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诗配画”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2023-09-16周丽丹

考试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美育核心素养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作业设计中形式去情境化、目标脱离学段、设计缺乏创意、“教学评”缺乏一致性等情况,文章立足“双减”背景,通过“诗配画”作业设计,关注教学对象的基础、学习目标的进阶、评价方式的多样、评价主体的多元,制订不同学段“诗配画”的作业目标,设计“诗配画”分层作业单,制订不同学段的“诗配画”作业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对诗句中的情境展开联想,将抽象文字转换成具体画面,实现古诗词教学与美育的融合,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诗配画”作业设计;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041-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资源。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和优化作业设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综合素养培育为主”转变。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古诗词作业的设计也要从“复习巩固知识为主”转向“理解欣赏积累知识为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是诗画结合的最高形式,也是诗画相配的终极追求。“诗配画”作业能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融通的优势,使作业形式更丰富,更有特色,有利于对学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一、 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从一年级便有古诗,古诗词学习贯穿小学阶段。每学年篇目逐渐增加,由“入选统编教材”和“补充篇目”两部分组成,体现在两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表1)所选篇目随学段升高而增加,可见统编版教材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理解和积累,还是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古诗词的内容有对大自然的描写,有对四季景色的描写,有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在很多的古诗词中,融情于景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现有的学习模式单一固化,作业模式传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诗词作业形式去情境化

古诗词作业模式,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偏重于死记硬背。从背景、生平,到词义、诗意,再到朗读、背诵、默写,其过程都侧重于识记,“读背抄”的作业去情境化,“形象思维”的训练力度不够,学生没能感悟诗中的诗情画意、风花雪月之美,对古诗的理解也仅限于识记,而不能抒怀,更做不到在写作和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出现机械记忆情况。

(二)古诗词作业目标脱离学段

每学段均有古诗,每篇古诗都紧扣学段语文要素、核心素养进行编排,但每学段古诗词作业的内容大同小异,并没太大区别,作业设计的学段目标不明确。以小学低年级古诗词作业设计为例,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把诗和画配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运用,更好地把学生引入古诗的美好意境,帮助他们打开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式。

(三)古诗词作业设计缺乏创意

受传统作业模式的禁锢和“经验式”思维的影响,许多老师对古诗词作业的设计缺乏创新意识,大部分的作业内容为“默写诗文、识记诗意、感悟诗情、想象画面”等四方面,重识记轻想象,重应试轻素养,没能巧妙地进行学科融合,没能把古诗词作业和美育有机结合。程序化作业模式脱离审美感悟,偏离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不仅难以对学生落实美育,还不利于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古诗词作业“教学评”缺乏一致性

“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个主要变化。过往的古诗词教学,缺乏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没有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支架,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应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面对古诗词学习的各种问题,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创设有利于古诗词学习的真实的任务情境,借助学习评价量规,助推“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实现。

二、 小学语文“诗配画”作业设计的关注点

把“诗配画”运用到小学语文古诗词作业中,学生为诗配画,既能减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配画的过程中走进诗歌意境,形成独特的理解与感受,产生自我“生发性审美”。

(一)教学对象的基础

年段不一样,诗配画的作业目标也不同。对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而言,因其年纪较小,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有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而言,想象力极为丰富,正是激发和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是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黄金时期。诗配画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等特点,落实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發展性,要体现作业设计的特色与创意。

(二)学习目标的进阶

作业是老师检查学习结果的方式,也应该是师生学习过程中一种有温度的学习交流。相同的年段,相同的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绘画水平也有不同。诗配画作业设计应立足班级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和美育融合的理念,按照“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创作”的层次,循序渐进。利用课前预习作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通过课堂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借助插图、板书等形式将古诗词的内容形成画面;利用课后补充创作,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扶到放,自主创作。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

当前,学生作业评价以“教师本位”为主。评价方式和评价语单一,与新课程环境提倡的素养氛围不够融合。“诗配画”作业要从思维性、趣味性、实践性和互动性进行评价,把形象性评价、等级性评价与对话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以评促学、以评导教、以评导学”。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

