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PC 总承包模式的安置房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2023-09-15章瑞臻ZHANGRuizhen

价值工程 2023年25期
关键词:体系工程质量

章瑞臻 ZHANG Rui-zhen

(当涂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当涂 243000)

0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各省纷纷开启城市规划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其他公共项目建设工作,为保障拆迁居民的正常生活,大量安置房项目落地。而安置房作为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项目,具有开发建设时间明确、开发户型稳定、建设项目聚集等特征。相较而言,作为建设方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大多不具备专业的开发经验,因此会选择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简称EPC 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将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大部分工作全权交托给承包方进行处理与作业。由此在保障安置房建设质量与建设效率的同时,全面降低建设方以及业主方的工作负担,保障工程开展的稳定性。但在建设方参与程度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想要确保相关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稳定地交付,就需要总承包方结合项目的实际建设类型与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1 工程概述

某市A 片区EPC 总承包安置房建设项目总建设面积为52.96 万m2,项目整体分为7 个建筑地块以及51 栋住宅楼,分别有建筑高度为42.5m 的14 层住宅楼5 栋;建筑高度为45.5m 的15 层住宅楼5 栋;建筑高度为51.3m 的17 层住宅楼41 栋。共有安置套房数量3569 套,预计可承担9161 人次的安置人数。该项目的总投资为36.28 亿元,整体装配率为52%。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工程采用的预制构件包含剪力墙、叠合板、阳台板、空调板、楼梯等。该安置房建设项目涉及前期勘测、设计、采购、施工、质量检测等众多环节,并且该项目属于社会公益类建筑项目,但由于作为总投资方以及建设方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工程经验与专业能力,因此全权委托承包方负责对项目的规划、建设、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即EPC 总承包模式。

2 工程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统计

2.1 施工质量问题整理

本工程建设初期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出现的质量问题繁杂多样,描述不统一,为了方便研究与问题归类,对各项质量问题进行合并同类项。如“D6 地块5#楼墙体水平钢筋漏绑”“C3 地块3# 楼砌体顶部缺失一道拉结筋”等问题合并为“钢筋遗漏”并记录其发生频数,如表1 所示。

表1 工程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下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

由表1 可见,工程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下施工阶段关键质量问题为:预制构件与现浇部分连接问题、钢筋遗漏、成品保护不到位。设计阶段质量问题为:设计方案不合理变动较多、设计质量标准降低、设计方案套用。采购阶段主要问题为:材料规格类型与要求不一致。

2.2 分析结果整理

结合工程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对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后,可确定为以下几方面:人员管理、机械管理、材料管理、技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设计管理等,如表2 所示。

表2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类

3 基于EPC 总承包模式安置房项目的施工质量体系

3.1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设计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需要以强化安置房项目施工质量为首要目标。该体系设计多种管理手段,涵盖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包含人力、机械、材料、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的优化措施。

3.1.1 控制体系原则

①标准化原则:本工程除去个别14 层、15 层建筑结构外,剩余楼体皆为17 层高层建筑,7 个建筑分区的施工作业情况趋于一致。应结合安置房建设项目不同建设地块户型相同、结构相似、整体建筑面积大的特征,构建施工作业标准流程,即施工勘测、设计、准备以及作业等各环节的标准化处理,同时严格依照标准流程进行施工。

②系统化:基于EPC 总承包模式的安置房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应具备促进设计、采购、施工三个环节紧密衔接的作用,避免单一环节或工序脱节,保障整体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系统性。

③集成化:是指基于EPC 总承包模式的安置房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应重视对各项控制制度、控制工具以及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综合应用,保持整体项目的技术先进性,避免因施工技术与意识落后而引发的质量问题。本安置房工程的地块数量较多,且施工人员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资源进行集成化、数字化处理,以保障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

3.1.2 控制体系构建

依托于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规划与执行原则,应用数字化的质量管理技术对施工质量流程进行优化与改善,进而提出基于EPC 总承包模式的安置房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利用分解施工作业权责结构的方式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对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精细化控制。过程中利用目视化样板以及可视化交底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质量教育工作,以此保障各项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流程化。结合数字化技术辅助监管人员进行施工验收与材料验收工作,保障每一施工环节所产生质量数据的公开性、透明性与可参考性。该体系主要内容包含参建单位、施工管理措施以及技术、资源支撑等,具体控制体系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安置房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框架

