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峰山大桥上见证现代化

2023-09-15袁宝凤

银潮 2023年9期
关键词:公铁悬索桥斜拉桥

文|袁宝凤

从五峰山大桥开工建设到建成通车,我先后3 次到这里。当桥墩露出水面的时候,我遐想着大桥雏形,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当看到大桥的“定海神针”——位于高桥镇的北锚碇徐徐打入地下时,我畅想着中国高尖端造桥技术在世界的地位和贡献;如今行驶在世界一流的公铁两用大桥上,我惊叹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我出生在四面环江的长江小岛——镇江市江心洲。10 岁前没有离开过小岛,10 岁以后,因家庭生活困难,常乘坐手划木船过江向亲戚借粮。那上下跳板的晃悠、风浪颠簸的呕吐,还有“沉舟侧帆”的惊险、巨浪浇头的惊恐,至今想来,依旧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后来有了机帆船,又有了汽渡,但我心底里对桥的呼唤和渴望还是那样的迫切和期待。

1971 年底,高中快毕业的时候,学校组织“拉练”,步行去南京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站在当时世界领先的公铁两用大桥上,我为城市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而骄傲。上世纪70 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向外国友人推介: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当时的“人间奇迹”,着实让我的“桥梁美梦”甜到了心底、美到了骨子里。

21 世纪初,我的家乡有了世界一流的大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这是一座包括两座大跨度索桥及其引桥的组合型桥梁,其中,南汊主桥为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北汊桥为三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从外观上看,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的主缆呈现曲线,如婀娜多姿的少女;而北汊斜拉桥的斜拉索紧紧绷着,如伟岸刚劲的青年。建成后,镇江市东西向交通进一步强化,南北向交通实现重大突破,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其南接线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在镇江境内构筑成一道陆上“黄金十字”通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桥梁工程界在自主创新的旗帜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建造大跨度桥梁的高潮,并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为五纵七横的国家高等级公路网建造了数以百计的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梁式桥,跨越大江大河、海湾和深谷,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交通面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从斜拉桥到悬索桥,从铁路桥到公铁两用桥,从跨江大桥到跨海大桥,中国桥梁建设者步步探索、自主创新,中国“桥梁家族”不断壮大,以令世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迈向世界前列。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所有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建造。目前,在世界前十名最高桥梁中,有8 座在中国;世界铁路10 座最高大桥中,有9 座是中国建造。中国在万里长江上同时建设着11座大桥,其中4 座刷新不同桥梁的世界纪录,这4 座桥中就有镇江的五峰山大桥,一跨过江,成为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悬索桥。

自豪吧,镇江人!在这38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两座世界一流大桥!骄傲吧,中国人!中国公路桥80 万座,铁路桥20万座,已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

桥梁,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曾经,如何才能架起一座连接深山峡谷、跨越江河湖海的大桥,是许多中国人最执着的梦想。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如今,不论是桥梁数量,还是桥梁技术,中国桥梁的“金字招牌”早已享誉世界。港珠澳大桥、苏通大桥、丹昆特大桥、矮寨特大悬索桥……一大批世界级桥梁翻山、越江、跨海,让无数天堑变为通途,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建造”的非凡实力。

中国桥梁发展历史见证着新中国发展成长的历史。从第一座大型桥梁——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到“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从“建成学会”到“惊艳世界”,从大桥建设“起宏图”到推出桥梁建设“中国标准”,从“中国制造”的桥梁现象到世界文明创造的“中国奇迹”,中国桥梁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中华文化和智慧的博大、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这也是中国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百孔千疮的国家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赶超世界的理由,也给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世界大国走向强国的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时强调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观赏着圌山秋色美景,驰骋在八车道路面的大桥上,我的心境无比宽敞、豁亮,聆听着下面列车隆隆的轰鸣声,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党的二十大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一幅新图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路必将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有底气,越走越胜券在握。

猜你喜欢

公铁悬索桥斜拉桥
一类模拟悬索桥的von Kármán方程的解的存在性
斜拉桥风致振动控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悬索桥主缆除湿控制系统
中核公铁
公铁联运服务平台研讨
矮塔斜拉桥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
(112+216+112)m部分斜拉桥设计
打造物流“航母”,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启用公铁联运新布局!
站在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