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非商品薯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3-09-16苏姗姗罗仁庄闫瑞华
苏姗姗 罗仁庄 闫瑞华
摘 要 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非商品薯发生率过高会对马铃薯的品质、产量以及收益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对非商品薯的种类、症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希望可以有效降低马铃薯非商品薯发生率,为马铃薯生产提供支持。
关键词 马铃薯;非商品薯;成因;预防措施
云南盈江县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是云南省冬种大县。由于各种原因,非商品薯发生率在3%左右,影响品质和产量。作者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归纳了非商品薯的种类、 症状和形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供生产者参考。
1 畸形薯
1.1 典型症状 芽眼突出形成肿瘤状;块茎不规则伸长;芽眼处直接生出子薯。
1.2 形成原因 盈江冬季气温高降雨量少,近10年全县1月极端最高气温27.5 ℃,平均降雨量25.61 mm;2月极端最高气温31 ℃,平均降雨量12.57 mm;3月极端最高气温35 ℃,平均降雨量19.26 mm。1—3月正值盈江冬种马铃薯块茎增长期,若遇高温干旱会导致正在膨大的块茎停止生长,表皮木栓化,当灌水或降雨后块茎继续生长但表皮木栓化后不能继续生长,只能从生理活性强的芽眼处发生二次生长,形成各种畸形薯。
1.3 预防措施 一是选择沙壤土种植,增施有机肥料,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二是要特别重视现蕾期、薯块膨大期的水分管理,视天气、土壤性状,适时适量灌溉,若连续晴天,7~10天隔沟灌1次跑马水,禁止大水漫灌。三是加强中耕培土,减少土壤水份蒸发。
2 绿皮薯
2.1 典型症状 薯块表皮绿色,可延伸到薯肉内部。
2.2 形成原因 暴露的马铃薯遇光后形成叶绿素,叶绿素在薯块表皮聚集形成绿皮薯。一是播种过浅,覆土太薄。二是培土不及时、不均匀、培土量不足。三是灌水或大雨后土块滑落薯块外露。四是薯块膨大导致墒面开裂,薯块见光,薯皮变绿。
2.3 预防措施 一是根据土壤性状,播种深度控制在8~12 cm,黏土或土壤湿度大时播种深度稍浅,沙壤土或土壤湿度小时播种深度稍深。二是播種时理高垄,齐苗期培土除草,现蕾期高培土,薯块膨大期发现墒面开裂及时培土补漏,防止薯块见光。三是贮存运输做好遮光处理。
3 开裂薯
3.1 典型症状 薯块有裂口、裂纹、裂痕。
3.2 形成原因 一是薯块膨大期如遇干旱膨大速度减慢,后期水肥充足膨大速度加快,薯块在快速膨大时容易出现开裂。二是田块土壤中有沙石块,薯块生长时碰到后会在块茎表面产生划痕,在块茎膨大时痕迹加深,形成裂痕。三是管理不到位导致开裂,如田边地角水肥不均、追肥过量薯块旺盛生长、违规使用膨大剂等都会导致开裂;受病毒侵染后因病毒侵染部位与未侵染部位的生长速度不一致出现开裂。四是超过生育期收获,干物质积累过多易开裂;或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容易发生二次生长导致开裂。
3.3 预防措施 一是选择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田块种植,清除土壤中的沙石、瓦砾。二是合理施肥,及时中耕培土、灌水、防病。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无机肥;苗期、现蕾期适时进行中耕培土;视天气隔沟灌跑马水,杜绝大水漫灌;清理田园,做好病虫害预防和防治。三是及时收获,收获时做好防护,减少机械碰撞。
4 孔洞薯
4.1 典型症状 害虫危害薯块后形成虫洞、孔道、隧道。
4.2 形成原因 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马铃薯块茎蛾等害虫,咬食、蛀食、打洞后形成孔洞薯。
4.3 预防措施 地下害虫以预防为主,根据虫情因地因时进行综合防治,做到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幼虫结合治。一是结合土地翻耕清除杂草,铲除害虫发生环境。二是对虫口基数大的田块播种时撒施毒土。三是在成虫羽化期用糖蜜和黑光灯、草把等诱杀,减少产卵量,降低幼虫基数。四是从薯块形成开始,用毒饵诱杀,或灌水时混合药液杀灭害虫。
5 空心薯
5.1 典型症状 薯块表皮正常,髓部变空。
5.2 形成原因 块茎急剧增长膨大是产生空心的主要原因。一是品种特性导致空心,如大西洋的大块茎易发生空心。二是缺钾易发生空心。三是种植密度过稀或缺苗断垄,株行距增大,田间水肥充足,薯块膨大速度过快而外部的薯皮果肉发育速度跟不上,发生空心。
5.3 预防措施 一是选用良种。二是配方施肥。合理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保证钾肥充足。三是合理密植,及时查苗补缺。四是合理管水,杜绝大水漫灌。
参考文献
[1] 吴春梅.贮藏条件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29(5):59-60.
[2] 赵维忠,马力文,徐青,等.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42-45+53.
[3] 刘先芬,乔志刚,靳慧卿,等.不同新型复合肥对滴灌马铃薯商品率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20,48(5):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