“诗配画”作业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把“自主评”“同学评”“老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体现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三、 小学语文“诗配画”作业设计的实践

“诗配画”作业的设计,旨在构建多维立体的作业模式,并不仅仅是为了画而画,而是通过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实现古诗词作业设计的美育目标。

(一)制订不同学段“诗配画”的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是指导作业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作业目标即作业的目的和要求,也是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测。笔者根据学段的不同,制订了不同的“诗配画”作业目标。(表2)

(二)设计“诗配画”分层作业单

在“双减”政策下,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要提质增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按照“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创作”的层次,设计“诗配画”作业单。

笔者以“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咏鹅》为例,介绍“诗配画”分层作业单的设计思路和意图。(图1)

1. 课前预习单

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盎然,《咏鹅》是一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是骆宾王7岁时应祖父朋友之邀的即兴之作。因此,在《课前预习单》中设计了“我会读”的板块,通过“圈一圈”诗中的景物,“找一找”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我会涂”的板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简笔画涂上喜欢的颜色,由诗入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好地与美育结合,体现跨学科学习的学科融合。

2. 课中学习单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笔者以“读—赏—画—背—诵”的形式(图2),引导学生按照“读解古诗”“由诗入画”“由画入诗”“古诗吟诵”四个板块进行学习。在《课中学习单》中设计了“古诗小百科”的学习板块,通过“诗人知多少”和“创作背景知多少”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人和诗人创作的背景,为理解古诗词的诗意和意境做铺垫。

课堂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读解古诗”的板块中,学生可借助古诗的关键词语,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其中,《咏鹅》一诗中“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在图中圈出与词语对应的景物,更好地从“由诗入画”——“由画入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表达的意境。通过诗歌和绘画的学科融合,构建多维立体的作业模式,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有机地与美术课程融合,体现跨学科学习的新理念。

3. 课后创作单

课后学习一方面注重对古诗基本内容的梳理,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古诗知识盘点”,对古诗中的“诗人”“朝代”和“景物”进行梳理,为“诗配画”自主创作做铺垫。(图3)

课后学生可以在课文插图或例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新画,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大胆地进行创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创作,还提供了参考配画链接,让学生在创作中更好地进行背诵,达成课后背诵的要求。此外,通过填写多元评价表,从“书写的规范性”“景物的完整性”和“色彩的丰富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诗配画”创作,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

(三)制订不同学段的“诗配画”作业评价标准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在进行“诗配画”作业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相应评价标准。(表3)

四、 效果和反思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还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加强形象思维训练,有利于古诗词积累和运用

诗词讲究意境,文字虽简洁,但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自然之美、诗人之情。在品诗悟情之时,引导学生进行“诗配画”,在配画的过程中走进诗歌意境,加强形象思维训练,形成独特的理解与感受,产生自我的“生发性审美”,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古诗词。

(二)发挥学科融合优势,丰富学生生活感知

发挥“诗配画”学科融通的优势,通过诗歌与绘画的渗透融合,引导学生从最初的线条勾勒,搭建古诗的整体画面,到色彩点缀,渲染古诗的斑斓世界,再到构图、布局,烘托诗歌的意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打开另一扇窗户。

(三)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诗配画”能让学生走入诗境,走入中华传统文化,进入传统文化的意象,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独特的美,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心理上更容易认同中华文化。“诗配画”作业的设计,能够有效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五、 结论

“双减”背景下,开展古诗词配画教学和“诗配画”作业设计,能较好地发挥“诗配画”学科融通优势,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诗配画”作为课前预习、课中帮助理解、课后拓展延伸的作业,既能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古诗词的意境,在诗意中认识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风俗人情及诗人的心胸抱负。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臻.诗配画艺术的演变及其时代价值[J].语文建设,2017(30):61-62.

[3]梁睿.小学低年级诗配画作业设计方法浅论[J].新课程,2020(26):211.

基金项目:广州市海珠区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诗配画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C019)。

作者简介:周丽丹(1977~),女,汉族,广东汕头人,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美育核心素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美育教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