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应对策略
2023-09-16马艳
马艳
(达坂城区审计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需要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应支持并配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而会计内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能力。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一)防范风险
对于财务风险的防控,会计内控管理强调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对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有效地防范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比如,会计内控管理要求实行会计核算原则和准则,对财务活动进行规范,避免了会计处理出错和财务数据造假等风险的发生。而会计内控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避免了管理不当和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管理风险。
诚信风险是指由于人员失信、内部管理失当等原因所导致的风险,会计内控管理要求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监督,确保人员诚信,有效地防范了诚信风险的发生。比如,会计内控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人员素质和诚信度,保障财务管理的诚信性和稳定性。
(二)保障财务安全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可以制定健全的收支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等,进而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和合规性,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其次,会计内控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和报告,使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得以提高。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财务透明度,防止了财务信息被篡改和操纵,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对财务活动的规范和控制,会计内控管理可以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些财务信息可以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帮助单位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同时,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可以帮助单位更好地作出决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会计内控管理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四)加强监督管理
会计内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和预算执行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杜绝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内控管理制度还可以加强对财务监督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还可以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增强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都在实现业务目标上,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薪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很多具有高水平会计专业技术的人才选择到企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很难胜任会计内控管理工作。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组建和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这样一来,会计内控管理的实施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意识的增强也就更加困难。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些单位制定的制度过于笼统,没有具体规定制度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这使得制度执行难以得到保障。有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过于依赖人工操作,而没有采用科技手段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三)内部控制流程不规范
首先,会计内部控制流程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环节,如果某个重要环节没有被覆盖,就容易出现漏洞,导致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没有完善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审核流程,容易出现虚假报表或漏报的情况,进而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其次,不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还可能导致会计人员操作不规范,进而出现会计违法违规行为。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可能会存在违规操作行为,例如虚构费用、挪用资金等问题,从而损害单位的利益。
(四)人员配备不足
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内部控制管理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无法承担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职责。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总量庞大,但财务部门内专业人员的数量却相对较少。这种人员数量不平衡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监督,难以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此外,由于人员数量不足,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影响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其次,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培训和教育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难以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最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职责涵盖面广,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多个方面,因此,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容易出现模糊和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管理混乱[1]。
(五)技术手段不足
首先,国内外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主要采用人工操作、文本处理和表格记录等传统方式,缺乏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这种方式容易产生人为误差,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会计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许多单位并没有形成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对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难以做到及时有效地监控和纠正,可能存在资金浪费、违规行为等问题。
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资金、设备、信息等多个方面均需要进行内部管理,但目前大部分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引入了一些新的内控管理技术手段,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内部人员对会计内控管理的技术手段的掌握程度是实现有效内控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内部人员进行充分的技术培训,导致其无法理解、使用和操作先进的技术手段,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
(六)内部控制监督不力
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监督与检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问题,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如果监督不力,就会出现漏洞和盲区,从而可能导致一些内部控制问题被忽视或被延误,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潜在的风险隐患。
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是一种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人员的管理活动,其有效性取决于各个环节和人员的协同配合。如果监督不力,就可能会导致一些环节或人员出现疏漏或失误,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例如,如果对资金使用的审核与监督不力,就可能导致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从而严重损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利益。
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声誉是其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特征,也是其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基础。如果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财务信息失真,就可能导致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和认可度下降,从而影响其形象和声誉。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环节的策略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内部控制意识培训,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发现并及时纠正问题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的工作人员应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问责处理,以此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推广内部控制文化,包括内部控制的意义、目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全体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自觉地维护和完善内部控制[2]。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类型和程度,进而确定适宜的内部控制框架。通过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对流程执行情况的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规范内部控制流程
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应围绕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包括制度建设、控制标准和控制程序等方面,使得内部控制流程能够规范化运行。在制度建设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定期修订和完善。
其次,内部控制培训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培训,增强其的内控意识和操作能力。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配备专职或兼职内部控制人员,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估和提高,确保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最后,内部控制评估是一种客观、独立的评估方法,可以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内部控制流程改进提供参考和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引入内部控制评估机制,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委托专业机构或内部控制人员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改和改进,提高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人员配备
由于各种原因,例如预算限制、招聘困难等,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配备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这给会计内控管理带来了一定挑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重新设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操作难度,从而节省人力成本。例如,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实现财务处理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减少人员配备的目的。
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招聘上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增强其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这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为单位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储备,为单位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某些较为简单的会计内控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将其外包给专业的会计服务公司或个体工作室,从而减少内部人员的负担。这样既可以降低单位的人力成本,也可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某些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因为人员配备不足而无法完成某些工作。此时,可以考虑与其他单位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完成相关工作。通过共享资源,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各单位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3]。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会计内控管理流程、培训员工、外包会计服务以及与其他单位合作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策略既可以降低单位的人力成本,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和预防财务风险。
(五)优化技术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自动化的账务处理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费用控制系统等,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建立财务监督和审计系统,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和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财务监督和审计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财务监督信息系统,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和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还可以建立财务风险评估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内控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制度和规程,规范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和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流程,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权限和制度执行的监督程序等。此外,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政策、制度和规程的宣传,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监督程序,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能力。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组织、管理、运行和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审计,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的一种手段。内部监察是通过对组织、管理和业务活动等方面的监察,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的一种手段。而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日益复杂,加强会计内控管理已经成为保障财务安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财务监督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增强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会计内控管理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监督质量,保障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