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网络民俗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2023-09-16白乙斯拉

新楚文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数字经济

【摘要】网络民俗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目前发展阶段非常重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数字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成为数字经济全行业的共识。而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本文探讨了网络民俗概念及其分类和网络民俗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网络民俗;数字经济;虚拟社区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3-0071-04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民俗也应运而生。网络民俗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在互联网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俗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与传统民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从本质上说,它是由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等特征所决定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響,对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民俗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因此其产生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网络民俗的产生是由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由于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人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并且接受新事物较快。人们对于互联网技术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也更加愿意接受新事物。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民俗文化受到冲击,互联网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民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因此,研究网络民俗文化对于社会各方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网络民俗概念

目前我国对于网络民俗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学术上对于网络民俗的概念不同,其叫法也不相同。张举文对网络民俗概念的定义及叫法是:互联网民俗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传统民俗形式构建,维系民俗群体及其成员的认同,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民俗实践形式。互联网民俗不是新民俗,而是民俗在新时代的新表现之一,因为民俗的传统传承的进程,是不断吸收民俗的新内容及新形式、不断摒弃无效的内容与形式的进程[1]。孙文刚的定义是:网络民俗是一种包含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网络游戏娱乐、网络崇拜与信仰、网络祝福与祭祀等复杂事项的民俗文化[2]。徐瑞华对网络民俗概念的定义是:网络民俗也可称为在线民俗,指的是在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由一些盈利或非盈利的网站向公众提供服务平台,由网民注册后加入、参与、创造所形成的民俗[3]。杨秀芝对于这个概念的观点又不同,她认为网络民俗就是以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以网络技术手段和语境为载体,由广大网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新兴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等等[4]。

笔者对于网络民俗这个概念的看法与上述各位的概念略有不同。网络民俗文化是以网络为媒介,以现代的社会生活为载体,以民俗文化为内容的信息交流传播系统,也可以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再生产系统。在网络上传播的民俗文化内容,既包括民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又包括由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催生的现代文化。网络与传统民俗文化结合所形成的新形式,与网络自身的特征是相吻合的。网络在传播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以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受众多等特点,为民俗文化提供了更多展现空间和传播渠道。传统民俗文化是一种比较封闭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以“口口相传”为主。在信息交流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沟通,如朋友之间相互讲述彼此经历的故事、民间传说等;在与其他民族交流中也会借助文字、图像或音像资料来进行传播;在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相互交往时,也会通过面对面交流来获取信息。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技术出现之后,对传统民俗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打破了传统民俗文化信息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提供给人们一种更加自由、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

网络与传统民俗文化结合所形成的新形式与传统民俗文化传播方式相比有着很大区别。它可以突破传统民俗文化传播方式中语言障碍和地域限制,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笔者认为的网络民俗简单通俗讲的话,就是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网络的生活文化,是指在网络虚拟空间里所发生的民俗,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从传播形态上看,网络民俗是互联网技术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新型民俗,以人们在网络空间的活动为主要内容。从传播主体上看,网络民俗是基于互联网而发生、发展、变化的民俗。从传播对象上看,网络民俗既包括了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包括了虚拟世界中人们的社会活动。从传播范围上看,网络民俗是跨越国界和时空界限的。从传播内容上看,网络民俗涵盖了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各类民俗事象。从传播方式上看,网络民俗是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下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今社会快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众多便利。要详说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网络的生活文化,就需要对网络民俗进行一个分类。

三、网络民俗的分类

上文所述,由于我国对于网络民俗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于是对网络民俗的分类很模糊。目前大概分为如下几大类:网络民俗艺术、网络民俗语言、网络崇拜与信仰、网络游戏娱乐等等。其中网络语言的例子的话,一些近几年流行的网络流行语。如YYDS、666、绝绝子、救命啊、家人们等。YYDS这个网络词语来源于一个网络ID为山泥若的电竞职业选手,而他又是“uzi”(著名电子竞技俱乐部选手)的迷弟,曾在直播时把uzi称作“永远的神”。随后在直播中也多次提起“uzi永远的神”,因此创造了2020年至2021年的流行语“yyds”。所以,网络民俗的这些分类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像传统文化一样,都互相渗透着。比如网络崇拜与信仰,这个崇拜与信仰是基于传统文化背景在网络上演绎出崇拜的对象及信仰的事物。单独在游戏民俗里面就可以看到网络崇拜与信仰、网络民俗艺术、网络民俗语言的各项例子。因为网络游戏就是基于现实生活文化创造出来的,游戏里面的英雄人物及动作、语言、穿着等都是来自传统文化的。

