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价值及方法探究
2023-09-16耿寿礼
耿寿礼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之下,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趋势,因此加强跨学科学习非常必要。所谓跨学科学习,是以跨学科意识作为主旨,在教学中采取具有一定综合性以及探究性的方法,让教学形态以综合性主题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能够在更广阔的領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日渐成为教育决策者、教师乃至全社会的一种共识。语文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性以及实用性特征使得语文教师有更多机会进行跨学科教学。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借此良机,更好地探寻采取跨学科教学方法,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文分析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价值,提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以及实施跨学科学习教学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发挥小学语文与各学科有机融合教学的效果,实现小语文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价值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步形成了以语文学科为基础,其他学科围绕语文学科发展的局面。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教要重点关注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并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学科,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避免语文教学目标“单一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会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无论是汉字、单词还是整个课堂内容,他们会尽力做得更详尽,避免任何疏忽。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许多教师开始更加看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更加强调他们的阅读技巧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教课本”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教语文”,仅仅依靠“教课本”内容,加深对书籍中的人物、事件的认知,可能会使得教育的目的偏离实际,让语文教育变得“偏”“错”。
2022年的新课标更强调“大语文教学”,注重跨学科教学。比如,“增强跨专业读书的规划性和总体目标认识”“增强跨专业读书的综合型和开放型”“提高跨专业读书的质量”“跨专业主体行为的表现纳入评估范围”“关注跨专业读书的过程性评价”等,均表明语文教学不能“单一化”,应该推动语文教学跨专业的发展,提升语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2022年新课标中提出的教育理念,应该大力推进语文的跨学科教学,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避免语文课堂教学“套路化”
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常常遇到某些方面的困惑:有时候学生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无法上课,在返校后往往是其他学科优先进行补课,最后才是语文;有些家长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往往认为学习语文只要认识汉字,自己就能进行学习,应该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补习其他学科,忽视语文的重要性和难度。在此基础上,有些学生总是对语文提不起兴趣。当然这与当下语文教学模式“套路化”也息息相关,即,教学生识字——讲解课本知识——课后练习——讲解做题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虽然能亲身参与到实际教学中,但往往兴趣不足,只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学习。
设置跨学科教学的初衷是将其他学科与语文相结合,利用语文去理解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打破传统观念,使各学科可以有机整合,形成以语文为基础,将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与语文结合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出发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尊重学生的天马行空,使课堂更加地生动,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实践跨学科学习,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三)有利于避免语文核心素养“表层化”
2022年义教版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充分阐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大层面:文化自信、语言应用、逻辑思维和美学创新。在“语言应用”之外,文化自信、逻辑思维和美学创新出来的东西统统可以视为“语言”之外的素材。
语言应用在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可以体现语文的最深层次的含义,这种能力才是语文的最关键的能力。所以,教师并非仅通过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应该从引导学生阅读各种作品来挖掘课文的内容,比如,小学阶段的汉语拼写课程以及识字课程,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韵律感和独特的书写风格。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语文”之外教育因子的理解,并采用多学科、跨学科教学法,将各种各样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完善、综合型的课程,以期达到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
根据2022年义教版语文课标提出的新要求,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关键是跨点要准,跨度要稳。因此,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多种方法,建立语文认知体系,以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效果。比如,采用情境法、融合法、主题法和延展法等方法,深入研究如何在小学阶段进行跨学科教学,从而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一)情境法
在跨学科教学中运用情境法,教师可以利用“纯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领会各学科中的意境,使语文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大语文教学”。通过对统编小学的学科教材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各学科之间存在一些共性、差异和联系,但各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让各学科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白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听阎维文的《小白杨》,利用身体语言和音乐的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首旋律既优美又生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白杨的“笔直、倔强、挺立”。在音乐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不仅能够轻松地讲解语文知识,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春春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学生的内心。
