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网络安全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2023-09-17何喜霞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3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证书网络安全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网络安全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安全在我国新基建领域的基础保障作用和引擎驱动地位显著提升,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能更好地满足对网络安全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教改的必然要求。

一、“1+X”证书制度概述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改革举措。所谓的“1”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取得的学历证书,是对学生技能掌握以及人才質量的衡量标准;“X”是指学生通过职业培训考试后所获得的若干技能等级证书,显示了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与学校系统教育的融合程度[1]。而“1+X”证书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加入教育评价,对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教育培训的高质量;二是强化技能教育,使学生能掌握技能并获得证书,提高其就业本领;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共同构筑评价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四是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提高人才质量;五是加强对教师、教学及教材的创新改革,为“1+X”证书制度的贯彻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院校在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课的设置与运行机制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专业课程机制设置不够健全的问题,会直接造成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为企业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应对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所面临的全新挑战。但在实际过程中,从职业院校发展现状来看,职业院校教学中仍然普遍运用着传统的教学课程与教学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直接造成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要求相脱轨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加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诸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求的人才,院校在培养网络安全专业学生时,应当同相关企业实施交流与合作,真正做到对行业的精准对接与把握[2]。但从实际上看,目前我国院校网络安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相脱轨,无法实现良好地对接。

(三)院校无法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交流

在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指引下,教师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即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在教学计划展开中,仅依靠院校教师个人能力实现对人才的培养是不切实际的,需要院校能构建起包含企业技术骨干、专业教师在内的网络安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具备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师是有效确保院校课程革新的重要因素。但实际上,院校并未建立起坚实的“双师型”队伍,企业与院校缺乏合作交流,导致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下,网络安全“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一)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队伍。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学校需提升网络安全领域的教学能力,确保教师具备扎实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打造出一支高质量且专业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让理论与实践能良好融合,将更多的知识传授到学生。师资力量是教育事业得以良好运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职业教育实现改革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4]。由此可见,打造出一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也是“1+X”证书制度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极大需求。具体而言,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对入职前的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能提高对相关教学知识的认识,使教师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与教学技能;在教师入职后定期地开展培训,加大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制定完善的教师后续学习、研究、发展制度,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建立起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例如,学校可以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对教师进行岗位实践培训,提高其教学创新能力、学习研究探索能力、实践技能等,为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服务。而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技能,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二)“岗课融通”,强化产教融合深度和校企合作水平

学校在“1+X”证书制度下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快速地投入到企业工作中,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对此,要正确认识到职业教育离不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在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基于教育部的教学标准要求,深化产教融合,让企业积极地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内容制定、课程设置、实操环境建设等方面,深层次地进行参与和引导。企业有着科学合理的运营理念、成熟的经验以及大量的信息数据等,这些是学校所缺乏的部分。借助产教融合的模式,能为学生传授更多的新技能,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学校需要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主动联系企业进行合作,最终实现资源与效益共享,达到共同育人的效果。

1. 要确定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育人合作关系

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合作模式,对利益、责任、权利等分配实施一一划分,才能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规划的兴趣,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优质的帮扶服务。

2. 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高品质人才的重点内容,与毕业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有教学内容的设置都需要为人才培养方案而服务。比如,企业对行业发展秉持着高灵敏度,为日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

3. 校企要共同参与建设课程体系和制定课程标准

“1+X”证书制度不仅要求学校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具专业性,还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若干的技能等级证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就业本领,使学生能更符合企业岗位的标准需求。企业在课程的建设与标准的制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应该要增加哪些课程;删除哪些课程;设置哪些课程内容;哪些课程内容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课程标准需要融入哪些技术等,企业在此过程中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校企双方的合作,在构建课程时分析典型岗位的工作需求与教学任务需求,结合网络安全专业开发“1+X”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企业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融入课程中,并转化成学生所需的模块化定点课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課程体系。

4. 发挥校企合作的力量,校企共同参与教材的开发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人才需求的差异性,选择与企业需求的相关岗位实践案例融入教材中,包括开发活页式教材,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标准及新规范,帮助学生毕业后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

(三)“课赛融通”,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

通过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促使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技能大赛,吸引师生参与比赛,让教师对大赛的内容、重点知识、考评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然后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适当地调整课程,使课程内容能与技能竞赛相融合[5],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在实践技能中。除此之外,需要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让网络安全的技能竞赛方案切实落地,并在全校定期举办“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比赛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技能水平。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技能大赛中,在比赛中不断磨炼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专业技能,优化课堂的教学成果,方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课证融通”,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就业

构建“校行企”三方协同,搭建个性化的实训教学平台。培养人才是最终目标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校、网络安全行业与企业等,共建“课堂—实践—专业岗位”等三位一体且具备真实环境的个性化实训教学平台[6]。例如,把企业真实的项目作为示例带入课堂,综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对项目进行剖析,用多元化、深层次、区域化的实训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实时地监管记录,用行为数据来对其进行评比与研究,对不同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五)完善落实多维评价认证体系

1. 落实“课证融通”教学评价认证体系

通过采用“1+X”证书制度,让学校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联系,并建立起“1+X”的网络安全运维初级考核站点,满足相关的师资力量培训,同时还可以把初级考核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需求与专业知识、行业企业需求与人才培训、职业需求与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联动。利用这样的模式,实现网络安全课程和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参与到“1+X”网络安全运维初级认证考试,并能获得相对应的证书[7]。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能参与到工信部所组织的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中,让学生能在通过考试后获得双证,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奠定良好基础,为其未来踏上就业岗位提供良好支撑。

2. 落实“岗课赛证”,建立网络安全专业证书评价体系

学校在落实“1+X”证书制度中,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设计上需从学业评价和证书评价两方面入手,方能体现不同参与主体的优势。

(1)建立学业评价机制[9]

由于网络安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逻辑性等特征,在课程体系改革时,需要构建兼具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水平为一体的综合性考核机制。例如,学生课程考核需依据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运用作为依据,并将以最终获得的成果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专业成绩学分获取则可以通过对学习成果认定,将其融入学分银行中,转换成获取的职业技能证书学分,实现证书与专业课的融合,确保学历与技能证书的融通,而借助学分银行中学生学分的储存、更新和积累等,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相关证书,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基于“X”基础构建协调机构

“X”技能等级证书十分重要,是职业技能建设与证书考核的主体。培训评价组织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X”证书的质量。因此,对于“1+X”证书的评级机制需要基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情况与获得情况,由专业培训机构与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常态化的互动机制,从根源上更好地掌握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学校则是要与社会培训组织共同参与到学习任务、教学目标等设定上来,使职业标准与网络安全课程能实现衔接,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企业、行业发展的需求。

(六)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

新时代下“1+X”证书制度在院校不断的落地生根,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对象除了学生之外,还招收了一定的社会人员,尤其是随着职业院校扩招后,让以往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含了诸多社会人群,如退役军人、高中生、下岗员工等,皆可以进入到院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而由于部分生源文化水平、岗位技能、社会阅历等与在校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他们的需求。鉴于此,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在改革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综合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让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实现深度融合,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实现模块化教学,更好地完善师生互动机制,让教学资源实现良好共享,实现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促进。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要将课本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相互融合,例如,通过引进专业机构的师资力量、师资培训等,为学生展开相对应的实践技能训练,并讲解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要高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从而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要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针对目前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如教学内容与实际的人才需求出现分歧、课程设置与现实的岗位能力要求严重不符、院校无法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交流等局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借助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社会、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何喜霞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证书网络安全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收录证书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