正如本文所说,由于对网络民俗的分类尚未明确,笔者将从另一方面将网络民俗文化分成三大类,试图进行解析。第一是衍生性网络民俗文化,指的是从传统文化这个母体演变而产生的。第二是自主性网络民俗文化,是指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独有且只能在网络上所运行的民俗文化,不是从传统文化上演变,而是基于社会发展网络发达才出现的新兴文化。第三是自主衍生性网络民俗文化或衍生自主性网络民俗文化,这个所指的是介于衍生性和自主性之间,有时偏向衍生性,有时偏向自主性的网络民俗文化。

四、研究网络民俗的意义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互联网上网人数10.67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10.6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5.6%,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1.9%。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迅速发展,几乎成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网民规模目前已达近11亿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互联网+”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从支付到购物,从出门到旅游,互联网不仅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改变着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命运。1994年中国有了第一条互联网国际专线,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从1994年到2022年,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互联网经历从以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只读互联网时代,到博客为代表的既可读又可写的时代,再到我们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已经毫无争议的成为互联网用户数的第一大国,10.67亿人,比美国和印度加起来的数量还要多,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数量也是全球第一。所以互联网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互联网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这是一个信息爆炸、信息海量、信息共享和交换、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并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海量信息和海量数据,并能够方便地利用它们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研究网络民俗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及意义。现实意义方面可以用数字经济来解释,理论价值及意义可以用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范式来表达理论意义及其价值。

研究网络民俗文化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是网络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现实背景,随着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网络民俗文化研究具有了新的历史机遇。网络民俗文化研究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和扩展意义。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被广泛应用和接受的文化形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网络民俗文化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设和谐世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至于数字经济则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只要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由于发展数字经济的路径过于庞大,本文就简单论述网络民俗的数字经济这个现实意义。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作为数字时代形成的新文化业态,正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电竞产业作为游戏产业中极为重要的门类,是数字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因其显著的跨界融合特性,在与体育、文创、文旅以及诸多实体经济业态的同频共振上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在数字化产业和数字内容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我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已达到1445.03亿元,用户规模4.88亿人,全年共举办电竞赛事108项。地方政府也于近两年相继推出电竞扶持政策。如深圳市推出的关于建设国际电竞之都的若干措施、上海市推出的促进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20条意见、杭州市推出的推进新时代杭州动漫游戏和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在国际方面,2023年欧盟议会通过了一项支持电竞和游戏产业发展的决议,决议中高度认可电竞和游戏的巨大价值和潜力。法国正在以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积极推动承办国际电竞赛事,推动电竞入奥。今年9月,电竞将在杭州亚运会上以正式比赛项目的身份亮相,为全球青年文化交流提供新平台、新渠道。于中国电竞而言,一方面,电竞入亚推动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输出“中国经验”,并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电竞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电竞入亚将从影响力提升、产业发展带动、电竞人才职业化、社会理性全面认知等方面助力中国电竞产业夯实基础,从而依托亚运会契机探索更多电竞出海发展模式。

以上信息充分表明,网络民俗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综合实力的体现,推动网络民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在发展数字经济。因此研究网络民俗就是在变相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近百年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民俗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地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民俗学起初研究的主要地是乡村社区,但是由于社会的改革发展,人们都去往城市居住发展,导致研究地域的重心不得不转向城市社区。但是现在又由于网络的快速发达及普及,研究地域需要转向虚拟社区。如今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一刻离不开网络和虚拟社区。网络民俗文化就是基于网络而形成的民俗文化,同时也是基于虚拟社区的民俗文化。我们所说的虚拟社区是指基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社区,以互联网为媒介而建立的网络空间,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网络民俗文化就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俗文化,它的内容包括网络民俗语言、网络民俗习惯等。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这是一个以网络为媒介的时代。人们生活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虚拟社区中,人们可以在虚拟社区中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可以在虚拟社区里进行交流、讨论和分享。因此研究网络民俗文化具很高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五、结语

网络民俗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新研究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对网络民俗的研究,了解到许多与现代社会相关的问题和社会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互联网络为基础,以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产业新格局。

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之后,中国互联网产业在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发展规范、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技术突破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形态不断丰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互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民俗文化现象。网络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民俗现象,是与现代社会相关的诸多问题、现象在网络上的投影,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是现代社会的缩影。我们可以从网络民俗中了解到许多与现代社会相关的问题和社会现象。而且网络民俗作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数字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成为数字经济全行业的共识。而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民俗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民俗文化现象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举文.探索互联网民俗研究的新领域[J].西北民族研究,2021(01).

[2]孙文刚.网络民俗:民俗学科的新生长点[J].民间文化论坛,2013(05).

[3]徐瑞华.网络民俗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11).

[4]杨秀芝.“互联网+”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02).

[5]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6]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白乙斯拉,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人,民俗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数字经济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内外虚拟社区可视化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