(二)综合法
“综合法”是将不同概念和特征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来探究和理解教学内容,幫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形成一种“无界思维”。应用综合法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考范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跨学科学习的技巧。
例如,《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在讲解这篇课文过程中,教师应让其主题与实际科学知识相结合,使其具备更强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易懂性;又如,在讲解《遨游汉字王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中的戏曲、画画、篆刻或者民族音乐等文化活动,提前为教学做好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传统的汉字和文化;再如《长城》以及《颐和园》这两篇课文都是写景的说明文,《长城》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及近,而《颐和园》则是按照景点的游览顺序来描写。在讲解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长城以及颐和园的游览地图,并将其融入课堂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始终具有必然的联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门学科教学的核心价值,并努力让它能够与其他科目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三)主题法
主题法是以解决问题解决为导向而创设的一种跨学科学习活动,主要是针对某个特定内容并由此展开的跨学科学习。该主题能普遍与其他内容相联系,且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当制定好主题后,一般会打破特定学科的界限,整合并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进行教学。通过主题法,学生可以将多个领域的信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跨越学科的深入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探讨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尝试从各种视角、渠道、形态来探究这些关键问题。这种跨学科的学习课程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的语言运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具体例子如下:
1.要求。
展示校园的精神风貌,并为校园文化增添活力。
2.方法。
(1)创建队伍:组织建立四个小组分别负责文字编辑、新闻、美术编排以及“秘书”工作。
(2)模块主题:分别建立四类模块,有校园重要新闻模块、普通新闻模块、校园日常生活模块、校园特色文艺模块。
(3)栏目的创建:如名师风采栏目、重要人物访问栏目、学生信箱栏目、名书推荐栏目、作品赏析栏目以及好人好事栏目等。
(4)学科类内容:如时事政治知识、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艺术知识、科学知识、道德法治知识以及一般综合性学科知识。
(5)合作与交流:在报纸定稿之前需要组织编前会,会议由文字编辑小组的组长主持。会议内容主要是告知其他成员报纸稿件的具体情况,告知编辑情况、报纸版面的设计情况以及具体的出版程序等内容,再由其他人员进行补充。
以上活动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其目标是将认知和实践相结合、成长和素养共同发展,促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互动以及思维创新,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延展法
所谓延展法,也可称延伸拓展法,这种方法旨在扩展语文课文的内容,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另一表现,就像一个人把许多珍珠捧在手里,尽管特别小心,但也可能会让珍珠掉落到地上,功亏一篑。假如能用一根绳子把这些珍珠连接起来,则这些珍珠就不容易散落。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延展法来有效地学习语文,学会跨学科学习。
例如,《军神》这篇文章描写德国沃克医生给刘伯承进行眼部手术,而刘伯承坚持不打麻醉药,令沃克医生钦佩且称赞刘伯承为“军神”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学生看到刘伯承元帅的坚强毅力。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该怎么办?”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人文主题,学生应延伸阅读空间,进一步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将刘伯承元帅当作榜样,勇敢直面困难与挫折,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
再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作者巧妙地利用“等量代换”数学原则,将许多石头与大象的重量相比较,以此突出曹冲的睿智。尽管“等量代换”知识学生未学习过,但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领会“等量代换”的精髓,从而更好地阅读《曹冲称象》。曹冲在六岁时就能理解阿基米德定律,即一种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重量相等,曹冲的发现是当时拥有巨大学问的大人也无法理解的概念,他的发现在中国古代是一项巨大突破。因此,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在实施跨学科学习教学时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注重把握好“度”
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牢记语文学科的核心地位,避免过度关注跨学科的内容,即教师应该避免把所有的内容都归结到同一个学科中,而是将重点放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
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谜》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科普文章的写作思路、语言特征和其中的论证方法,以这几个方面为重点,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倾注在“新的生命”,以免出现重点偏离、内容脱节的情况。
(二)注重课堂收敛性
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跨学科学习作为两个扩展性学习项目中的一个,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字应用技巧。因此,即使这种方法正在不断发展改进,但这种教学方式的功能定位一直未发生变化,仍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让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更加贴切。
(三)注重评价多元化
多元评价理论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因此,在评估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内容等,更加客观、全面评估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在评估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出发,动员各方参与,以评估学生的语言使用、学习、能力提高、气质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如果没有考虑到语文的基本特征,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则会失去真正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语文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意义,可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