3.2 质量控制体系流程优化

基于本安置房项目的重要性,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保障EPC 各方的技术交底与管理协调性才能在规定期限内稳定竣工。因此,在项目前置设计阶段,要求施工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设计部门共同参与到项目中,对施工现场进行精细化的联合调研与勘测。重点对设计方的工作进行检测与控制,确保设计方能够了解安置居民特征与居住需求,引导设计方强化对工程建设目标的认识。可在设计环节引入BIM 技术,通过相应建模与程序软件,满足各方审核、调整设计方案的需求。采购过程中,设计方需要全程跟踪施工材料与机械采购的行情,协同采购人员开展工作;施工过程中,设计方需要重点观测各环节质量控制节点,参与工程质量监测与验收工作,针对需要调整的设计环节应在预留设计时间内完成优化工作。如图2 所示。

图2 EPC 设计方业务流程

3.3 施工质量规划控制

①施工质量目标控制:基于安置房项目的聚集特点,亦或是针对待安置居民的行政村居等对施工地块进行分区并编号,细致到每一栋楼的楼号。对具体的施工工程进行层级划分,并针对不同的施工层级设置质量目标进行编号后存底;②指向总承包方以及监理、咨询单位设计质量监督目标;指向代建单位设置直接监督管理目标;承办方设置进度控制与施工各工序监督与质量管理目标。

3.4 施工质量检查控制

3.4.1 施工质量检查措施

一方面,落实质量自检作业,引导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组成临时性的质量检查小组,借助数字化的设备与技术对各工序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与信息备份,包含检查部位参数、影像佐证、相关人员信息、检查时间等。另一方面,落实质量巡检机制,即由建筑承办方依照工作需求对建筑目标进行不定期质量抽查工作,同样进行检查结果存底。

3.4.2 施工质量问题溯源与验收

一方面,构建施工质量问题溯源机制。首先,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相关检测人员便需要通过扫描工程问题部件二维码的方式,对人员、天气、材料、进度、时间等任何可能引发质量问题的元素进行提取与储存,以便于精细化地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解决对策;其次,完成质量问题分析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承办方与承包方,由承包方提出解决对策、承办方负责进行整改方案以及后续整改成果的审核与验收;最后,针对不同建筑结构分区的施工数据与质量参数进行集中处理与保存,将相关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责任人、整改结果等进行储存与公示,以便于在后续出现类似质量问题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落实施工质量验收控制。工程承包方需要及时与承办方、监理单位等达成沟通,共同开展质量验收工作,运用数字化测量工具进行信息采集,上传质量信息并进行质量信息交付比对,进行施工质量信息云存储归档。

4 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与现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对比

通过制度完善与技术改良,项目工程对材料、人员、技术、环境、设备以及设计的质量控制效果更强。设计方案变更、材料问题有所减少。如表3 所示。

表3 工程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与现施工质量控制体系问题出现频数的对比

由表3 可见,施工阶段的钢筋尺寸错误、钢筋遗漏质量问题出现频次大大减少,混凝土缺棱掉角、混凝土连接部位缺陷以及叠合板局部损坏问题实现了问题的零出现。采购阶段机械设备老化问题消失,材料规格类型与要求不一致问题大大减少。设计阶段设计方案套用与设计质量标准降低问题极大减少,人员质量意识提高程度明显,施工现场质量问题有所改善。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EPC 总承包模式之下的安置房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透析并不单纯是检验并整改施工质量问题的过程,而是涉及整体施工项目的方方面面,最终约束并控制施工成效的系统性工程。EPC 总承包模式囊括了设计、采购、施工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与监控,其中涉及的环节较为复杂且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的“瑕疵”都有可能引发后期工序的严重后果,质量管理难度相较于寻常工程而言有所提升。因此,在基于EPC 总承包模式开展安置房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落实精细化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并以施工流程为主导,以工程设计、材料采购等环节为辅助,构建立体化的质量保障系统,共同落实高质量的建设工程。

猜你喜欢

体系工程质量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子午工程
质量投诉超六成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