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融美“课堂+” 助力“双减”落地
——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融美“课堂+”生态建设为例
2023-09-15杨牛扣
■杨牛扣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姜堰四中”)作为姜堰城区的老学校,以“成至”校训滋养自励,以“立教育之美,塑人格之美”作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准则,在“培养人文情怀,助力阳光人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面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以融入“情境+”“阅读+”“实践+”“作业+”的“课堂+”形式展开研究与实践,倡导师生以“阳光向美”的心态邂逅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提升品格教育,向着美好奔跑。
一、融美“课堂+”的内涵定位
融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为未知而学;以教师为主导,为未来而教,是姜堰四中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也是学校对课堂的标准要求。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形势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姜堰四中在原有“三主四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融美“课堂+”。
融美“课堂+”的“融”是课堂教学基于信息化技术,是融入知识生长的必备环节,是强化过程生成,关注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美”是一种意境,一种追求,是找寻被简单的读背或刷题代替的学科美,是找寻被考试升学异化的学科教育本质美,更是知识引领下,提升优秀品格的阳光向善之美。融美“课堂+”的实施主要以“课堂+”为生态涵育,包括“情境+”“阅读+”“实践+”“作业+”四个主题部分,每个部分各自独立又融会贯通。融美“课堂+”既守正又创新,是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自觉,指引着教师课堂教学结构、形式的顺畅,推动着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1.规范课堂流程
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尽管在着力推行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但仍有部分教师囿于自身的惰性和惯性,出现一些低效、无趣、满堂灌的课堂。融美“课堂+”从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出发,聚焦知识的生成过程,融入多种元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师生多边互动,积极探索基于新时代要求的高效课堂“范式”,力求突破“一言堂”“拿来主义”“一支粉笔”等单调、固化、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
2.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切合学生认知发展需求,主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多交流,多探究,体验和感知知识的生成过程,直接导向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同时,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师践行“课堂+”的过程,需要睿智和思想,体现实力和功力;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变革行为。实践表明,“课堂+”不仅有利于教师融通识见,启迪智慧,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教师涵养德行,整体提升教师个体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3.落实学科育人
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课堂+”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以学科育人价值为导向,注重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用多学科的眼光观察问题,用灵动的思维解决问题,凸显学科价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直接指向教育的本质。
二、融美“课堂+”的核心主张
“课堂+”的核心主张是践行姜堰四中“培养人文情怀,助力阳光人生”的办学理念,构建“主动学,人文教”的本真高效课堂。
1.坚持融合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地学
“课堂+”重在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要求。“情境+”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带着好奇,主动了解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目的与意义;“阅读+”旨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通过口脑并用,促进知识生成,感受学科之美;“实践+”旨在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引导学生主动展现,让学生把生成的知识技能条理化、明晰化,输出知识技能,并与同伴分享;“作业+”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选择,以合理的分层,解决平时学习“吃不饱”“吃不了”的两头难问题。
2.培养人文情怀,促进教师本真地教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课堂+”的四个环节为学生的“主动学”服务,融入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需要教师“有微笑、有激情、有指引、有拓展”的人文本真教学。有微笑,是教师对学生亲和力的展现,是平等与尊重;是备课到位,准备充分的底气;是展现课堂教学能力的自信。有激情,指对学生的关注和情感的交流,让课堂教学张弛有度。有指引,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技巧进行指导,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有拓展,指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经过学习,解决了部分疑问,又不断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疑问,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螺旋上升,促进学生在成功中成长。
三、融美“课堂+”的实践策略
