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2023-09-16臧化礼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标准新课标

臧化礼

从教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古人说“学无止境”,我想,教也是无止境的。在这被举世称颂桃李盈门的道路上,教师更要常学不厌,用最新的理念武装头脑,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此次修订,既是对现行教学大纲的全面修订,也是针对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做出的调整与改进,深化了课程改革,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增强。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应试教育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构建高效课堂,成了教师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一、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落实,我们应重新审视和构建新型的师生观,“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快乐地学习。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和活力呢?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量,关键在于民主。”因此,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其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努力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进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以和蔼的口吻和学生们沟通,并且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针对其需求进行教学策略调整。同时,我还善于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二、运用分层教学法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在常规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既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的特点,又关注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充分地发展。为此,笔者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法教学,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制订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优等生着重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中等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基本技能上下一番功夫;后进生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学困生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活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内容趣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声、情、意并茂的表现形式,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这恰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點。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使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成功打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采用科学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的效果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也体现在生生互动中。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使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则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学习历程有整体的认识,既注重学生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我,促进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应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要关注对学生学习态度、认知水平的研究以及个体差异与素质能力的关系等。那么,如何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呢?我采取了以下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同伴互评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强化其竞争意识,学生可以在互评的过程中总结教训,也可以借鉴他人经验。教师可以把这种评价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全面、公正、激励性较强的科学评价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信心,增强求知欲。此外,教师的评价用语也很重要,如:“你的思维真敏捷。”“你越来越努力了,这么难的问题你都会。”通过语言评价,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从而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探究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是数学课程内容在新时期的应然之选,也是每一个学科的应然之选。《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理念,强调教师要将学科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知识体系中渗透核心素养,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跨学科学习旨在指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研究活动,联结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等,以学科内、学科外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题材,开展探究活动。跨学科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下开展活动、探索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也在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力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情,因材施教,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学习是教师一生的必修课,学习《课程标准》,犹如春风化雨,使教师对《课程标准》变化方向有更深刻的感悟。相信通过学习,教师定能学有所得,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用心优化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种下一颗求知的种子!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课程标准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