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我推荐《博览群书》的人

2023-09-17岳洪治

博览群书 2023年8期
关键词:博览群书书评同志

我的父亲许力以搞了一辈子出版,直到他的最后一息(2010年12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夜深人静,每当我翻阅父亲留下的书籍,看到他在书中夹的纸条和树叶时,都会引起我对他的不尽思念。在他百年诞辰之际,由他参与创办的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和我们一起组织了一些文字,我很敬重这些文字,因为它们不仅回顾了我父亲等新中国第一代出版人筚路蓝缕、开拓前进的创业史实,而且向我们展现了那一代共产党人挚爱人民、不忘初心、胸怀大局、奋斗终身的家国情怀。重读他们的心声,回望他们的足迹,我也一直在思考,我的父亲为什么在出版领域工作一辈子仍乐此不疲,为什么对包括图书评论在内的各项出版工作的质量和创新如此高度重视,共产党人该把什么样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成果留在世界上,什么样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成果能够留存人心和影响人心。谨以此,致敬我的父亲许力以和中国出版人,致敬《博览群书》的编者、作者和广大读者。?

—许小济(许力以之子,高级工程师)

2023年8月30日,是我岳父许力以百年诞辰,许多往事,纷纷出现在我的脑际。其中,他向我推荐《博览群书》杂志,鼓励我多读书,勤写作这件事,在我的记忆中,尤为清晰和深刻。

那是1985年春节期间,我和妻儿到岳父母家里拜年。一进院门,远远就望见,岳父正在窗前忙活着什么。走进屋里看时,方知他正在整理书桌上的一摞报纸杂志。他见我們来了,高兴地把外孙揽进怀里。他一边问长问短地同我们说着话,一边拿起一本杂志对我说:“小岳,这是新创刊的《博览群书》。你们人文社出了许多好书,你也可以写一点书评文章啊。”接过杂志,我觉得“博览群书”几个字,笔法刚劲潇洒,很是耐看,便随口称赞了一句。经他告知,我才知道,这个书评刊物,是岳父所在的中宣部出版局,为贯彻中央对出版的指导精神,而发起创办的。为使刊物既能团结联系知识分子和各界群众,又能在读者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经与光明日报社磋商,就依靠在知识界有巨大影响力的《光明日报》,办起了这个期刊。《博览群书》的刊名,是许力以和相关同志们商议后最后确定的。为使刊物能在推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阅读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他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了“博览群书”这个刊名。从此,耀邦同志刚劲潇洒的笔法,就在这个书评刊物上,一直沿用到今天。

《博览群书》筹备了很久,准备在1985年1月份出版第一期。这一期出版之前,许力以考虑到要有一些重点文章发表,因而,1984年筹备时,他于9月20日给胡乔木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您曾倡议办一个读者对象广泛的、比较通俗的书评杂志,经多方商量筹划,这个杂志确定由光明日报社创办,刊名为《博览群书》。胡耀邦同志已亲笔为该刊题写了刊名。创刊号要在近期出版。同志们很想请你写一篇文章,在创刊号上发表。如您没有时间写,建议将您去年在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奖会上的讲话,全文发表。如不能全文发表,可发表前面一部分。我觉得仅发表前面一部分,对读者、编者和发行工作者就是很大的鼓励和鞭策,对这个刊物的创办也很合适。如刊登前面一部分,我另加了一个题目,并作了一个注脚。行文在个别地方删去了几个字,不知合适否?如何办为好,望得到您的指示。

信件送出以后,乔木同志在9月25日就给许力以回了信。他同意全文发表。这使许力以喜出望外,全文也不长,约有1.2万字。乔木同志在这个讲话中提出编写通俗读物的65个选题,每一个选题都有说明。他为这篇文章另起了一个题目,叫作《把优秀读物推荐给读者》,并且还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一个附记。

附记说:“这是我去年7月29日在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授奖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原不是准备发表的。现在光明日报社出了旨在向读者评介各种书籍的刊物《博览群书》,我很高兴。但是编辑向我索稿,这却使我很为难,一时不容易写出适当的文字,而勉强拿这个讲稿的片段来应命。作者附记,1984年9月。”这篇讲话在《博览群书》发表时,乔木同志做了若干文字上的修改和删节。

