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的基层财务管理
2023-09-16禤达明
禤达明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竹坝开发建设事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基层财务管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条件、人才和技术水平。从基层财政运行的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基层财政运行的有效性,是推动基层财政运行水平提高,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1]。
自全面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也开始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转移[2]。基层财务管理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首要考虑,涉及涉农资金的合法使用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基层财务管理的深入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农村财政资金有效治理,完善农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一、乡村振兴在基层财务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一)有利于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区经济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当地的客观条件和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多重资源条件的支持将确保不同区域的区域经济在资源条件和技术人才等方面得到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在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上,财务管理业务在目标和具体内容上都具有典型的关联性和个体性特征,但管理业务本身的发展具有包涵性的要求[3]。在先进的政策和背景下,财政管理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基层干部需要用对政策才能把工作做好,进而有力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有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工作目标
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条件支持对农村宏观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将根据宏观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工作现状,在新的战略背景下,制定更加科学的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目标。
具体而言,基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乡村振兴的宏观目标,聚焦和优化个人工作目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从财务工作的实际出发,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的充分性、重复性,随着具体工作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可以鼓励基层财务管理人员运用科学思维,朝着工作目标坚实前进。
(三)有利于提供更加充分的资源条件
所谓“更加充分的资源条件”,就是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在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与相关工作方法或技术的引进上得到有关部门或有关政策上的倾斜。这归根结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5]。这对于基层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当其深入基层开始进行工作时,也就会有更加多的机会进行自我的深造或更加多的实践、提升自我的机会。基于此,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得到更好的保障,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有利条件予以支持。
二、乡村振兴下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存在缺失
财务管理制度是基层财务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基础。只有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提高农村经济资金使用效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规范基层财务管理制度十分重要。
然而,当前基层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还远远不够,存在缺失,具体表现为:其一,总账科目过时,没有与时俱进。次级账目细化程度不够,难以详细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的效果对比不明显,账目难以满足农村商业多元化需求;其二,财务管理工作不够精细化、规范化,这必然会影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体账目不清,在深层次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阻碍。
(二)基层财务管理、监督责任不够明确
监督与管理是基层财务管理的一个相对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规范基层财务工作流程,保证基层财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纠正员工不当行为。因此,基层财务管理创新应增强员工监督管理意识,完善基层财务监管体系。
但目前,基层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责不够明确,存在基层财务管理和监督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大多数村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监督意识或者不敢行使监督的权力,也就难以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第二,由于基层财务管理的监管职责划分不清,部分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对自己的监督责任无法有清晰的认识,无法对基层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工作流程发挥应有的监管价值。
(三)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基层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基层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这种有机结合不仅简化了基层财务管理流程,也简化了复杂的程序,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而且实现了基层财务工作的精细化,使管理规范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基层财务管理的创新中,有必要加强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而言,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的村庄相对偏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网络覆盖建设严重落后,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客观问题;二是有的村庄虽然网络基本覆盖,但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专业的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匮乏,进而导致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未见成效,严重拖慢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四)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在基层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资金、资产、资源,可以有效防止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的流失,实现资金、资产、资源的保值与增值。
然而,从目前基层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效果不佳,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项目资金、现金存款等存入被挪用至个人账户或分散账户,未进入法定账户,造成“公私混淆”;另一方面,资金、资产、资源的登记和管理比较麻烦。账簿登记不够清楚,无法了解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情况,这给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农民的收入造成了诸多不便,进而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下提升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力度,充分发挥出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
制度建设是开展管理业务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只有明确制度建设的切入点,注重制度建设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才能保证形式化制度在具体实施环节上应用的推进性和可行性。在基层财务管理发展的现阶段,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和人性化也十分重要。
具体而言,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方面,要依托管理制度框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完善宏观管理制度的内容,支持财务部门完成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基于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建立有针对性、人性化的细节管理制度。
如,基层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健全基层财务管理制度,使之统一、规范,并在原有基础上细化基层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内容,明确制度实施方案,为基层财务管理者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另外,基层财务管理部门应结合农村经营多元化的要求,详细收集农村经济业务类型和经济结构,重新设定总账对象,完善次级账目对象,扩大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范围,完善财务管理内容,提高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和财务管理能力。
此外,强化基层财务管理审计效果,完善财务管理规范化操作内容,为工作人员提供可靠依据,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到位。
(二)建立健全基层财务监督体系,有利于整合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
针对基层财务管理、监督责任不明确,基层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村民的监督作用,完善财务监督制度,确保财务管理有序。因此,要完善基层财务监管体系,就必须充分利用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力量,切实建立完善的基层财务监管体系。
一是各地要依法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为村民发挥监督作用提供法律依据。
二是成立专门的乡镇审计所,将基层审计与财务管理分开,由乡镇审计所承担监督责任,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是基层要加大对群众财务监管队伍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群众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
此外,村民代表、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小队和农村监督委员会要积极监督农村财务管理的大小活动,落实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基层财务管理内部与外部的有效监督,进而在农业生产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
(三)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提高集体资金管理效率便于监督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农村逐步普及,基层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基础已经初具规模,应用成本也在逐年下降。当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与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认知没有改变,他们不自觉地抵制新技术的应用。只能看到当下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会让一些工作变得更麻烦,却不能看见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提升财务核算的准确性、资金筛选的效率和与外部系统对接的便利性。
在村财乡管的体制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将有助于村与乡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要科学引导基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宣传推广和技能培训,逐步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既能提高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效率,又便于群众监督,还能进一步压缩违规违纪的空间。
因此,基层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嵌入到信息化系统中,以减少工作量,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了资金、资产、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将大数据技术的监测预警功能应用于管理系统中,通过对比各种财务信息数据,预警潜在的风险因素。
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网上支付功能保障资金安全,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系统,采集和处理基层财务管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如集体资产信息数据,资金、资产、资源项目数据,通过系统挖掘潜在价值进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四)健全“三资”管理机制体制,有利于促进“三资”的保值与增值
针对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基层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农村经济实际,完善资本资产资源管理机制和制度,推进基层性资金、资产、资源保存和评估工作,促进基层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保值与增值。
以广东增城为例,其针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公章管理、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事前审查、事中干预、事后监督”,促进基层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保护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
首先,增城全面实行村户财镇街道“双托管”,对农村集体银行账户增设监管印章,实行农村会计代理服务和资金委托审计制度,将上级指导、监督传递向前,有效防止“乱花钱”。
其次,每笔支出都做到了“可追溯”,建立了村务消费“公开透明、线上痕迹、消费痕迹、全程监控”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发布了“阳光账户”。
最后,通过市、区两级“三资”监管平台、“增城三资”小程序、乡镇板报等实现了披露方式的多元化。同时,加强考核监督,每月末对全区村和社会组织财务公开情况进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由此可见,“三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原始凭证、会计登记凭证等的规范管理,确保这些材料和信息真实有效,为“三资”管理提供原始依据。
二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则的审计程序,加强对会计凭证的审查,包括签名、单据信息等审查要素,并在相关规则确认审计批准后,确保会计凭证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同时,规范“三资”账本管理,按照有序、规范的原则记录财产信息,妥善管理“三资”财产账户,保护财产安全。
三是“三资”项目定期披露,使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同时,定期对“三资”项目进行检查,做好档案管理,为后期财务审查提供切实依据。
四、结束语
基层财务管理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进一步完善基层财务管理,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力度、建立健全基层财务监督体系、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健全“三资”管理机制体制等可行性措施,构建全新的财政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基层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从而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