物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卓越的成就等熏陶學生,促使其发展思想、情感、行为的德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能够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实际上榜样示范法也是素质教育体系下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受到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普遍都具有向师性和竞争意识,会主动向教师或其他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学习,顺其自然地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合理应用榜样示范法,选取班级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同时以身作则,明确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特质,践行良好行为,在言行举止等各个层面对学生提供引导和熏陶,无形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自我约束意识。实际上,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客观存在且不可忽视的,而学生的榜样作用除了能够带动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还能够对学生自己产生约束作用,让他们知道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会受到他人赞赏和推崇的,无形之中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进行音乐课堂管理时,教师可以身先垂范,在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制订班级与课堂上的各项行为准则以后带头将其落实,除了主动遵守约定好的各项规则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还要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监督其他人的言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进而深化学生对班级守则的认知,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提供行动上的助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教会学生如何遵守规则,如班级规则中通常都会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做到不迟到,音乐教师每次上课时提前两三分钟到达教室做教学准备工作,小学生对教师通常都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当教师都能做到提前到教室了,学生也就不会形成“迟到也没关系”的意识,随着“迟到是一个错误行为”这一认知在学生内心不断强化,迟到的现象自然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而这一习惯养成的过程实际上还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规则并学会遵守班级中的其他规则,进而达到增强学生规则意识的效果。

还如,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表现良好,教师应当用赏识的目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肯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也是德育与日常课程教学融合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德育所追求的对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的培养实际上体现在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小学生都期待被关注和被表扬,适当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够为他们提供学习与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有必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地发现他们的良好表现并给予恰当的反馈,在公共环境下对学生的赞赏和表扬更容易将他们树立为榜样,同时给予其他学生暗示,让他们明确得到赞赏与表扬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甚至于人人都可以做到,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具体而言,有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会帮助其他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如教不会使用乐器的同学如何使用这种乐器,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无私奉献、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与精神大加赞赏,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三)落实小学音乐课堂多样化德育评价

事实上,小学生对音乐教师是有着绝对信任感的,而这也就意味着音乐教师给出的德育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行塑造结果。基于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就绝对不能行一家之言,只凭借某一种行为或者某一段时间的表现就单向、片面地给学生下定义。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发展的不完善让小学生很难完整地将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表达出来,哪怕是受了委屈也很难说明白,因此这种过于肯定的评价就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他们有效成长。在这方面,教师最正确的做法是以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为抓手,从单一主体评价转向多元主体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实现德育评价多样性,落实德育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助推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同时,给予每一个学生关注,全面且持续地关注学生在课上课下的整体学习表现与行为表现,善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来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以此来为学生建立自信心。比如,原本默默无闻的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那么不管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对这种勇气和精神加以表扬,赞赏他主动回答问题的行为,使其建立满足感,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欲望。这种随堂的肯定与表扬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内容,能够对整体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法实施音乐教学,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而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互相观察,了解彼此的合作学习表现。在一个阶段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客观、公正地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来接受其他人的评价。这个过程中,被表扬的组员既可以了解自身的优点,建立自信心,还可以主动参与后续的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地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其他组员可以将被表扬的组员作为学习的榜样,自觉端正态度,主动向榜样学习,查漏补缺,践行良好行为。此外,有效的生生互评,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彼此、赏识彼此,提升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融合德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从而实现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推动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在融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德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方式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以音乐课堂为依托,合理使用多樣的方法渗透德育和德育评价,促使学生积极体验各类活动,掌握音乐所学,形成良好道德认知,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基于以上教学措施,逐步融合德育,有助于音乐课堂的育人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菁.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与德育有机融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8):163-166.

[2]赵丽.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探索[J].宁夏教育,2022(11):21-22.

[3]杨朝惠.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践对策[J].考试周刊,2022(35):109-112.

[4]张燕.德育工作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路径[J].智力,2022(18):122-126.

[5]陈皆名.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音乐德育教学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2(16):49-51.

[6]杨宇琴.音乐课堂开放德育之花:新课标视角下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策略[J].新教育,2023(11):110-111.

[7]庄少芹.小学音乐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191-193.

[8]柴立红.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措施[J].智力,2022(16):139-14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德育融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