《博览群书》的创刊号,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题词,如彭真同志“理论联系实际 取精用宏”;方毅同志:“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胡愈之同志:“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科学家茅以升同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

《博览群书》创刊号的出版说明,是许力以写的,题为《书山有路》。文章说明了创办这个刊物的目的,是想促进广大读者多读书,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通过推荐优秀读物,让大家选读自己喜欢的读物,也是为动乱年代青少年在文化和阅读方面所遭受的损失,作一点补课的工作。他希望这个刊物,能够成为青年人在书海中的引航者,在书山上的带路人。《博览群书》出版后,反响较大,社会影响比较好,在推荐好书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由《博览群书》发起,联合多家报刊共同举办了图书“金钥匙”奖——由群众评选出获奖图书,在报刊上公布。这项活动,一方面使广大读者,更加关心出版物的优劣;另一方面对出版者,也起到了鼓励、表扬与监督的作用。当年由上海发起的读书活动,逐渐形成热潮,影响波及全国,《博览群书》随即举办了读书竞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好评。

许力以1923年8月出生,原籍广东省遂溪县。抗战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新闻出版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到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工作,从此,一直没有离开出版战线。他曾任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局长(享受副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被公认为资深出版家、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之一。任职期间,许力以主持制定了许多出版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力以生前,一直倡导推动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建设,他主持出版了《邓小平文集(英文版)》《中国美术全集》《汉语大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等大型出版物。其中,他为总计300卷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的出版,更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在住院期间写下的《我最后的几句话》中,仍为《中国美术分类全集》“还有一点点未完全出版”而“甚为不安”。作为出版界“走出去”的开创者之一,许力以于1988年在上海主持的首届海峡两岸图书展览会,拉开了两岸文化交流的序幕,打破了隔绝两岸出版交流近40年的坚冰。2004年,他荣获“中国韬奋出版荣誉奖”,2009年入选“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为了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许力以在他的岗位上,做了很多工作。然而,作为他的一个家庭成员,我了解较多、对我影响较大,且至今仍记忆深刻的,就是他推荐《博览群书》给我,让我多读书,勤练笔这件事。

有人问我,许老给一个书评杂志拟定的刊名,为什么叫《博览群书》,而不是别的什么呢?

我认为,他的职责与爱好都决定了,他所拟定的刊名,一定会是《博览群书》——这样说,是以日常生活中,我对许老的了解做根据的。

我和许老的小女儿婚后的最初几年,都住在他家里。因此,有机会目睹老人手不释卷,每天阅读书刊、文件,忙于处理公务的繁忙情景。他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坐在那儿读书,便是站在书柜前找书,再不然就是翻阅报纸杂志或是在那里写些什么。他读书十分认真,家里的书刊,大都留有他读过的痕迹。在许多重要的段落和字句下面,都有他用铅笔画出的横线和标记。他读书之勤奋、广博和认真,是我这个以读书阅稿为职业的编辑所不及的。同时,他的阅读兴趣也很广泛,对中外历史、哲学和文学书籍,都有涉猎。家里人常说,他的记忆力,甚至比我们一般年轻人还要好。我们儿孙辈读书,遇到疑难,大都能够从他那里得到解答,或求得解决的办法。我的孩子还是小学生时,就能熟练准确地说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首都名称,以及人文景观特色等。这是与外祖父经常和他在嬉戏中共读、交谈和悉心教诲分不开的。

许老勤于阅读,固然由于他热爱读书,而更主要的原因,他是为了做好出版工作。自新中国成立后,他到出版机关工作之日起,“做好出版工作”,就成了他心心念念的第一要务、责任和使命。置身于出版工作岗位上,他不敢稍有懈怠,而只能奋勇向前。然而,他又是怎么想到,要创办一种推动和指导年轻人读书的《博览群书》杂志的呢?我认为,这并非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包含有他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文化思考的。

