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023-09-16姚茸荣

华章 2023年3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信息技术

[摘 要]高校实验室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又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如何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和常规化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基于信息技术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势,高校要不断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合作,实现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水平,为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本文一方面强调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分析了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实验室管理;安全管理体系

当前,国家和高校越来越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高校实验室则担负起培养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参与实验的人员日益增加,实验类型越来越丰富,实验室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无疑,实验室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高校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以现代化技术为载体,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科研能力转化科研成果的必要基础。安全而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可以保障各项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高校科研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大学生是进行实验室操作实践的主要人员,实验室的安全与高校学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同时,实验室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科研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开展。因此,必须要注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发生多起实验室引发的安全事故,对学生、高校乃至社会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搭建实验室安全信息平台,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同时,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为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首先,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高校师生人身安全的必要条件。危险品的错误使用及管理、实验器材的错误操作都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给师生人身安全带来不必要的危险,造成财产损失。所以,高校要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将一切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全面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次,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重要条件。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各类实验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高校师生开展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实验教学及科研创新工作有序开展。

最后,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避免学校及师生免收财产损失。实验材料若保管不当或实验过程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如爆炸、火灾等,不仅伤害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也给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高校要严格执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1]。

二、信息技术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及学习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发生了不小的变革。借助信息技术,首先可以使实验室准入制度变得更加便捷。实验室准入系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安全训练,增加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大学生只有获得通过安全测试,才可以获得许可进去实验室进行实验。

其次,可以建立安全教育知识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规范要求和基本的安全知识以及特殊实验安全知识。基本的安全知识包括防火、防溺水、急救措施和交通安全等情况的应急处理方式。特殊实验安全知识包括危险品的梳理、放射性元素的防护、化学试剂的储存和使用、特殊设备的正确用法、化学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专业知识。在学生及时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同时,高校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安全知识学习情况。

再者,加强实验室安全的源头监管工作,避免不必要危险的发生。高校应建立自己的网络购买平台,高校师生可以借助平台采购所需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借助平台对购买过程进行审核,并且做到全程监督,这样学校可以从源头上明确化学药品的采购及使用情况,确保实验室所使用化学材料的安全性。同时也避免了货物在实验室仓库长期储存所带来的危险。

还有,可以对重要物品做到实时、全程监控,确保实验用品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对于重要的或具有危险性的材料要进行全程监控,在其附件安装摄像头或报警装置,然后连接手机或电脑,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对实验室或重要材料进行监控,若发生危险触发警报或监控人员发生异样,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和防控,最大程度减少危险的发生,避免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2]。

三、现阶段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高校實验室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近年来,高校扩张规模扩大,同时,国家对科研创新及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实验室种类越来越多样,但是由于高校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实验室操作不规范,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引发了各类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不是小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隐患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参与实验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对实验室安全知识没有足够的储备和重视。他们认为这对学科成绩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并没有及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另外,他们平时接触实验试剂盒实验器材的机会较少,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违规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第二,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验规划。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并不能提前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缺少必要的规划。第三,进行科学实验时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有些操作过程其实是有问题的,但是认为别人都是这样操作的没有问题,就不按照规范操作,即便是知道这样操作是不对的,从而增加事故风险。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单一,手段落后

现阶段,随着实验室种类越来越多,实验室的设备也在不断增加,实验室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无疑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少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导致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危险物品的使用情况及参与实验的人员水平,无法做到对化学材料的全方位追踪,安全管理出现不少的弊端,管理方式繁冗拖沓、管理效率低下、效果差。部分高校虽然能够做到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但是纵观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并且流程较为繁琐,使得高校管理成本逐步提升,为减少成本,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管理人员不得不将某些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削减,从而导致整体落实不够彻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效果差,这无疑给实验室的使用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不够完善

随着实验室种类的增多,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就显得愈发重要。早期高校实验室种类较少,实验项目较为固定,所涉及的化学用品及使用规范较为简单,比如只需要管理好危险材料即可。但是随着实验室职能和作用的增加,安全管理难度随之增加,以往的那一套管理方式则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进度。比如,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学材料和实验器材做分类处理,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增加,给科研创新及实验教学带来了不小影响。

(四)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有效的安全知识培训不但能够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还能够规范操作,大幅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安全事故,实验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及解决方案,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仅仅将实验安全知识在实验之前做简单讲解,提醒学生注意,并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对相关安全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更谈不上安全知识的考核了。这导致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不重视,学习也不认真,效果自然很差。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一)全方位普及实验安全知识,提升师生实验安全认知

高校师生是实验的直接操作者,他们对实验室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师生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及应对危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验过程中时刻谨慎、重视,才能确保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首先,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实验室标准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底线准则并一一落实。校方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全方位宣讲,如开展主题讲座、宣传栏及系统的必修课程,让师生真正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认知,了解及掌握实验室相关安全知识。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展实验之前设立专门课程,结合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讲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让学生对实验室平台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规定学习时长及举行相关知识的测试,要求只有取得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其次,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教学和线上检测,这样学生不但可以随时学习相关安全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大幅度提升教學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从而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理念。最后,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深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如,组织多方位的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危险材料及废弃物的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3]。

(二)构建信息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构建信息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如校园网络平台,对实验室数量、实验物品采购、实验人员信息、实验室安全指标等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数据化和信息化并进行动态监管。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实验材料、实验器材的安全使用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结合信息化技术,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确保相关实验人员规范操作,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其次,实验室数据要做到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为信息化实验平台的搭建提供有力的支持;不断创新与完善,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借助实验数据,做到相关实验内容的立体化呈现,从而帮助实验管理及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减少事故的发生。最后,借助大数据及云计算,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建议,让高校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工作成果。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健全的安全管理监管机制,可以有效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有序开展,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并加强管理,可以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具有实际意义。首先,借助新媒体平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方式,在确保实验活动有序开展的同时,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实验水平。其次,完善和明确实验室规章制度,各项要求要具体到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责任要落实到人,并制定合理的考评体系,建立安全奖惩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具规范化和标准化。最后,不断推进信息化实验室的安全监管改革,持续创新安全管理内容、方法和模式;同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相关实验人员都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合理的应对,降低产生安全问题的概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它有效提高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率,降低了实验室管理的安全隐患,减少了实验室的运行成本,全面提升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同时也给高校师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实验和校园环境。为此,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快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宁,王满意,虞俊超.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调研与启发——以化学实验室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4):200-204.

[2]薛璐,王富刚,刘娟,等.“五双”制度下高校生命科学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践——以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为例[J].环境与发展,2023,35(2):94-98+108.

[3]徐三强,彭韬明.高校化工实验室分级分类安全教育与准入体系建设探究[J].化工管理,2023(4):113-116.

作者简介:姚茸荣(1975— ),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保卫处,实习研究员,本科。

研究方向:高校安全管理。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体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地质录井专业外部市场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企业安全发展中安全管理体系应用
关于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