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构建研究

2023-09-17吴玉婵祁琦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吴玉婵 祁琦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优化高等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创新性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高校、政府、社会、企业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效对接,构建具有生态性、价值性和开放性的教育链,以确保人才培养成效充分体现出来。本文在概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创新创业教育链构建面临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子链的具体构建,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提高高等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育链

项目名称:榆林学院2021年辅导员思想政治研究专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榆林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507/FDY-2021-06)。

我国高校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自萌芽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从高校层面自行探索,到国家层面大力支持,社会层面积极融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逐步成型,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链构建还不够完善,各个要素的价值效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无法对创新创业教育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链的认识

1.教育链的概念

教育链是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以教育活动为核心,以公共区块链为运行载体,以生态链和价值链为融合形式的新型教育活动运行模式。教育链的运行,更加侧重于生态原则和经济规律的有机结合,强化系统性体系支撑,通过探寻不同教育活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要求,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教育链不是要素的线状结合,而是多元要素在明确彼此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网状结构整体,在实际运行中,各个要素发展和作用的实现,都是建立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基础上的。

2.创新创业教育链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链专门针对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组织管理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制度体系、革新教育方法、完善评估体系,形成各种要素全面耦合、人才培养效能不断提升的网状链式结构。创新创业教育链的形成,是由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自身特性所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既与高等教育体系有密切关系,又需要政府、社会层面的全方位支撑,还需明确学生及创业团队的主体地位。因此构建完善的教育链体系,必须坚持生态性、价值性和开放性原则,确保所有要素都纳入链式体系,并确保各自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创新创业教育链的基本构成

结合当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现状,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基本导向,教育链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组成部分:(1)管理链,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管理链,是确保各项教育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2)内容链,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是教育链构建的核心要求。(3)制度链,全面优化创新创业制度体系,确保各制度与各项教育活动之间形成有效对接,能够为各项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4)方法链,将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5)评估链,合理、全面的评估链可优化评估节点并实现与管理链、方法链的有效对接,能够深入分析教育活动开展中的问题,对管理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构建的认识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构建的必然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对高等教育传统体系的全面优化,是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因此在教育活动开展中,必须要实现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对应变革,推动教学活动高效运行。构建更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链,能基于系统视角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育方法,转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成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链的高水平构建,能够充分发挥各个节点效能,形成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朝向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方位突破,为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构建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的构建,既是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变革的现实要求,又是本身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来说,通过教育链的有效构建,能够更好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实现不同资源的耦合作用,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完善的资源支撑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是教育链的有效构建能够引导各个方面的教育工作者明确自身职责,准确定位自己在教育链中的节点位置,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模式不断优化,进而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为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再次是通过教育链的构建,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岗位,优化学生参与創新创业的形式,从根本上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构建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并不是简单地将各个主体和各种要素融合至同一链条上,而是要通过多层次关联形成网状结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因此在教育链构建过程中,应当坚持如下基本原则。首先,要坚持生态性原则,也就是要明确各个教育主体在创新创业环境体系中的位置和相互影响关系,确保各个主体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并避免对其他要素发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要坚持价值性原则,也就是教育链的运行要实现各个要素价值的发挥,能够为教育活动开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再次,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创新创业教育应将其他积极要素融合进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式空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朝向纵深化方向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构建面临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散乱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依然属于新生事物,学校仍在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基于教育活动本身特征而言,管理体系应当是以网状结构运行的,党团委、教务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社团组织、校企平台、创新创业指导办公室、后勤、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孵化机构及社会对应层面等,都应当明确自身责任,并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形成生态式的网状管理系统和有效的链接模式,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效能。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高校内部二级单位都处于纵向层级管理体系中,更加侧重于对上级部门负责,同一层级之间的横向沟通较为滞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运行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管理组织结构的散乱运行,还会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服务模式,导致服务运行实效明显滞后于现实需求。

2.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较为分散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环节,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教育活动开展中,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各个方面主体的有效融入,需要课程、平台、孵化机构及师资等各个方面资源的有效支撑,并基于网状生态链实现各个元素的连接,以此才提升人才培养成效。但是就当前实际运行情况而言,学校层面的资源建设重心主要集中于课程建设和师资力量供给等方面,孵化机构则是集中于场地设施供给和资金支持方面,政府层面的支持多是集中于政策引领和资金支持等方面。虽然各个方面的资源供给分配较明确,但也带来了各种资源之间的机械叠加问题,资源供给在教育链中的节点分布较为散乱,没有形成内在的逻辑结构,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明显不足。例如,当某个方面的资源供给薄弱、作用发挥不够显著时,其他方面的资源供给无法形成有效补充,由此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产生了负面影响。