据曾在许老领导下工作,后来担任学习出版社主要领导职务的宋镇铃同志回忆,他亲眼看到了许老作为具体组织者、指挥员,为许多出版重点工程的组织策划、分工实施、编辑出版规范、资金筹措及推广宣传,全身心投入,花费了大量心血,解决了许多困难和矛盾,推动了这些项目的进展和完成。其中,许老一直十分重视图书评论工作,强调图书评论工作是出版工作的组成部分。书评不仅是出版社宣传推广图书的手段,读者了解出版信息、图书内容的渠道,而且是引导广大读者阅读好书的重要方法,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措施,也是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监督和推动图书出版健康发展的重要武器;不只是出版界的事,也是宣传文化战线的重要工作。他不仅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而且身体力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出版领导机关的作用,主持制定新时期开展书评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形成指导文件,召开书评工作会议,并亲自领导开辟书评阵地,开展图书评奖活动,推动成立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培训书评队伍,开展学术理论研究等,为创建、推动新时期的书评工作,进而促进出版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镇铃同志还记得,《博览群书》创刊前,许老曾交给他一个任务,请人设计创刊号封面。他找了几位设计师,设计了几套方案,最后,著名装帧设计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丛书》设计者张慈中先生设计的封面,得到许老的好评,用在创刊号上,至今仍是期刊和图书美学设计的经典作品,受到评论与借鉴。

在1985年第一期《博览群书》的创刊号上,他写道:

《博览群书》的创办,就是为着促进人们读书。它鼓励和推动人们多读书,要博览群书。

在1995 年第一期,纪念《博览群书》创刊10 周年的时候,他写道:

书评的文章很难写,受原书的约束较多,思想不容易放开。而作为刊物的编者,原书很少读过,或细读一时又难以办到,因此对原书内容缺乏了解,对书评文章也不易作出确切的判断。《博览群书》创办十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有现在的局面也很难得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改革浪潮的伸展,人们的要求会愈来愈高。而读者,由于兴趣不同,差别也愈来愈大。但是,总的来看,读书学习的人会愈来愈多,希望帮助选择书籍和得到启发、引导的读者群,也更加广阔。

《博览群书》犹如一棵佳树,许老和他的同事们倾注心血栽种了它,也一直关注着它的成长,希望它长得茁壮、枝繁叶茂,为天下读书人带来更多的绿荫、教益与欢乐。

创办《博览群书》,只是许老组织和参与出版活动的一项内容。他是希望这份以指导青年认真读书,推动和振兴全民读书活动为宗旨的书评杂志,能够为继承传统、关注时代,把当代科学文化和思想智慧真实地记录下来,把人类文明的薪火传承下去,做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同时,《博览群书》的创办,也是他对肩负的文化责任、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认知与践行的一种体现。而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和他的同事们决心创办这样一份杂志,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人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的一种方式——“博览群书”,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不忘初心,恪守文化尊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作为一个编辑,通过经常阅读《博览群书》和许老的言传身教,我对编辑工作者应该积极参与写书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逐渐有了新的领悟。认识到编辑的工作,就是为读者服务。在编辑出版优秀图书的同时,通过撰写书评文章,向读者推荐好书,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正是为读者服务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编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那时起,为自己责编的书、本版书,和感兴趣的书籍写书评,就成了我的一项业余爱好。积年累月,在编辑工作中,我写了不少书评和关于图书出版方面的文字。这些文章的声音,自然是微弱的,然而,正像我在《假如“你读的什么书”成为问候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8月15日)一文中所表露的那样,我是真心希望,读书能够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倘若大家都能捧起书本,认真读书,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书香环境,那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质量都将因此而获得提升,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文明和進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会早日得以实现。

从1985年1月创刊到2023年第7期出版,《博览群书》已经出版了463期。作为广大作者和读者读书问学的文化园林,该刊提出并坚持“砥砺思想,宁静心灵”的宗旨,其厚重的思想、丰富的视角、新奇的创意和生动的诠释,体现了光明日报新一代编辑者与许力以等刊物开创者所达成的深刻理解、深层传承和深度共鸣,我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文明提升和文化进步的一个生动案例,是胡耀邦、胡乔木以及彭真、方毅、胡愈之、茅以升等支持《博览群书》创办的前辈大家所深感欣慰的,也是值得当今深谙文化力量、洞察文化规律的有识之士关注、思考、支持和参与的。今天,在迎来许老百年诞辰之际,谨以这篇小文,重温岳父对我的教导和我与《博览群书》的缘分,并以此纪念我敬爱的岳父许力以,愿他在天国怡悦安宁,仍能沐浴书香,享受阅读。

(作者简介:岳洪治,《新文学史料》杂志初创期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

猜你喜欢

博览群书书评同志
书评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书评
书评
OVER THE RAINBOW
博览群书
严良堃同志逝世
博览群书
好词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