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

2023-09-16熊智

华章 2023年3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共建共享高职教育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当前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共建共享平台缺乏、实践教学活动不够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共建共享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策略和路径选择,并介绍了相关的实践案例。最后,本文强调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共建共享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区域性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传承、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将区域性非遗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竞争力,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然而,目前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共建共享平台缺乏、实践教学活动不足等。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路径选择,以推動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是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力的其他群体,提供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环节,旨在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一定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是特定地区或民族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庆典和节日等方面的文化遗产。这些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反映了当地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指教师、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建设和分享教学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案、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实验数据等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保障资源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二、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区域性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其中包括传承人口减少、传承方式转变、市场化需求与文化保护的矛盾、资金和资源缺乏等问题[2]。因此,保护和传承区域性非遗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以及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工作。

(二)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现状

目前,高职教育在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高职院校在开设非遗文化相关专业课程时,加强了对区域性非遗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同时也注重了非遗文化的实践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高职院校还积极开展非遗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建设和开发了一批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库,以便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些资源库包括了非遗文化相关的教材、课件、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些教学资源的质量不够高,比如,内容陈旧、资料缺失、制作粗糙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有些高职院校尚未重视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教学资源开发缺乏与行业对接,没有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难以将非遗文化与产业融合,使教学资源失去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职院校对文化传承和非遗文化教育缺乏重视,导致在资源建设方面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战略性;二是专业人才缺乏,一些高职院校非遗文化专业的师资力量和专业技能较为薄弱,难以满足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的需求。

三、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径与策略

(一)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类型

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地域性强:非遗文化是各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也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

2.多样性:区域性非遗文化的种类繁多,包括传统技艺、习俗、节庆等多种类型,因此,教学资源也呈现出多样性。

3.可视性强:非遗文化传承的形式多样,涉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因此,教学资源在可视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类型:

1.教材类资源:以非遗文化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出版物为主,提供理论性和历史性知识,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视频类资源: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方式。

3.图片类资源:以图片为主要形式,记录了非遗文化的实物、场景、表演等,为学生提供视觉上的体验和参考。

4.音频类资源:以音频为主要形式,记录了非遗文化中的音乐、歌舞等,为学生提供听觉上的体验和参考。

(二)共建共享的路径选择

共建共享是指多方面合作,共同建设和分享资源,共同推进教育发展。为了实现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高职院校可与当地教育部门进行协调,通过合作共同开发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教育部门可以提供资金和人力资源,帮助学校开展相关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当地非遗文化相关行业协会的专家参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制订教学内容和方案,并提供教学资源的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3]。

(三)共建共享的策略

共建共享是指多方面合作,共同建设和分享资源,共同推进教育发展。

1.确定共建共享的目标和内容:明确共建共享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计划,为合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具体步骤。

2.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合作平台,加强学校、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交流和合作,建立互信关系,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效果。

3.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和标准:学校、行业协会和社会资源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和评估标准,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教育质量。

4.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资料、实践场地、教学设备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减轻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果。

5.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合作方根据自身的优势,分工合作,互补互助,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挥合作效果。

6.共同推广和宣传:合作完成后,共同推广和宣传成果,扩大影响力和合作效果,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促进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案例

(一)湖南某高职院校的实践案例

湖南某高职院校在區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有一个实践案例。该院校与当地某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同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实践项目。

该项目围绕湖南传统非遗文化——湘绣进行教学研究,从湘绣的文化背景、技法、材料等多个方面展开探究[4]。通过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了解了湘绣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精髓,并掌握了湘绣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该院校充分利用当地非遗传承人的资源,邀请其来校授课,为学生传授湘绣技法和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传承保护。同时,学校也为传承人提供展示和推广非遗文化的机会,加强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广东某高职院校的实践案例

广东某高职院校在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也有一个实践案例。该院校与当地的陶艺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同开展了陶艺传承与创新教学实践项目。该项目结合当地陶艺的传统工艺和文化特色,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陶艺的历史渊源、传统技艺、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和工艺流程,还了解了陶艺文化的背景知识和非遗传承的意义。

该院校在共建共享方面,充分利用当地陶艺非遗传承人的资源,邀请其来校进行实践教学,为学生传授陶艺制作技艺和文化知识。同时,学校也为传承人提供展示和推广非遗文化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当地的陶艺非遗文化。

(三)江苏某高职院校的实践案例

江苏某高职院校在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也有一个实践案例。该院校与当地的“扬州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同开展了“扬州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教学实践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扬州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并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在课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和技能的同时,也了解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传承人还向学生介绍了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工艺流程、题材特点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

该院校在共建共享方面,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活动。学校为传承人提供展示和推广非遗文化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扬州木版年画”文化。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活动,建立了一个“扬州木版年画”文化研究团队,由学生和传承人共同组成,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木版年画制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五、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需要综合考虑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因素。具体来说,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公正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也就是说,评价体系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被评价对象的各方面表现,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同时评价方法也要具备实用性和操作性,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和评估结果的解读。另外,评价体系还需要具备灵活性,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不同的评价目的进行调整和优化[5]。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制订不同的评价指标。

2.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指标,以形成全面、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3.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设计应该具有明确、具体、可度量的特点,便于教师进行评价。

4.可比性:评价指标之间应该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以使评价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有意义。

5.普适性: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要求,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评价。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1.测验法:通过测试、考试等方式,测定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

2.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评价其态度、行为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问答、交流、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4.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与学生自主填写,了解学生的态度、观念、评价等方面的情况。

结束语

综合分析表明,当前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存在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共建共享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策略和路径选择,并介绍了实践案例。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对共建共享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为高职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峙.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评四川非遗文化整合与传承[J].传媒,2023(1):99.

[2]方琴.非遗文化生态区及其保护利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2.

[3]南楠.“区域性非遗展览”策展路径探索:以“三山湟水间花儿与少年: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为例[J].博物馆管理,2022(2):59-67.

[4]刘涛.政府主导下高职教育区域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作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13-15.

[5]李真.区域性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文教资料,2017(29):28-29.

作者简介:熊智(1983— ),女,苗族,湖南凤凰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民族服饰设计,苗族蜡染技艺。

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非遗技艺类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研究(ZJGB2022878立项编号)。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共建共享高职教育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