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2023-09-17何梅
何梅
摘 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语文教学方式应进行变革,语文学科新的育人使命是从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单元《家乡文化调查研究》为例,对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并从中进行总结反思,重点讨论如何切实有效地转变教育方式,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家乡文化调查研究,一方面,这相较之前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创新性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语文教师最不容易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第一,传统课堂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机械地读书识字,不懂得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及语文能力的实践性,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合作探究中自然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讲台上高高在上的“先生”,与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和体验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第二,探究性教学是教育全面改革的实践方式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家乡文化调查研究》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一是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化生活,在小组合作、确立研究的文化现象并对其进行实地的调查访问、编写访谈提纲、开展访谈、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以及对家乡文化建设提出建议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运用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文字撰写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锻炼;二是学生在参与家乡文化生活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掘和思考如何以自己的视野提出倡议和建议、立足点是什么等现实问题,这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有益的。
第三,让学生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要求学生从中挖掘各类文化并进行学习,将其整合为调查报告,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契机。这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为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明课标,知任务
首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建议: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有18个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是一个独立的任务群,也是一个需要与其他任务群进行统整的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其文化自信。在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调查研究》的教学中,有三个学习任务:一是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二是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呈现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反思;三是通过撰写倡议书或建议书,共建传承,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其次,按照课标、学习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参与当代文化的行为有以下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交流传播,参与当代文化的信息交互,但是单纯的交流传播不够,还需要对所处生活中遇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并做出独立的评价。第二个层面,《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走进家乡文化生活,关注家乡文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交流、传播、剖析及评价,最终形成文化自信。
最后,学生在家乡文化调查研究的实践中,一是聚焦家乡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在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及记录调查内容的过程中,完成调查报告;二是就如何传播中国当代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通过各种传媒的关注和发酵,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高广大中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理思路,定计划
教师在明确了课标内容及要求后,就需要整理教学思路,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并逐步实施。
1. 思路方法探究
第一,教师在开展家乡文化调查研究指导前,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便要求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缺点是学生在没有经过足够思考的前提下,给出的答案不够全面,经常会遗漏许多细节;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学生喜欢教师快问快答的方式,但有些学生要在深思熟虑之后才能给出自己的答案。因此,教师应该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便于学生自主分析。
第二,根据所确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思路,选择单元课文,作為教学活动的推手。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三类学习活动贯穿单元教学过程,并充分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号,推送与学习目标要求相关的文章,创设社会生活环境。
第三,在实践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小组拟定研究任务清单及人员分工;(3)小组分别汇报;(4)教师进行调查前的指导;(5)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总结、反思;(6)学生进行终期研究汇报;(7)教师进行指导及评价;(8)小组之间完成互评;(9)评价中期成果;(10)期末进行班与班之间的PK展示;(11)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互评;(12)进行期末网络推送;(13)完成期末测评。
第四,探究式学习模式是将探讨作为先导型的教学方式,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在确保课堂秩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充分赋予学生自主交流权,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教师巧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一是能使学生确立主体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二是通过教授家乡文化的调查研究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可帮助学生形成参与当代文化的意识。
第五,教师应带领学生一同梳理家乡文化生活调查与研究实践活动的几点行动结合:一是调查访问和书面学习结合;二是实践和阅读学习结合;三是现状调查和比较研究的结合;四是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
2. 教学计划探究
第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设计的家乡文化调查研究访谈的设计思路进行问题指导,选取恰当的切入点,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梳理与探究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随着新课程的施行及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新课改理念融入新教材的教学,注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明白如何获得知识点,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魅力,使其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在此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第三,在指导学生了解调查研究的方法后,教师一是要整合更多与任务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综合分析,对依托家乡文化调查研究发现的各项问题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自己的建议和撰写研究报告,从而透视出研究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了解传承家乡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要通过整合后的访谈资料,不断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认真梳理并持续优化综合语文实践活动流程,完成本单元的核心任务,达成总体的核心素养目标。
第四,教师要带领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以是学生自定的成果类型,也可以是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成果类型。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就是评价、反思及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提前根据不同的学习成果设计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方案,让学生根据表现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反思、修改和完善。
第五,学生应整理归纳自己在调查后获得的文化生活感悟,并形成资料,最终传播出去,让其他人都能关注这种文化现象、主动了解,并且受到其积极影响。
(三)勤总结,重评价
首先,总结和评价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总结伴随着评价,评价也是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一,总结并非在活动完全结束之后才进行,而是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每一次学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都需要在班上进行展示。每次展示的环节,全班学生都要认真听取,结束后小组要进行总结,反思不足,包括小组合作分工的合理性、设计采访提纲的针对性、采访时具体的语言表现力、撰写调查报告的完整性、后期对家乡文化建议的有效性等方面。其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主要分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在每个阶段的活动结束,以及小组自评后,其他组成员都要参与评价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学习评价,主要谈别组表现突出的点,以供学习和参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最后班级成果展示PK过程中,将设计评价表发放到各小组成员手中,评价表中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一是选出所有汇报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组,并进行理由阐述及打分;二是今天汇报的所有小组,收获了以前所不了解的家乡文化知识;你认为你在你的小组中所要传递的家乡文化是什么?三是今天的展示目标达成了吗?看完大家的展示后,发现的不足之处是什么?请简述。”
最后,通过统计结果,评选出表现最佳的调查小组。一方面,要求教师一是要制作“家乡文化调查研究”的调查简报,在学校官方网站上进行成果展示;二是要制作宣传展板,对每个小组的调查情况进行展板宣传;三是要在任务活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奠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体验当代文化的这个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亲自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制作PPT、视频短片以及利用能够进行文化传播的媒体或媒介,便于文化现象和文化生活得以真正传播。
三、结语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常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探究式教学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得到真正实施,需要教师形成开放的教学观,即大语文教学观,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积极求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锻炼其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柏萍.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2020(18):29-30.
[2]蔡可. 避免泛化活動,夯实语文基础——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J]. 语文教学通讯,2021(31):16-20.
[3]朱再枝,何章宝.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当代文化参与”实践探究——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19(24):20-25.
[4]张小兵. 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J]. 新课程导学,2020(15):65.
[5]张莉.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20(28):56-57.
[6]赵存江. 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J]. 问答与导学,2019(36):31-32.
[7]聂凤岐. 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7):97.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