3.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散乱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针对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改进,因此各项工作开展都应有对应的制度遵循,确保教育活动能够规范运行,并尽量减少不良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当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体系都没有建立起全面、规范、具有统领性作用的制度体系。各项制度都是依据职责权限由各个部门自行制订,分布在不同的职责领域中。例如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向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竞赛活动组织管理分布在团委、科技处、社团组织等各个方面,学籍学分管理和项目奖励等则是由教务部门负责,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协同的联动体系。而且多数部门制订管理制度时,多以指导性、监督性措施为主,在评估、反馈和改进方面相对滞后,致使政策实施缺乏良好的连贯性。随着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对利益的诉求不断提升,使得创新创业会更多地集中于短平快项目上,在制度体系构建滞后的情形下,必然导致风险防控难度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4.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应用落后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传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教育活动开展更加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方法应随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还比较落后,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师完成知识点讲解后,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内容,完成书面考核。单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认识存在偏差,严重缺乏动手能力,在真正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时,无法用正确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革新不足,还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丧失,不愿意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对个人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5.创新创业教育评估链缺失

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以完善的评估体系作为支撑,教师依托动态评估链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进行优化调整。但是在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评估链构建相对滞后,仍以期末考核等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部分院校尝试将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活动作为评估形式,但由于项目运行周期较长,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评估实际效益,使得多数评估方式无法有效应用,处于停滞状态。同时,在教育评估过程中,还存在评估结果分析不够深入、与其他教学环节联系不够密切等问题,没有切实体现出评估结果的导向作用。由此造成评估链与目标链、管理链和方法链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耦合关系,难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水平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的具体构建

1.优化组织模式构建管理链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我国创新型社会建设导向下,以高校为教育活动开展主体,以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由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参与实施的教育活动。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复杂化特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各个组织参与形式的优化,构建全面覆盖、能够推动运行实效的管理链。在管理链运行中,管理组织体系由原本科层结构向平台化组织形式转变,由原本的板结化管理方式向服务管理方向转变;依托平台组织理念导向,应实现各个管理部门权限的高度分散,推动组织层级向简化和扁平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优势,完善内部信息传导路径,实现多决策中心的合理分布。通过管理链的优化,有效改变创新创业教育以权利和量化利益为目标的弊端,而重视对学生个体的创新精神塑造、企业家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2.优化资源采集利用形式构建内容链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链是整体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人才培養成效最为关键的影响部分。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多门类、广覆盖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项目管理、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执行力和领导力培养、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心理学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管理实战、沟通技巧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创新创业教育链体系中,不同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将重点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余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自主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对应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构建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在内容采集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竞赛、会议、项目孵化等形式,采集教材无法覆盖到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再利用数据库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理,以数据库作为内容链构建的关键节点,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应用。

3.优化平台模块构建制度链

创新创业教育链的构建和有效运行,是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因此在制度体系建设时,需突破传统运行体系以部门职责和利益诉求为出发点的制度构建模式,搭建以信息化平台模块为主的制度链。对不同模块所涉及的部门制订对应的细化要求,明确部门之间的衔接要求。通过制度链的优化将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为教育服务模式,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将技能教育、素质培养与创新意识培养有效衔接。学校党委应当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链中居于领导地位,充分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配合等方式,强化教育资源整合,引导各个职能部门严格依照制度的规范要求开展活动,形成制度合力,为教育成效充分体现奠定良好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方面,应确保将制度贯彻至每项具体活动之中,并落实责任到人。通过资金和人才的高水平保障,强化人、财、物的有效整合,为教育制度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4.转换主体关系构建方法链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应用方式比较固化,各种方法之间相互隔离,成为限制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链时,应当全面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现各种方法的结合应用,构建适应学生成长特征的方法链。在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中,应结合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的有利契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微课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团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在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校园创新创业平台、社会孵化机构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真正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教育成效。

5.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评估链

坚持以新时期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评估链,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支撑条件。在构建评估链的过程中,应分解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合理确定不同指标权重,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在具体评估中,还需根据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向,对部分指标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更加完善的评估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清楚教育活动开展中的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在评估链构建和运行中,反馈和整改节点缺失是较为明显的问题。对于管理层面而言,应强化对问题反馈的重视程度,将反馈与整改节点与管理链、内容链有效对接,在出现对应问题时,及时查找原因,快速完成整改,以确保教育链体系构建的成效充分体现出来。

结  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求高校、企业、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都能更好地参与到教育体系中来,深层次挖掘自身在创新创业体系中应肩负的责任,在多方耦合条件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链,充分激发参与主体的潜能,实现各个层面的信息交互,以充分发挥教育成效,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元媛.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2(3):104-112.

[2]王志强.从“科层结构”走向“平台组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22(4):44-50.

[3]马永霞,孟尚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50所高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22(2):13-21.

[4]丁月华,张明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性治理[J].思想理论教育,2022(2):101-106.

[5]余烁.“校友+”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链的构建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2):124-125+128.

[6]桂海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2):212-215+229.

[7]楊婷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型生态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1(21):42-44.

[8]黄荣川.“互联网+”创客教育链式融合型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1(13):81-83+9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