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

2023-09-16张继琳

家长·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弹簧数学知识情境

张继琳

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很多抽象的、概念性知识理解难度较高,且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较低,难以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久而久之则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当对学生产生畏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具体原因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压力,灵活设计课堂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逐渐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知识。本文对初中数学学习中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根据引起学生畏难的原因制定更高效的数学教学策略,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更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畏难情绪的特点

根据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成效来看,部分学生会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其呈现特点如下。

第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负面情绪较多。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基础能力、思维水平、数学判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表现出焦虑、自卑、逃避等行为,这种情绪与行为均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从学生的学习表现来看,基础好的学生能够更快速理解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点,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与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反之,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知识理解速度、理解程度方面均有所不足,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陷入循环中,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第二,学生表现出较大的情绪波动。根据有关研究显示,相较于没有产生畏难情绪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学生其本身的情绪波动较大。究其根本,是由于这些学生從内心深处想迫切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自己的学习预期,却有心无力。由于学生自身基础水平、思维发展水平及外部因素的干扰,学生长期处于“求而不得”的状态中,认为自己持续付出努力仍然难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甚至和其他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差距日益增加,随之产生情绪波动,进而引发畏难情绪。

第三,畏难情绪的产生具备一定性别特征。根据有关研究表明,男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产生的情绪波动要大于女生。这是由于青春期阶段男生女生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此时男生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遭遇外界压力之后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反馈。这种情况反射在数学学习中,则会产生明显的数学学习畏难情绪,并且感受到更多的压力,陷入“压力→畏难→成绩降低→压力”循环。

二、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

根据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情况及产生过程可以看出,产生原因主要为如下三点。

第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学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应当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并且形成自己的思路。但是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仍然延续小学阶段的学习思维与学习状态,尽管接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但在课堂学习中仍然依赖于教师讲解,认为自己只要接收教师所讲即可,自身未发散思维自主思考、分析、研究等,具体可以体现为:①教师讲解某个知识点,讲解一句话就理解一句话,缺乏自己的思考;②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难以主动分析获得问题解答思路,而是等待其他同学提出思路之后附和;③对于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主要背诵数学概念与公式,难以灵活运用,对于新题型更是难以分析出考核点,不能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学生一味地按照教师的讲解学习知识,浅显理解课程知识内容,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数学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从根本上来讲,畏难情绪是由于学生本身没有把握住学习主动权,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上,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一旦独自面对数学问题,则难以发散思维,进而产生畏难情绪。

第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解读程度不足,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较弱。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是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往往会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多角度讲解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并且引入大量的案例证明数学公式。教师会根据数学知识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进而理解数学知识、丰富数学知识储备、培养数学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名学生都可以全程跟随教师的思路,部分学生出现“溜号”现象,没有深入思考数学知识,对概念与知识的理解不足,甚至出现理解偏差。这导致该部分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频繁出错,学习自信心逐渐降低,加剧该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

第三,学生自己有“小聪明”,眼高手低。根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来看,产生畏难情绪的部分学生属于“基础良好,思维敏捷”,这类学生本身数学基础水平较高,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状态良好,但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自视甚高,出现“简单的题不屑于研究,难题不会研究”的情况。该部分学生往往会挑选难度较高的题目研究,但是其本身能力与思维不足以支撑其研究难题。在该种情况下,学生会出现打退堂鼓的情况,失去学习自信心,产生畏难情绪。

三、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

分析学生畏难情绪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可以看出,学生产生畏难学习的本质在于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数学思维较弱、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面对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一方面关注班级各水平学生的学习感受,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思考的引领,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各种情况的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与教师一起努力克服畏难情绪。