“课堂+”旨在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化,解决课堂教学的“失范”问题,给课堂注入活力,演绎一个兴趣激发(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
1.“情境+”让课堂教学“热”起来
情境教学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融美“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力和潜能”,遵循情境设置自然、有效的原则,坚持情境的创设和揭示知识本质。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现成的元素;另一方面,对课堂上没有的,则通过想象情境或借助外物创设情境。前者,教师需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运用,具有一定的隐性、多变性;后者需要集体备课时认真打磨,仔细厘定,具有一定的显性、固定性。
例如,趣味语言的情境,教师通过语速、语气、停顿的变化或幽默、诙谐、带有思考性的启迪,让学生的脑中呈现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彰显“语言美”。创设问题的情境,抛出问题,以趣味引领探究,呈现“思维美”。生活画面的情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画面,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展开探究,简洁明了。模拟表演的情境,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是文科常用的情境设计。网络信息的情境,依托多媒体教学资源,将信息化的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大容量信息与学科知识融合交互,别样精彩。
好的情境不仅是敲门砖,更是认知的导向标。“情境+”,加的是兴趣的激发,氛围的营造(外在);加的是知识的生成,学科美的体验(内涵)。
2.“阅读+”让课堂教学“美”起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融美“课堂+”致力于践行开放型阅读的理念。一是延展文科的阅读,坚持“双语”课堂的“阅读+”,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融合,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鼓励学生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文本,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二是推行理科的阅读,丰富学科知识,助力提升理科解题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同时通识多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封闭性”阅读教学模式,以“你歌我颂唐人诗”“经典描绘”“精句分享”等多种形式开拓阅读领域,注重对教材的剖析,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提升阅读效果,感受语言魅力;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读与听的教学联系,利用学校广播或电视,定期定时播放一些英语歌曲或者英语电视节目;在数学教学中,倡导课前的“数学讲堂”和数学活动课的“阅读分享”,等等。
读书是最美的修行。我们倡导师生以“书式”的方式邂逅生活,做“大美四中人”。“阅读+”,加的是活跃的气氛,学生的积极参与(外在);加的是知识的积累,素养的提升,习惯的完善(内涵)。
3.“实践+”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融美“课堂+”主张课堂教学搭建学生手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教师教得清晰,让学生学得轻松。一方面,课堂的动手探究和课后的实践结合,是把小课堂变大、变活、变新;另一方面,课堂理论知识的动手探究,还有丰富的实验操作,突出过程性,强调探究性。
例如,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力求丰富实验内容,挖掘实验资源,创造学生自由生长的空间;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秋天美在哪”等实践活动;英语学科组织学生课后收集礼貌用语,整理成微课分享;数学学科挖掘教材中的“试一试”“做一做”资源,将“机械地算”改为“动手做”,包括动手画思维导图,搭建数学模型,对学习合作小组量化考核等。
教师整合教材资源,丰富课内外实践探究活动,匠心助力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践+”,加的是动手实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外在);加的是人生体验感受,人格修养提升(内涵)。
4.“作业+”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无论是教学改革,还是“双减”政策,追求高质量教育都是最重要的动因。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必须因材施教。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延伸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了落实“双减”、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姜堰四中在严控作业量、坚持作业适中的基础上,以“作业+”的形式优化布置,加强作业管理,注重作业反馈,探索并建立作业资源库。
例如,各学科作业在基本分层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学科个性化的特点,让作业“活”起来。其中,语文学科的“分段训练”作业,将大问题细分,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数学学科的“课堂延伸”作业,注重拓展延伸课堂上的例题和练习,避免例题和练习随意、单调和重复;英语学科的“学以致用”作业,将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实验达人”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感悟心得,书写小论文。同时,所有的作业向课外延伸,推行“观察作业”“实验作业”“讨论作业”,春夏秋冬、雨雾霜电、社会热点、人生伦理等,万事万物都是学生的作业。
“作业+”加的是作业的适合性。源头上,分层优化设计,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实施上,限时弹性完成,强调课堂作业课内做。“作业+”加的是作业的趣味性,精选新颖题,增加问题串、动手题、自编题,控制书写量。“作业+”加的是作业的功能性,关注学科文化和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不仅是检验课堂教学效率的依据,还要能过考试关、实践关。
鲜活的思想源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融美“课堂+”,努力打开一扇本真教育的窗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让知识的美,流进学生的心里,在合作探究研讨的过程中浸润美、内化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层厚重的精神底色。一节节融洽的“课堂+”,犹如一条条寻美的路,带领着学生在融美的知识道路上愈走愈远、愈走愈广。