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以落实条例为抓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见成效
2023-09-17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东城区坚持首善标准,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四位一体”举措,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居民自主分类习惯逐渐养成。
一、党建引领,高位统筹
一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做到“四套班子一起上、四个轮子一起转”。建立区级指挥部,十个专项组形成合力,高频次调度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制定《东城区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绿色首善”跃升行动工作安排》,完善责任体系,抓实基层基础,凝聚社会力量,强化宣传保障,持续开展“我是党员,我奉献” 常态化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垃圾分类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是注重督查考核,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专项督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落实街道排名末位约谈机制。
二、精准动员,广泛宣传
发挥社区工作者“分片包户”作用,动员社区党员、楼门院长、居民小组长、物业企业和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力量,敲开门、见到人、说到位,示范带动居民参与“周末守桶”工作。
一是党员做表率,开展垃圾分类“学党史、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48万人次参与“周末守桶”行动,4.3万户家庭参与轮值,全区居民精准分类意识不断提升。
二是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东城共分享”系列宣讲3304场次,组织居民参与“向前一步”“百姓论谈”“云洽会”“云课堂”、短视频平台等共议垃圾分类话题,参与创意跳棋、扑克牌、情景式漫画、抖音、趣味运动会、楼门挑战赛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分类意识。策划录制北京卫视《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近30期,居全市前列。创建社区青年汇“垃圾分类公益大讲堂”抖音直播间,大幅提升社区青年参与率。
三是组建3130人的普法监督员队伍,完成四轮次“敲门入户”,对接上班族、租房户作息,创新预约入户、“分类夜谈”“拉环普法”等形式,累计对全区89.6%居民住户进行了走访。
四是创新校园主题活动。区教育委员会、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联合组建党员、教师、专业部门、家长、学生“區域性五队一体”宣传服务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开设一次主题班队会,参与一次社区实践活动,举办一次主题演讲比赛,开展一次绘画展示交流,组织一次培训辅导。区教育委员会、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联合主编《北京市东城区学生垃圾分类行动手册》《东城区中小学生绘画、童谣精选册》,让垃圾分类理念根植于学生心灵。
五是实现社区垃圾分类“四有四规范”,即有工作台账,实现制度规范;有议事平台,实现协商规范;有志愿者队伍,实现组织规范;有主题活动,实现服务规范。
六是建立京台交流学习渠道。京台垃圾分类工作交流会在东城区成功召开两次,北京、台湾两地针对垃圾分类工作在推动居民习惯养成、打造“定时定点”收运模式、提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及垃圾环保处理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分享交流。
三、因地制宜,提升硬件
一是前端分类设施更加规范,全区现有固定桶站2017组、分类驿站180座、大件垃圾投放点282处、装修垃圾投放点443处。
二是专车转运不断成熟,无资质运输单位已清零。全区现有各类厨余垃圾转运车183辆、各类其他垃圾转运车1018辆,以及63座密闭式清洁站,其中26座密闭式清洁站改造提升赋能,解决露天暂存异味问题;覆盖全区9大类4830余个排放主体,均规范运转。
三是垃圾排放计量登记系统全面启用,称重计量、主体溯源、轨迹监控等功能与市级对接联网。
四是用好社区议事厅、小院议事会等协商自治平台,推进“专楼专策”“专院专策”措施。制定小区物业奖励办法,实施对物业考核奖惩和激励措施,夯实物业主体责任,问题率大幅下降。试点推进远程视频实时监控桶站,多屏联动精准调度,准确投放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垃圾分类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
四、高频检查,持续高压
一是全区夯实“管行业,必须管好垃圾分类”主责,市场监管部门推广“净菜进店”,推动电商企业包装减量,持续治理餐饮浪费,严查“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行为;商务部门推广商超“净菜上市”,督促规模以上商超、餐饮和专卖店落实“限塑令”,鼓励商会、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文旅部门强化住宿业监管,全行业落实不主动提供“六小件”;住建部门加强住宅项目物业服务评估评价工作,夯实物业管理责任。城管执法检查责任单位8.5万余家次,检查居民小区0.8万余个次,检查居民个人2.1万多人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0.6万多起。
二是持续发挥“不合格不收运”的倒逼作用,环卫部门建立《密闭式清洁站混装混运行为告知单》及《收运站点垃圾混装混卸拒收单》,严把收运环节的分出关、减量关,累计开出分类不合格拒收单8万多张,移送线索1600余条。
五、立足服务,细化收运
坚定不移、深入细致地推广“定时定点”收运工作。全面推行平房区“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试点推进楼房区“定时定点投放”模式,以“深入动员、达成共识”为“撤桶”前提,合理安排收运时间、频次、路线及投放点位,搭建指导场景,保障分类质量。累计47个小区已经实施“定时定点”投放,129条胡同已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巡回收运模式。
平房区创建“美丽院落”示范院,开发“垃圾不落地智慧收运小程序”,实时展现收运人员车辆位置、垃圾收运时间,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规范居民垃圾投放时间,杜绝随意倾倒行为,实现“持续普法面对面、监督指导点对点、投放收运袋对桶”,全面提升居民参与率和精准率。
六、完善回收体系,促进源头减量
持续构建“户、点、站”可回收物管理服务网络,依托物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采用App预约或电话预约的形式实现居民家庭上门回收,目前已基本覆盖了楼房小区和平房区胡同院落。
一是完善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制发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管理指南》,针对目前已建成的181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对标市级检查考核标准,全面进行设施提升。全区形成“13+2”点片组合模式,依托13处街道级中转站、2处城市生态岛,实现对片区内可回收物兜底回收暂存、大件垃圾集中拆解减容中转工作。
二是推动商超、餐饮企业实现垃圾分类,落实“限塑令”“净菜上市”措施,不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可降解塑料袋已覆盖全区所有大型商场。餐饮企业实施“光盘行动”,在醒目位置摆放或张贴节约标识,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与辖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签订“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承诺书,与点餐外卖企业联合倡议。推动快递、外卖企业开展产品包装物、快递包装物的源头减量工作,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三是强化街道、排放主体垃圾减量意识,梳理汇总垃圾量数据来源,形成垃圾排放主体管理台账,日通报属地街道垃圾量动态数据,精准采取减量措施,压实减量责任,实现垃圾排放主体全流程管理。
(责任编辑:张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