(一)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从目前初中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可以发现,学生虽然已经进入青春期阶段,但是其心理发育水平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并且存在活泼好动、容易过于相信或者否定自己的情况。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学习是缺乏吸引力的,相对枯燥难以理解。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具体学情,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可以引起学生关注的素材,如引入学生日常生活素材,构建生活化课堂学习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构建生活化情境,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关注生活素材,发现生活素材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对其产生兴趣,主动交流有关内容,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辅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一次函数”教学为例,函数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情境构建法,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函数现象,以此为新课导入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原来如此”的思维效果,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函数现象的研究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自动笔中的弹簧”素材,带领学生一起测量弹簧的长度,并利用有趣的物理知识,组织学生利用弹簧挂起牛奶、橡皮等物品,让学生观察弹簧变化、物品的重量变化等,以此构建生活化情境。学生沉浸于这样的情境中,对弹簧的变化产生强烈好奇,并且发现不同重量物体挂上之后,弹簧的长度发生了改变,由此推导出弹簧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一次函数变量关系的概念。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弹簧作为素材,以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为基础,构建了生活化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学生对一次函数这种复杂抽象知识的学习畏难情绪,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知识整体,传授数学思想

纵观初中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出,初中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数、图形、函数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这些知识的数学思想意识相统一。为了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从数学整体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授以数学整体为基础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自主思考、分析复杂题目的方法,为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底气”,从而改善学生的畏难情绪。

依然以人教版“一次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已经带领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理论知识,但是更多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难以利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将函数、数量关系从一个整体角度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看到函数规律、图形变化、数量关系的一致性,促使学生掌握其中内在关联。根据“弹簧”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将学生测量的弹簧数据制作成统计表,并且生成相应的一次函数图像,将统计表中的部分数值“扣除”,让学生根据函数图像、函数知识计算被“扣除”的数值。面对这样复杂的函数题目,学生可以使用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已有信息分析其中数形关系,梳理题目的数量关系逻辑,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时应当传递给学生相应的数学思想,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另一思想,有助于学生全面观察事物,形成清晰有序的问题解决思路,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按照上述“一次函数”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依旧可以给学生呈现“弹簧”案例,此时设计内容:分别使用不同材质的弹簧进行实验,获取树脂弹簧、铜材料弹簧、不锈钢弹簧的实验数据,其余操作过程与探索思路不变,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思考每个材质弹簧最后数据变化的规律,获取不同的一次函数图像与数据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意识到数学研究的正确性取决于其分类的准确,理解数学问题的分类现象,从而培养分类意识。

(三)强化情境创设,引发学生思考分析

情境创设法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产生原因来看,若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则有机会引领学生发散思维,带领学生沉浸于数学思考中,让学生获取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从而改善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应当认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学生看作课堂学习的探索者,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基于此,教师可加强情境创设,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或者任务为驱动,将剩余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尝试独立思考。

仍以上述人教版“一次函数”教学为例,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已经陆续认识到一次函数的内在规律,并且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真实存在的、符合一次函数规律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情境,将十月份即将秋游的事情作为情境素材,要求学生了解两家旅行社井冈山文化旅游的报价费用,一家是每人200元,15人以上给予优惠,返还500元现金;另一家是所有人打9折。教师提出任务:假设我们班级有学生x人,两家旅行社的费用分别为Y1、Y2,请大家思考与交流,选择哪家旅行社花费的费用最少,为什么。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再给予学生更多指导,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利用一次函数的方法对比两家的折扣情况。

在课堂情境中引入真实材料强化情境效果,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并且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与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弱化畏难情绪,进入深度探索的状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重视数学交流,提升合作能力

之所以产生畏难情绪,原因之一是学生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并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引起。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逐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一次函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所构建的情境中思考问题,但是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任务探究。此时,教师应当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疑问,或者根据自己的想法给组内同伴解决疑问。集思广益,学生在交流中逐渐深入探索,对一次函数的理论知识、知识运用方法產生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在交流学习中获取乐趣。因此,教师可以将小组交流运用到各个环节中,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问题层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一步解决畏难情绪引起的学习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畏难情绪是学生学习中较常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畏难情绪是教育工作者致力探索的方向。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与感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生活化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不同策略,改善畏难情绪引起的数学学习问题。

猜你喜欢

弹簧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时间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